電影訊息
吐司:敬!美味人生--Toast

吐司/吐司敬美味人生(台)/知味人生(港)

6.7 / 8,215人    96分鐘

導演: S. J. 克拉克森
編劇: 李和
演員: 佛萊迪海默爾 肯史托 海倫娜波漢卡特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叫我黃園長

2012-07-15 08:48:12

美味是因愛而生


        作為饞宗大師,沈宏非有言,寫食的文字是飽暖後由外而內的精神補充。所以關於美食的電影,也好比一封給美食的情書,在舌尖品味的同時,用文墨影像回味著創作者對美食的深情厚誼。而雲集四海各派饕客吃貨的中國,從來不曾間斷過對味蕾刺激的追求,從市井深巷到文藝作品,找吃找饞彷彿成了一種文化和生活的天性,流竄在每個饞宗弟子的脈絡里。

        對於不能真吃的美食電影,你可帶著探訪的虔誠之心慕名而來,隨著旁白和秀色影像在腦中或慢火煨制或大火煎炒一道道菜餚,喚起回味或是喚來嚮往,就如前些時候風靡的紀錄片《舌尖上的中國》一樣。

        作為一個老饕,應該對食物尤其是美食有著一種訪遍千山踏破鐵鞋的執著,當然對烹飪也應有著情深的追求和較高的造詣才不負虛名。顯然,從這兩個標準,我頂多是個還沒能脫離吃喝玩樂的低級趣味的吃貨而已。

        俗話說飽暖思淫慾,作者本人對吃的淫慾的一種體現就是定時瀏覽美食站點。前前些日子在一期美食生活雜誌中,偶得數十部美食電影,真如獲至寶大喜過望,於是一一下來,以備日後找饞只需。今天機緣巧合看了這部《吐司》,說實話,憑藉著對海報的印象和我多年來受家庭溫情劇的侵淫,直覺上認定這無非是少年和母親雙雙為你洗手作羹湯,上演溫情脈脈的一代廚師成長之路的故事,可是看完下來我發現,我錯了,我大錯特錯了,英國人的邏輯是不能直接用在咱身上的。那麼,這到底是怎樣一個故事呢,讓我先平復下情緒,且聽慢慢道來。

        先說,為什麼我是有情緒的。首先,這徹頭徹尾不是部講美食的電影,跟美食沾邊的充其量就是廚房裡的鬥爭。一開始,Nigel的親媽絕對是個在廚房裡把一切搞砸的能手,她只食用罐頭製品,廚藝僅限於用吐司機烤吐司,這種噩夢般的味覺體驗讓幼小的Nigel對真正的美食有無限的嚮往,但說廚藝的天賦由此萌芽倒是言之過早,我們在這個階段還看不出他的烹飪天分而有的只是孩童對美好又得不到的事物的嚮往。這段時期小Nigel最大的願望就是母親能和他一起完成一個真正意義上的烹飪,即使他的作品遭到愛妻至深的父親粗暴斷然的否定。是的,Nigel的父親深愛妻子,哪怕日復一日嘗盡天下最難下嚥可卻是妻子唯一拿手的食物,因為,誰能不愛為你烤吐司的人呢?

        生活的不懷好意伴隨著Nigel母親的病將這個三口之家的平靜打破,年幼無知總會淪為謊言的受騙者,Nigel不能理解母親身體的異常和父親的粗暴,知道有一天發現他母親已不在人世。與父親相依為伴的他越發思念疼愛他的母親,Nigel拿出母親生前的衣裙,如夢般和心中日夜思念的母親翩然起舞,那種回憶和思念洶湧至高潮卻無處訴說無力改變的境況,讓看客也有種像吃魚時一根魚刺如鯁在喉般咽之不下吐之不出的悲哀。而Nigel的父親何嘗不是傷心欲絕,不然為何放棄拒絕一切廚藝的嘗試,依然保持Nigel母親健在時的飲食習慣。

        但一切的改變是由於一個女人的到來。一個已婚清潔工,廚藝精湛深諳對男人的擒拿之道。於是久而久之,Nigel的父親有了依賴,他開始走進新的生活了,一個家中有女人操持有女人做的可口飯菜的生活。父親的轉變顯然超出了Nigel 的判斷,他開始對這個Mrs Potter報以敵意,怕他取代自己生母在家中曾經的地位,怕他和父親越走越近,而他僅能想到的還擊方式便是他熱愛的烹飪。

        到這我不得不說,Nigel或許是太小太幼稚太急於向父親證明白己,這種將自己摯愛和心儀的烹飪作為反擊他人的武器和手段的做法,實在是既褻瀆了他那份對烹飪的赤忱也把生活推向了沒玩沒了的敵對競爭中難以收拾,伴隨著父親的腰圍在妻兒廚房的鬥爭中被迫一天天鼓起,終結於Nigel父親對家庭終日不睦的爆發和意外離世。這樣的結果意外而引人猜測,電影沒過多解釋Nigel父親的死反倒讓看多了懸疑的觀眾不禁福爾摩斯和重組家庭倫理帝上身,多重假設猜測Potter女士在其中的嫌疑。

       而,當你以為劇情到此已從家庭劇到倫理劇到勾心鬥角爭寵劇已經演化成了懸疑劇時,還沒完,別忘了這是英劇,英劇就逃不了鈣片的宿命!!!!請允許作者用咆哮表達對劇中各處顯山露水到最後突然基情一吻的吐槽。我不知道Nigel成為廚師的願望到底來自於跟繼母的鬥爭下的逆反心理還是Nigel打工餐館老闆兒子的一句「To Be What You Want To Be」,嗬,我還哈姆萊特「To Be Or Not To Be」呢!敢情你十來年勾心鬥角都忘了自己是誰該幹啥了嗎,心儀的對像一句話就把你點播了昇華了解脫了還離家出走了?總之,Nigel和芭蕾男的情感這段太突然發展太迅猛不如點到為止依舊曖昧的好。

       這部電影結尾沒有交代少年離家後的命運和孤寡繼母將來的人生,但就真人歷程我們知道Nigel成了英國家喻戶曉得大廚,是不是這個原因讓結尾草草收筆不做過多交代,這對不熟悉英國國情的外國人看來是不是太照顧不周了。

       如果你想通過這部電影一覽美食的魅力,那還是勸你趁早收手,這裡面沒有秀色可餐可供意淫的美食薈萃。而文章一開頭說了那麼多,作者無非想傳達一個意思:美味因愛而生。這一點倒是在Nigel父親對Nigel母親千篇一律的廚藝不厭其煩的接受中可以體現,還有就是父親大口嚼著Nigel烤糊的魚肉時顯露的柔情,難道不是因愛而生嗎?顯然Nigel沒能意識到這點,所以他殿堂級廚藝的突飛猛進讓我看到的並非來自愛的烘焙,而是一心想向父親證明白己和對繼母取代女主人的敵意,他在下廚時可能心裡從沒放下過這兩個原因,否則不會得到學校里同學的讚許卻因得不到父親的肯定而不能體驗烹飪的快樂;至於Potter女士更是在廚房的鬥爭中加深了在家庭中的不安和神經質。到此可否認為Nigel和Potter對烹飪的理解早已本末倒置,他們對烹飪的熱衷是為了博得至親至愛的肯定,但卻忘了愛才是烘焙出誘人美食的秘密,而舍本求末釀出的家庭悲劇,還得忍痛自飲。

       本來嘛,為你洗手作羹湯是一件因為有愛才變得浪漫和美味的事兒,所以這哪是美食電影啊,更談不上一封給美食的情書,而是一封讓吃貨們在開頭對食物糟糕的感官中以及後面壓抑和鬥爭的愛里想盡一切辦法與美食這一概念割裂開的休書啊。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