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新夜半歌聲--The Phantom Lover

夜半歌声/新夜半歌声/ThePhantomLover

6.6 / 894人    100分鐘

導演: 于仁泰
編劇: 于仁泰
演員: 張國榮 吳倩蓮 黃磊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丨十十十丨

2012-07-15 23:50:32

從來起標題苦手,幾句隨意評論而已

************這篇影評可能有雷************

評分摻了私心。Leslie參演的電影我沒法給三星。雖然這部片子,確實不少缺憾。

開頭非常有味道。迷霧中的樹林,緩緩出現的馬車。恢弘的但是破敗的劇院:傾頹著的柱子和座椅,飄蕩的殘破的布,滿佈的層層疊疊的蛛網。
無聲。暗色。鋪敘出一個關於毀滅的故事的基調。
男主2小心驚疑的眼神,頻繁的面部特寫,營造出一種介於驚悚、恐怖與神秘之間的氣氛。

直到這裡我以為這個故事有黑色的華麗感。它應該有起伏跌宕的牢牢吸住你的情節,但本身卻是一個嚴肅的充滿藝術氣質的悲劇。
所謂歌聲。所謂夜半。

但是一開始與之相悖的端倪就出現了不少。
馬車裡幾個女演員的嬉笑。笑瞇瞇地執著於花旗巧克力的守門人。慌張地躲到桌子底下的劇班一員(那人負責幹嘛的不知道)。這些略顯造作的情景又硬是把我帶到一個革命傳統十足(我不知道如何形容反正我覺得在看類似於半喜劇的革命題材片子)的感覺中。隱隱約約就有些不協調的錯位感。

這種不協調感在整部片子裡一直持續。總之是劇本硬傷。先不說風格頗流行的那種「歌劇」是否在二十年代的北京如此流行(其實這一點由於劇情需要是可以接受的),杜雲嫣(我一直以為是雲煙*u*)作為大家小姐隨意穿洋裝跑出去看戲大丈夫?杜家都沒有人伺候老爺太太大丈夫?請客居然用鋪桌布的大圓桌大丈夫?保守的幾個老頭子非要買票去劇院看羅密歐朱麗葉大丈夫?也許我太深究,不過我固執地以為,這種悲劇題材,首要的就是要做到儘量貼近真實,做足代入感,不要讓觀眾因為細節槽點齣戲。

背景設定在細節上稍顯四不像,人物設定又太過喜劇化和荒誕(莫非是黃百鳴弄太多喜劇片?),和整個故事的悲劇性衝突,削弱了感染力。劇班子老闆等幾個人太沒性格了,幾個壞老頭子也壞得過份徹底太沒道理,觀眾像是一群傀儡,趙家公子……槽點太多,一會是搞笑的二傻子,一會兒是壞透的反派boss,點嘛?!配角都非常平面、表面。幾個著墨較多的主角也因為細節和演員能力,呈現出完整度不一的性格特點。雖然我是Leslie的迷,但不偏心的說,宋丹平是最合理的人物。他的才華,因為自戀而產生的自負和自卑,他的得意和失落,都刻畫得很好。Leslie的表演稍微有些用力,不知是宋丹平作為一個表演者天生就是戲劇化的,還是說國語多少有些不自然(我還是中意他講白話)。吳倩蓮我說不清她好不好,不過給我感覺挺舒服。但是她角色設置漏洞頗多,家族設定有些不現實,而侍女一味付出她卻毫無感激和回應也讓我不太喜歡。韋青……演得倒還行,但這究竟是怎樣的人?一會兒唯諾青澀,一會兒又強硬清醒。總覺得他尚未能克服設定上的不足來完善一個角色的整體感。也算是高下立判吧。

這本應悲悽感人的故事因為略顯荒誕的設定和秀逗了的一些演員導致風格不統一,減分不少。而敘事上的不足又降低了故事的吸引力。開頭的懸疑效果被守門人娓娓道來的太過完整的倒敘生生抹去。許多表現點也顯得太直接近於貼標籤——旁白的解說搞得像中央10台的紀錄片。

幸而場景和色彩的運用在襯托氛圍上做出了不少貢獻。那個劇院還真是下血本啊。效果非常好是真的。

另外的加分項就是歌了。雖然這算不上音樂電影——歌只有三首,風格也相近,基本是男主1、2唱的,而且大都是劇情需要(舞台表演、向女方訴說衷情)。但是不論是宋丹平的演繹,還是韋青的演繹,都非常出色。印象特別深的是在韋青首次上台表演,心內為高音唱不上去不安,丹平及時地補上。那一幕黃磊聲音中的不成熟和惴惴不安拿捏很好,飄忽慌張的眼神和極力掩飾故作鎮定也表現出來。Leslie聲音一出,堅定自信,極富感情和穿透力,令人虎軀一震。隨後韋青驚喜了放心了,丹平倚在牆上半是笑半是痛,那滴淚可以落進心底。

所以其實被這部電影感動的還不主要是愛情(順便一說吻戲太多了私以為有點多餘),更多是歌聲,和Leslie唱得那麼投入深情的樣子,雖然我知道這不是Leslie,這是宋丹平,但這歌聲不能不讓我把他們重合到一起。也許很多人喜歡Leslie電影多過歌,但於我,他的歌聲教人慾罷不能,比電影有過之無不及。

剛看到一篇影評里有寫Leslie覺得應該多放一些重點在丹平的內心掙扎和轉變上(大意),深以為然。也有人覺得悲劇效果不夠慘烈,我同意,但不是因為結局兩人在一起了,而是因為正反對比太過鮮明。反面人物都不講道理毫無人情地壞,思想傾嚮往主角身上一邊倒,這是喜劇手法而非悲劇。你是不是覺得雲嫣選丹平太正常太自然了,因為趙公子對比太強烈,簡直刻意醜化,是你你會考慮麼。你想像一下若趙家公子是個高富帥呢?若趙老頭子壞得智商更高一點呢?是不是一下子就更有張力了?

我發現豆瓣上很多Leslie的電影影評,都變成了對人物的懷念和抒情。當然這是喜聞樂見的我也喜歡看,但感覺電影本身的好和不好被忽略了。也許在一部並不十分傑出的電影裡,有他就不必再說其他。但是還是想看到別人怎麼看他的電影,不光是他演得多麼多麼好,還有更多的關於電影整體的看法。

總之又是一部。

喜歡他太可怕。電影看一部少一部,因為你知不會再有新作,數量自此只會減不會增。有時候你又心癢癢地想要看,又不忍,怕沒有可看的那一天太快來、終會來。
然而又太慶幸。二十六年里他留下太多寶藏。因為是寶,所以值得一遍又一遍地欣賞。



-後-
今天金雞百花老電影放映。到場比較早,又坐靠前,電影放映便一直看,未能注意到場人數。不過不斷有人來找座,估計不少的吧。

上次錯過縱橫四海,深感可惜。挺喜歡那部電影,Leslie幾帥氣,紅姑幾靚麗,發哥一如既往魅力十足。

今天又是一樣的,演員名出現鼓掌,結束後黑幕下響著《一輩子失去了你》的歌聲,全體鼓掌,直到音樂停止才起座離開。

因為Leslie,快要變成金雞百花的每月一次常客。出了學校的電影院我還一次都沒去過吶。

謝謝你這樣的表演。即使我不是非常看好這部電影,但是你未失水準,依然吸引。八月是不能了,也許期望九月繼續。   舉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