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內誰內誰誰

2012-07-16 02:25:35

整體還可以看看的。

************這篇影評可能有雷************

     這是決定看過的每篇電影寫日誌的第一篇,不是因為看完了有多感觸才想寫。只是覺得,之前看了很多電影,多多少少有些感想,可每次就這麼過了,沒留下什麼。對電影的見解從來不深刻,只是會有自己的想法,只想記錄下看完以後的感受。很多電影,看了別了的影評會覺得原來電影是這樣的表達啊。可是,無論如何,每個人都可以有想法,即使跟導演原本的意圖根本無關,這就是個人體味了。

    上午整理了下寢室,打掃、洗被單,書櫃,整理的同時看了些有的沒的電視劇。整理完,找了部英文篇,藉口告訴自己,下週的考試,當是練聽力唄。就這麼順理成章的看了。

    簡介大概是說情人變成了兒子,不算是吸引我的情節。隨便看看即可。

    小孩子的橋段,總會讓人順著看了,孩子畢竟是童真可愛的。相遇、相識,不算太長的過渡。最喜歡蝸牛的片段,時光匆匆,似乎蝸牛也只爬了幾步,12年相隔。對話其實不多,簡潔的畫面,清晰的過程,個人覺得情節節奏是可以的。

    長太重逢,看來很溫馨,但總覺得這種情感聯繫很弱,說不上來,就是覺得,情似乎沒有那麼深。但是,電影的情節是情深到想要去複製這個人存在。

    本來覺得重逢後外出算是有夠無聊的,不知情節走向何方,有點昏昏欲睡的時候,一聲巨響突然清醒了下午的我。

    科技本身不是重點,輕描淡寫地交代了可以複製這一可能。但是而後複製人受到家長的排斥,又似乎感受到了這種複製技術的無奈。但是卻又是如此輕描淡寫,只覺得似乎是在描述一個事實而不是批判。

    兒子和母親一起長大的情節有很大的篇幅,我甚至是覺得這就是一個母親對兒子的愛,而不是女人對男人的愛;交織後來兒子和女朋友在一起之後,母親的這種悲情,我感受到的反而不是那種情人變兒子的內心悲情,聯想到的是現實中為什麼母親對兒媳如此仇視,那種愛,估計也有點不想被人侵奪的這種感覺。也許導演並不是想表達這種意思,但是我覺得,即使不放在這種複製情人成為兒子的背景下,這種愛也是非常能理解的。

    結尾男孩走了,讓我想起了片頭女人摸著肚子說,至少你還留給我這個。我覺得,至少在女人眼裡是完美的,女人終於和她所愛的人有了孩子。可能她還是一如既往的愛他,不管他是否是複製人,可他,是否也愛她?我不清楚,也許,某些嬉鬧的片段可以理解為他也開始愛上她,只是倫理所限又走了?但我更願意理解為,其實他並不愛她,而她對他的愛,是否是一如既往的男女之情?不盡然。

    雖然複製人有一樣的樣貌和名字,但是經歷不同,他就已經不再是他。他不可能同樣愛上你,你所愛上的也已經不是原來的他。

    每個人都是獨特的,你所愛上的,只因為他曾經的經歷所練就的現在的他,而不是將來的未知的他。技術雖然可行,但是情感不能移植,這種可悲在於人似乎願意執迷。

    我只是覺得整體感覺是一部不錯的片子,情節流暢,不算拖沓,感情刻畫細膩。雖然我不知道導演想要表達什麼,想要傳達什麼,想要揭示什麼,我只是存在我自己的感覺。看完後的觀後感。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