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搜索--Caught in the Web

搜索/CaughtintheWeb

6.5 / 1,157人    117分鐘

導演: 陳凱歌
演員: 趙又廷 高圓圓 姚晨 王學圻 陳紅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MinWei

2012-07-16 17:21:18

電影《搜索》是對社會的一次警醒

************這篇影評可能有雷************

       看完電影《搜索》之後,我不得不讚嘆陳凱歌導演:「這是2012年來目前最好的大陸華語片」,電影《搜索》是對目前網路和媒體的諷刺和警醒。先暫且不評論影片中各位影視大腕的表演如何,但就劇本的選擇和編輯來看,我就覺得比所謂的《武當》、《四大名捕》要好的多了,當然這不是一個層次以及一個類型的電影,可比性幾乎沒有。但是對於網上對該片的反響和評價,我為陳導感到不值。
    影片《搜索》講述的是一件小機率事件如何一步步升級到一件引起社會廣泛評論的公眾事件以及事件背後各種人物的命運走向。簡單的來講,整個影片按照背景可劃分為三個階級:以葉蘭秋為代表的普通民眾、以陳若兮為代表的新聞媒體、以沈舒流為代表的權貴勢力,整個影片隨著葉蘭秋的「公交讓座」事件的升級一步步推向高潮。葉蘭秋,一個公司小白領,因為一時的失態,在公交車上引發了社會廣泛評論的「公交讓座」事件,從此,自己的生活和命運完全被打亂,新聞媒體連篇累牘的報導,從目前的工作背景到高中就讀母校的人肉搜索,社會普通民眾對自己的謾罵和詰責,還要承擔病痛的折磨,可以說她在事件發生後,完完全全從一個事件當事人轉變為事件的受害者,而葉蘭秋對於這些自己身上無端的指責和謾罵,根本無力反抗,最後的命運只有選擇自殺來逃離社會強加在她精神枷鎖。而陳若兮,一個精明強幹的女新聞媒體工作者,如果說事件剛開始的時候,陳若兮還只是一個旁觀者的角度來報導整個事件的話,那到後來陳若兮則完全轉變為整個事件幕後的推手以致整個事件升級,特別是在陳若兮懷疑自己男朋友被搶時,利用自己手上的權力發起了一場愛情復仇,也使得自己從自己口中所謂的「真相捍衛者」轉變為濫用特權瘋狂報復的復仇者,而較具有諷刺意味的是,自己的男朋友最後卻真正地被葉蘭秋搶走,自己反而到成為了愛情上的受害者。沈舒流,思托公司的大老闆,本來這件事情與其毫不相干,但是就是因為陳若兮的深度挖掘,導致他作為幕後人物被推到聚光燈下,但是,不同於葉蘭秋之流,沈老闆面對陳若兮挑起的公眾對自己的指責,從容的利用手中的權力和金錢將陳若兮扳倒,不僅如此,還捎帶著利用新聞媒體給自己做了一番宣傳,這種借刀殺人手段非常人所及的。葉蘭秋的死,為整部影片劃上了句號,但是真相是,她只不過是新聞媒體與權貴勢力進行博弈中的犧牲品,新聞媒體和社會大眾間接或者直接充當了劊子手。
    可以肯定的說,電影《搜索》以一種諷刺手法反映了普通民眾、權貴勢力和新聞媒體錯綜複雜的關係,新聞媒體作為真相和正義的衛道士,本應該以自己的職業操守來捍衛普通民眾的權力和利益,捍衛社會法律和道德秩序,他們的職業要求就是要客觀公眾的還原事件本身。但是,影片反映的卻是,新聞媒體成了謀殺的幫兇,一個柔弱的生命被其所掀起的一場新聞風暴所吞噬。這讓我想到了周立波對某一些新聞媒體的痛斥「無良媒體」,當然他這個說法有點過,我相信所有的搞社會新聞的工作者,其出發點都是好的,都是希望自己的工作能夠為社會帶來真相和和諧,都能嚴格的堅守自己的職業操守。但是我們也該認識的,目前的網路媒體的確存在著不嚴謹、粗暴、不人性的缺點,他們往往為了過份的追求社會效應,犧牲少數人的權力和利益,採用各種媒體手段來獲取眼球,忽略了新聞媒體的最原始的目的。誠然,我們生活在一個資訊時代,網路、電視等等媒體給了我們接受大量資訊的可能性,這些資訊對於社會甚至於對整個世界來說起著巨大的推動作用。而新聞媒體工作者作為這些消息的來源和守護者,更應該注重自身的立場,因為一條不負責任的報導有可能摧毀的是一個生命、一個家庭、一個社會、一個世界。普通民眾作為新聞媒體的報導對象和受眾,可以分為兩類,一類是事件的當事人,一類是事件的旁觀者。他們與新聞媒體之間的關係是一種被動與主動的關係。事件的當事人可能因為某些小機率事件被新聞媒體拿到聚光燈和放大鏡前進行審視和剖析,因此轉變為新聞媒體和普羅大眾的試驗品。而事件的旁觀者,透過新聞媒體這座放大鏡,拿著道德和法律的手術刀對當事人進行道德和法律上的解剖和解析,稍微有點良知的人可能借這個前車之鑑來反思自己,但是大部份人可能只是發洩自己的不滿和憤怒,這也難怪網路上存在那麼多的憤青以及那麼多的髒話,還是套用周立波的話「網路化糞池」。正因為很多旁觀者不可能親自見證本身事件的發生,轉而通過網路和新聞媒體這個管道來了解,自然新聞媒體和網路的真實性和引導目的對新聞受眾影響巨大,再加上網路上一些唯恐天下不亂的「網路恐怖份子」的攪和,自然就少不了諸如「人肉搜索」的事件,這個時候事件當事人已經脫離了事件本身而變為受害者,而旁觀者不自不覺變成了施暴者。單獨把權貴勢力與普通民眾分離出來,並不是因為「仇富」的心裡,而是權貴勢力要比普通大眾多的多的話語權和出鏡率。他們非富即貴,要嘛腰纏萬貫,要嘛位高權重,可以說普通民眾一輩子可能都上不了電視,但是他們稍微一抬手一跺腳就是新聞的頭版頭條。他們與新聞媒體的關係就是一種互相利用的關係,權貴們需要新聞媒體的不斷報導來增加他們的曝光率好提高社會的知名度,而新聞媒體們則需要權貴們的爆料來吸引民眾眼球,這就是為什麼那麼多的小道消息和八卦滿天飛的原因,你看看那麼多的娛樂明星通過爆料來獲取知名度、而一些明星在談起狗仔隊的時候咬牙切齒,私底下還不知道做了多少的勾當。位高權重者除了利用新聞媒體,他比普通民眾更大的優勢在於,他可以利用自己的財富和權力來左右新聞媒體,無論什麼「門」,OK,拿錢或者權去擺平。這也是影片《搜索》最後的大贏家是以沈舒流為代表的權貴勢力,他本來作為一個受害者,最後通過自己的陰謀手段不僅扳倒了陳若兮,還成功的為自己公司做了一次宣傳。這樣看來,按照勢力強弱來劃分,權貴階級應該在最上,中間是新聞媒體,底下才是普通民眾。
     當然也不可否認網路和新聞媒體的作用,但是我們要有清楚的認識到-網路新聞媒體是一把雙刃劍,關鍵是握著這把劍的手到底是站在正義還是邪惡的一面。畢竟普通大眾處於話語權的最低端,新聞媒體作為民眾的喉舌,更應該以他們的權力和利益為出發點,而不是為獲取眼球,不折手段的犧牲當事人既有的利益和權力。如果說事實真相是治療這個社會疾病的良藥,那麼人文精神就是包裹這劑良藥的糖衣。
    電影《搜索》以悲劇的形勢反映了目前社會一個非正常現象,影片中設計到很多現代社會元素,例如街拍新聞、部落格、小三等等話題,都是目前資訊時代的典型代表。在資訊時代越來越發達,我們的私人空間越來越小,我們的隱私也越來越多的受到挑戰,我們比任何時候更多的受到來自社會和其他外界的影響和審視。因此在這樣的一個環境下,我們該怎麼去生活,怎麼去把握自己的命運,怎樣去堅守自己的道德準則都是一個值得思考的問題。至少影片給我們提了一個醒,無論是當事人和旁觀者,我們都有可能成為受害者,身份的轉變只是一瞬間的事情,有可能下個就是你。   舉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