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黑暗騎士:黎明昇起--The Dark Knight Rises

蝙蝠侠黑暗骑士崛起/蝙蝠侠前传黑暗骑士崛起/黑暗骑士黎明升起(台)

8.4 / 1,825,676人    164分鐘

導演: 克里斯多福諾蘭
演員: 克里斯汀貝爾 安海瑟薇 連恩尼遜 喬瑟夫高登李維 湯姆哈迪 蓋瑞歐德曼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龍貓公子

2012-07-17 10:30:19

《帝國》雜誌[黑暗騎士崛起]評論翻譯


故事梗概
故事發生在蝙蝠俠因為消失8年以後,蝙蝠俠背負著巨大的謀殺指責,布魯斯韋恩現在是一個傷痕纍纍的隱居者,但哥譚市正在復興——知道一個叫貝恩的面具狂人決定是時候要毀滅這座城市。面對新的威脅以及神秘賊貓女賽琳娜-凱爾,韋恩決定要讓黑暗騎士再一次降臨哥譚市。

評論
因為是[黑暗騎士崛起],因此我們充滿了期待。2005年,克里斯多福-諾蘭(Christopher Nolan)重塑蝙蝠俠的時候,這個斗篷騎士在電影院的聲譽已經到了可憐至極的地步,兇手正是那部華而不實又糟爛透的甚至不該被命名的大續集。如今,短短7年後,諾蘭以一部驚世終結篇完成了他的三部蝙蝠俠宏大組曲。有些人可能會說:「唔,第三集沒有第二集那麼令人難忘嘛。」現在看來,[黑暗騎士崛起]本身,有可能是諾蘭前一部無比風光的受害者了。諾蘭把蝙蝠俠系列的標準設得如此之高,以致於沒人可以打破這個標準。但不管你是否認為這部電影比[俠影之謎](Batman Begins)強而遜色於[黑暗騎士](The Dark Knight),[黑暗騎士崛起]都是一個令人滿意的終結篇——史上最好的超級英雄系列的終曲。
不過諾蘭並不需要真把他的蝙蝠俠設計成「超級英雄」——事實上,他給我們拋出了一個值得關注的問題:如果這一切都是真實的呢?這當然不會是一部肯-羅奇(Ken Loach)版的蝙蝠俠,但諾蘭扭曲的物理法則比他打破的還多,因為他始終把重心放在布魯斯-韋恩(Bruce Wayne)的心理上:小時候因為父母慘遭謀殺而受到精神創傷,懷著從未平息過的憤怒而長大。[黑暗騎士崛起]還拋出了一系列其它問題:不經歷犧牲,能否完成救贖?復仇能帶來安寧嗎?還有湯姆-哈迪(Tom Hardy)究竟他媽在講什麼……
事實上,先前試映評論裡重點批評的貝恩(Bane)的發音含糊不清基本沒有關係。他可能聽起來像伊恩-麥克萊恩爵士(Sir Ian Mckellen)在風洞裡含著一口老酒說話,但跟他兇殘的塊頭體型相比,貝恩語言的清晰度其實並不那麼重要(儘管他在電影裡確實有那麼一兩句讓人記憶尤深的諷刺)。哈迪看上去不用再化妝做特效就能演綠巨人——CG過的布魯斯-班納(Bruce Banner),他的表演讓人非常信服「就是這傢伙,絕對可以擊垮蝙蝠俠」。可能是有史以來第一次,我們會為蝙蝠俠擔心,韋恩那層鎧甲戰衣無法掩蓋他身形上的劣勢,在自行隱退並被哥譚市(Gotham)民眾口誅筆伐數年後,蝙蝠俠的身體已變得大不如前了。
貝恩並不僅僅因為注射液體而變得無比強悍,正如阿爾弗雷德(Alfred)注意到:「我看到信仰的力量。」韋恩家族的管家一直充當著他主人的良知貫穿整個系列,如今他再次出現,質疑他傷痕纍纍的億萬富翁主人不斷追求社會正義最終自己能得到什麼。確實,我們能感覺到韋恩似乎回到了[俠影之謎]的那個小男孩,已經從孤兒身世悲痛中脫離的征程再次因為童年摯愛的逝世而回到原點。
地區檢察官哈維-登特(Harvey Dent)的死,以及被警察局長戈登(Grodon)神話過的英雄事蹟使哥譚市犯罪全面減少,哥譚市復興在望。因此韋恩認為自己可以繼續躲在豪華大宅里,如同一頭頑固的野獸,他牴觸著瑪麗昂-歌迪亞(Marion Cotillard)扮演的美人的馴化。當年正是在這所大宅里,他的父母一直致力於慈善事業,幫助復興哥譚市,而如今的韋恩只會躲在裡面自嘆自憐。他終日拄著枴杖行走,象徵著心理上的脆弱,同時也是他生理退化的表現。這一部份,電影可以說再次回到了老地方,探討韋恩的心理,但是要知道韋恩的心靈創傷已經被漫畫探討了73年了。不過電影也見證了克里斯蒂安-貝爾(Christian Bale)非凡的,平實卻又充滿深情的表演,藉此,我們重新領略到一個天生具有特權卻永遠困在自身牢籠裡的人的悲劇色彩。
這一段出色表演同時得益於電影第一幕裡帶有告別色彩的氣氛營造,一切都預示著終局的命運,而且這場結局必將無比坎坷。麥可-凱恩(Michael Caine)的心思幾乎都在回憶他對「乾兒子」韋恩的美好期望上,而約瑟夫-高登-萊維特(Joseph Gordon-Levitt)扮演的一個看起來幹勁十足而不那麼迷人的警探,同樣有一段雪上加霜的憂傷台詞,不過他還有一份更積極的信念來反擊貝恩的恐怖行動。
隨後,當蝙蝠俠終於回歸時,觀眾才終於品味一陣快感,如同老警官對自己的年輕同僚大喊:「夥計,今晚就看你的了!」絕對的快感,哪怕電影到最後也沒有承接起開頭的情感高潮。那45分鐘或者我們稱之為「開頭」的一大段預示著蝙蝠俠不僅要崛起,而且還要加長……這部電影確實很長,而且中段時間裡基本都在展示角色們的口才,電影多多少少陷入了低潮。觀眾期待的是大場面和窮人反擊戰,奇怪的是,如果其它電影裡有著大段如此溫和的情節事件,那麼那些電影的預算基本是要被砍的。相比故事和那些在預告片裡展現出來的刺激場面,電影裡有更多更多的情節,就好像觀眾已經感受到要撒開了飛跑的情緒了,但最終等來的是一台非常昂貴的跑步機。
一直以來,諾蘭的蝙蝠俠系列在一些單人場景里都是最出色的,不管是主角開始意識到英雄的身份,還是新角色以偷盜戲(珠寶)華麗登場。安妮-海瑟薇(Anne Hathaway)扮演的竊賊貓女賽琳娜-凱爾(Selina Kyle)簡直無與倫比:身手不凡充滿危險卻又讓人著迷,穿著不暴露卻又性感非常,完全不同於米歇爾-菲佛那版貓女,但一點兒也不遜色。貓女的身份十分模糊,她與韋恩共同的征程有一種奮力為全新開始、為一份清白歷史、最後也為救贖鬥爭的意味。
蝙蝠俠世界裡很多很棒的角色都可以為蝙蝠俠提供一面鏡子,不管是行走在正義與復仇的鋼絲上,還是被過往傷痛所困住。
漫畫的忠實粉絲已不會為電影扭曲的情節而感到多麼驚訝了,不過為DC漫畫公司的頭牌人物擴展這麼一大段背景歷史則是無可置疑的。另起的一段故事讓人感覺似曾相識,也不知不覺地反映著導演對龐德(Bond)系列電影的熱愛(天哪拜託哪天讓諾蘭和貝爾去接棒007吧),但故事的理念,而不是它的原圖,則會讓你在電影結束後深深沉思。最令人欽佩的是,諾蘭以及他的故事撰寫者大衛-S-高耶(David S. Goyer)和共同編劇喬納森-諾蘭(Jonathan Nolan)找到了讓蝙蝠俠世界完美合理的運行下去的方法,而不是通過漫畫交代嵌入現實世界。
復仇者(Avengers)們歡快地把紐約當成戰場大動手腳,而[黑暗騎士崛起]則選擇了嚴肅地把哥譚市變成蛾摩拉城。諾蘭化身這個反恐戰爭與信貸危機時代的蝙蝠俠,在這個時代里,受信念驅使的狂徒可以威脅著世界的安危,比如賓拉登(Osama bin Laden)和小布希(George Bush);同樣只有電腦和不可道明的優越感的人們便可以毀掉和暴徒槍殺一樣多的生命。[黑暗騎士崛起]播撒了暴動的種子,質疑了金融菁英們的社會地位,同時展現了剩餘99%人們的困境。即使佈滿重重危機,我們的地位——電影裡蝙蝠俠死命保護的市民所代指,也十分悲慘,電影還是不忘開了幾個小玩笑,比如那那些個讓人震撼的爆炸場景便讓我們回想起[搏擊俱樂部](Fight Club)裡的「大破壞行動」(Project Mayhem)。諾蘭這幾部電影裡最了不起的就是始終保持著嚴肅節制與視覺震撼的平衡。蝙蝠俠很容易被演繹成極端陰沉抑鬱或者過份荒謬可笑,難的是不是認清角色固有的荒謬性以及他身上強烈的鼓舞人心的力量,而是把這兩種性質融合起來,這需要很天才的構想,並且是充滿著戲劇性天才構想。

總結
大量的精彩場面以及非重頭戲的曖昧性感都為這部史無前例大規模的超級英雄電影增色不少。[黑暗騎士崛起]或許沒有[俠影之謎]的驚喜,也沒有[黑暗騎士]的無政府混亂,但情感力量可以彌補掉這些不足。[黑暗騎士崛起]是這位哥譚市應得的英雄的絕妙墓銘志。


原文http://www.empireonline.com/reviews/reviewcomplete.asp?FID=137000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