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搜索--Caught in the Web

搜索/CaughtintheWeb

6.5 / 1,157人    117分鐘

導演: 陳凱歌
演員: 趙又廷 高圓圓 姚晨 王學圻 陳紅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魑魅魍魎

2012-07-18 07:39:25

誰殺死了葉藍秋


      文藝范十足的導演陳凱歌,在拍了讓人無限吐槽的《無極》和文藝片《梅蘭芳》、《趙氏孤兒》之後,終於拍了一部接地氣的電影《搜索》,貼近現實,有點地球人的味道。
      今天晚上看完這部電影,給我的第一感覺就是這部片比《畫皮2》強到不知道哪去了。在被特效、炒作和打牌明星堆砌而成的所謂大片刺瞎了鈦合金狗眼後,終於有了一部看著讓人反思的電影。雖說,《搜索》里也有植入廣告,但是比那些廣告中植入電影情節的片子還是上升了幾個檔次。
      開始對文章的題目進行闡述和分析,從電影一開始,我的腦中就曾為停下來思考,甚至是反思。電影女主角葉藍秋因為得知自己身患晚期癌症後,心情低落,在公交車上因拒絕給一位老人讓座並且出言不遜,被電視台實習記者楊佳琪拍成視訊傳到網上。然後因懷疑女主角和她的老闆也就是自己老公有染的莫小渝打電話到電視台說其是「小三」,再然後就是被自己心懷叵測預藉機上位的同事唐小華將其資料洩漏到了網上,導致其成為了一個網路反面紅人,再由曝光並策劃推動這一事件的記者陳若兮在為了滿足私慾的推動下,事件不斷升級,輿論越來越多,最後,因承受不了自己患絕症和社會輿論的壓力下跳樓自殺。
      當然,剖析劇情後發現,整個故事就是由各種巧合和誤會所引起的,這樣的劇情表達形式有點類似於《瘋狂的石頭》。不過我並不想是吐槽劇情和所謂的人物出現的合理性。我只是單純的想分析下到底是誰殺死了葉藍秋?
     整部電影以網路關注為線索,從一個公車上不讓座這一小事情被網路媒體越挖越深,然後就有了葉藍秋是破壞別人家庭的小三,然後就有了各種為了達到不同目的而形成的新聞,然後就是女主角不堪輿論壓力跳樓自殺。其實這個故事是在反映中國當下的一個赤裸裸的現實,隨著網際網路不斷髮達,網路已經成為人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個媒介,正是因為網路的時效性和快速性的特點,把全國乃至全球人的距離越拉越近,也就是以前書本上出現的「地球村」。隨著網路媒體的不斷髮展,隨處一地的新聞只要一經媒體報導並在網路曝光,全國人民都會在第一時間知道這個消息,並且可以隨時與全國民眾參與評論和討論。無疑,網際網路給我們的生活方式帶來的巨大的改變,我們也越來越得益於這樣一種改變。
      隨著部落格的誕生和發展,人們的日常生活可以通過部落格即時更新,讓關心你的人知道你在幹什麼,最近好不好。我們也在網上曬曬自己的小幸福,讓別人羨慕嫉妒恨。有很多具有個性的草根百姓也因為網路而爆紅,像以前的「犀利哥」、最近的「板車哥」,當然還有像「郭美美」這樣極具爭議性的人物。人們通過網路認識了這些人,並且強大的人肉搜索將這些人的個人資訊都公之於眾,滿足了大家內心邪惡的偷窺心理。其實,在滿足大家道貌岸然的贊同或者抨擊後,我們有沒有想過,過度曝光個人的隱私會不會給當事人帶來困擾。當媒體記者們滿足了自己的業務量,網民們的內心的道貌岸然得到了滿足,最後就只剩下赤裸裸在大家面前的當事人。
      前段時間在網路上很紅的「板車哥」,讓我印象非常深刻。面對媒體記者的採訪,他很樸實的說:「我很怕記者媒體來採訪我,因為他們的採訪將導致他一天賺不到錢,賺不到錢就不能養家……」這句話是最讓我觸動的,當記者媒體們對他的報導引來了很多點擊率和收視率,當網民們的同情、敬佩之情得到釋放後,「板車哥」的生活卻因此被打亂,面對別人的指指點點,面對鏡頭和閃光燈,他們的平淡的生活就此打破,而媒體和網民只是為了達到自己的目的和釋放自己的情緒,他們的生活沒有得到一絲改善。其實像板車哥這類人,他們不需要成名,他們只需要自己的家庭生活條件得到改善,讓自己的家人能夠過上好日子,讓自己的子女能夠上學就很滿足了。但是媒體和網民們卻看不到這一點。
     電影裡有句話「謠言不等於新聞」,但不幸的是這個「葉藍秋是破壞別人家庭的小三」的謠言最後還是成為了各大網站的新聞。反觀現實,網路上充斥了多少惡意炒作和謠言的新聞,又有多少人像葉藍秋這樣躺著中槍的人?如果記者們沒有作為新聞人的職業操守和責任,為了引起民眾的關注和網站的點擊率或者為了達到自己的個人目的而製造謠言和假新聞,這樣的社會將多可怕!目前中國網際網路上存在著以寫評論為生的人,網路上稱之為「網路水軍」,為了政治目的的叫「五毛黨」。這些人在看不見的網路里對一些事件和現像在不斷進行評論和關注,進而使全國人民關注。他們就是一隻看不見的手,推動和主導著整個事件的發展,他們會用強大的資源來引導大家對事件的看法,指著鹿說是馬,並且讓全國人民都認為鹿就是馬。
       中國的網際網路發展發展的步法太快,以致於扯到蛋了。中國的網際網路缺乏法律條文的約束,缺乏管理,才會有如此多沒有節操沒有道德的人肉搜索和隱私洩漏。我們是在追求新聞自由和言論自由,但是我們也應該遵守新聞真實和言論公正,我們過份的對網路紅人的隱私進行挖掘和曝光,這是對人權的藐視,缺乏了一個做人的基本素質。如果我們不能辨別網路上的新聞,如果新聞媒體對報導出來的事件不負責任、不仔細辨別真偽,那麼將會有很多「葉藍秋」跳樓自殺,這些「葉藍秋」中有可能就會是你身邊最親的人!
     是誰殺死了葉藍秋?是網路、是媒體、是每個關注並且評論圍觀的人,他們每一條評論都是兇器!在個人隱私越來越得不到保護的今天,我呼籲大家給別人起碼的尊重,給自己留道最基本的道德底線。我們都可能是不明真相的圍觀者,但請自帶小板凳,遵守秩序,不要亂丟垃圾。   舉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