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搜索--Caught in the Web

搜索/CaughtintheWeb

6.5 / 1,157人    117分鐘

導演: 陳凱歌
演員: 趙又廷 高圓圓 姚晨 王學圻 陳紅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silence

2012-07-19 04:40:13

《搜索》之於我


前言:

首先,它不是影評,只是一種引伸出來的感慨,無法面面俱到、面面俱細,只是我個人的看法和觀點。

很久沒有看這種生活化的文藝片了,其實每看一部這樣的清新文藝范兒,都會有一番自己的論調。只是一年多了,在電影院看的都是動作、科幻、靈異類的片子,亮點全在情節、特效和動作上,當然也可能是我不擅長理解這些影片的內涵,所以感受頗少。《搜索》故事的題材很生活、很現實,有種平凡的高調,而高圓圓的乾淨也將這種平凡又高調的美展現地淋漓盡致。

 

吐槽篇:

似乎有一個恆久不變的定律,在陳凱歌一出新作,即使是離上映時間
還很遠的時候,就會有一個高調的聲音被無數人附和:「《霸王別姬》耗盡了他一輩子的才華,他早就江郎才盡了,又一爛片無意。」

似水流年,淘盡了流沙,所謂的經典才浮出水面,但伴隨流沙一起東逝的金礫也同樣閃爍著哪怕是微弱的光。

這好比梁靜茹的「勇氣」,王力宏的「唯一」,五月天的「倔強」曲曲經典,而之後的「可惜不是你」,「依然愛你」,「突然好想你」同樣也是不可一世的傑作,就一定要和當初的經典一決高下嗎?所以我想到的則是:看客們,你們到底在刻薄什麼?為什麼每一部電影都要拿去和經典的《霸王別姬》比較?比不過,不代表他不是一部好的電影。

而我看完《搜索》,至少覺得很真誠,可能是太多人只看到這樣的一種平凡,所以才會將「平庸之作」這樣的陳詞賦予它吧。美中不足的,就是個人覺得可以獲悉到的感悟太雜亂了點,沒有很好地交代主線從而不能很好地呼應《搜索》這一片名。

 

 

理性道德篇:

如果說一定要找一個主線作為主題,那我想應該是與片名「搜索」息息相關的網路人肉現象。不過在此之前,我想先談及「為什麼會被人肉」這一問題。
一個如常的早晨,都市白領葉藍秋在獲知自己得了淋巴癌晚期之後心情沉重,因為沒有心情,在公交車上未給一位老人讓座,在售票員的咄咄逼人之下甚至出言不遜,這一場景被媒體曝光從而遭受了整個社會的唾罵。對此,我很同意其中一位網名說的話:「讓座這個問題本就是出於一個自願。」「我不想讓座。」不得不承認這句話說的很真誠,順從的是自己的內心,違背的是人為的道德,所以讓座與否只能說明一個人的道德修養和基本素質,但卻沒有資格讓一個人去承受整個社會的輿論和謾罵,「不讓座,包小三,同性戀…….」這些都只是個人生活中的選擇而已,沒有違法,你可以表示不讚同甚至認為是不道德,但卻沒有權利將其變為眾矢之的。所以畸形的媒體行業有必要重新找到自己的工作重點,不只是一味地尋求爆點。不過之所以成為爆點也是應市場需求,相當一部份中國人之所以批判,只是為了起鬨而起鬨,而這樣一種證明道德高尚的方式實在是空虛無力的。
不得不說,這樣的劇情是為了推動故事情節的發展,投影到現實中卻是一種不可理喻,甚至是一種可怕。首先,別的乘客在幹什麼?一車的乘客就一個位子嗎?一個文明的城市,這時候最起碼會有一個人為了打圓場而主動起身說:「大爺,您坐這吧。」其次,作為一個有著正常思維的售票員本就不應該針鋒相對,因為車上還有別的乘客讓她可以更加輕易地動員。但是不排除真的有這樣的售票員有種心態:你居然敢對我不理我不睬我?!那我就是要和你過不去!那我只能很遺憾地說,她只是打著高尚的招牌做著低賤的事而已。
如電影情節的情景我還沒有見到過,也許是閱歷不夠,不過我希望永遠都不要見到,因為這樣,會是一整車的道德淪喪。

然後扯回到「人肉」這個問題上,我的觀點和片裡那個醬油嘉賓差不多:「持有保衛自己的隱私權本就是理所應當」。而另一位老先生所認為的「對於道德弊端引起民眾的牴觸是民族傳統道德的一個榮耀」這一觀點本是沒錯的,但是有多少人是為了這樣一種榮耀而戰?在天朝,一大部份的人只是想罵而罵,比誰罵的狠,比誰罵的毒,然後找到一種為了崇高而戰的榮耀感,滿足自己畸形的心理,所以這樣的「搜索」也成了一種畸形,這「人肉」卻變得不人道。

何至於此?記得高三時候有這樣一則話題作文,大致是談論關於「芙蓉,春哥,曾哥,鳳姐….的走紅」。的確,不知不覺中,天朝的「審丑文化」已經形成並且大家還樂此不疲地沉浸在其中。
社會進入了一個轉型期,一個開放的社會,是人們社會價值取向劇烈嬗變的時代------不以主流價值觀為唯一價值取向。正是基於這一點,在媒體管制和意識形態調控方面,當局持一種寬容的態度,這就給了炒作者一定的活動空間。同時,我們的主流媒體在典型宣傳、價值傳播方面,沒有很好地洞悉公眾的接受心理,將主流價值觀放置到一個令人仰視的高度,使得一些公眾產生了逆反心理。所以逐漸的,越來越多的人在一次次罪惡的洗禮後,對美感難以動容,反之,愛好審丑卻是與日俱增,樂在其中。再加上天朝普遍的從眾心理,其中利害可想而知,也因為人們對於「審丑」的熱衷,與此同時的「人肉」也開始盛行,為的只是讓「丑」來的更猛烈些,更轟動些。
 
不得不承認這是種不負責任,個人認為甚至應該要違法的作為。有多少人因為虛假的資訊無辜地受到侵害,而侵害者卻堂而皇之地高舉著「為民除害」諸如此類的旗號,這樣的情形實屬無奈,實屬無知。

所以理性的思考、判斷和保持客觀的心態很重要。有一個更加無奈的事情,那就是天朝一出事總有一群人會出來亂噴,說這不行那不行,然後還會再帶動一堆無知的群眾一起噴。不知道從什麼時候,只要有故事真相都是被隱瞞的,只要是政府處理的都是草菅人命的,只要是說政府不好的都是真理。言論自由,就是說什麼都行,即便只是可笑的謠言。居然有人會相信「第一次哭是因為你不在」是柏拉圖說的;居然有無數人轉發5.20是溫家寶爺爺的生日。
記得校內有篇日誌「你有光明,中國便不黑暗,你要搬弄是非,中國便永遠是這副摸樣」,我很贊成裡面的最後一段:「你所站立的那個地方,正是你的中國。你怎麼樣,中國便怎麼樣,你是什麼,中國便是什麼。你有光明,中國便不黑暗,你要搬弄是非,中國便永遠是這副摸樣。」所以那些無腦憤青和那些樂於「搜索」的無知婦孺們你們醒醒吧。

所以再扯回來,「人肉」在我看來只不過是一群自以為可以拯救天下蒼生的正義之士做的庸俗且無聊的事情而已,為了將醜態現實化,然後找到志趣相投的人一起審視,一起嘲笑甚至辱罵,卻背離了那個光冕堂皇的初衷,得到的也只是一種莫名的虛榮和滿足。

以上是我對「搜索」這部片的道德評判和理性認知,可能已經偏題太多了,說得也大了,但至少我覺得我是對的。

 

 
感性生活篇:

如果說故事的主線和內涵是關於理性的道德思量,那麼感性則是這部片裡最為重要的點綴。
豆瓣上有人說劇本矯情,不讓座這麼「屁大點兒事兒」能給人逼死嗎?」我的答案是:完全可能。每個人對生活的認知全然不同,於此,我認為這個就是個人感性。

現代都市中不乏容貌氣質俱佳的事業型女子,表情冷漠、行色匆匆出入高檔寫字樓,事業風生水起,生活中也苛求各方面精緻的完美,可是誰又能猜出鮮亮包裝之下那顆看似堅強實則敏感的心是不是很容易受傷?好比葉藍秋,誰又會想到小時候品學兼優的好學生到現在美艷不可方物且有良好修養的高級白領,在公交車上會不給老人讓座,甚至說出「要坐坐這兒」這樣的雷人話語?可如果大家都知道葉藍秋剛剛獲悉自己患有淋巴癌晚期,一定都能給予「心情沉重,情有可原」的諒解。太多背後的故事不為人知,而這些背後的故事造就了個人感性,從而體現在了個人的做法和選擇上。

成年人在面對自己的人生大事件時,是有權利選擇是與非、去與留,可是當這個選擇摻雜更多外因,甚至主觀意志被多重干擾混亂後所產生的心灰意冷,更加讓人不安和無奈。葉藍秋可以在職場上精明能幹、雷厲風行,但也同樣會在看日出時換上白紗裙,懷抱蘆葦、回眸一笑,雙眼盡透絕望。而在她為自己選擇好去向之後,她反而顯得更加淡定從容。那女子是堅強的,雖然墨鏡之後,你永遠猜不出她的眼是笑還是哭。

所以回到她的死,遺書上寫到「與其在恐懼中等待死亡,不如直接面對。」其實我很欣賞這樣的話,也很贊同這樣的做法。在理療和化療的摧殘之下變得體無完膚、身心俱疲,看著這樣的自己,當然會有人選擇直接面對死亡,這樣來得更加利索、直接。就如同一定會有人選擇苟延殘喘地活著,這些本都是來自個人的選擇。而只是從遺書中看,她不是被逼死,更多的是自己對於生命的選擇而已。不得不承認,她以死成全了萌芽之愛的永恆存在,她的人生可以有其他選項,但也在蕭瑟敵意中主動放棄生和愛下去的可能。這一切盡歸一個人的心理和他傾向做出的決定。

突然想起很久之前聽過的一句話:事情可以算準,而人,永遠也算不準。你永遠無法知道一個人下一秒會做出什麼,不按常理出牌,或者不按自己預期那樣出牌的,比比皆是。就像沈流舒,每部電影都會出現這樣一位可以呼風喚雨的牛逼人物,他可以心思縝密地計劃著讓陳若兮步入深淵,但他卻算不準葉藍秋的所作所為,竟覺是捲款私奔,也算不準自己的髮妻在最後那一刻竟會選擇離開那本來她死咬不放的榮華富貴。

人心難測,對我來說這一直是個中性詞,只是單純地表現出了人心的不可預測。「誰還記得是誰先說永遠的愛我。」忽然耳邊迴響起的是這一句歌詞。那個曾經說愛你的人,曾經海誓與你山盟的人,曾經你自信地認為一定不會離開的人,不愛了,釋然了,離開了。即便是至死不渝的承諾,最後也會隨著人心應景地改變。可以對自己的人生進行規劃,但不要輕易地,把一個人規划進自己的生活,因為,遲早有一天,他會偏離你所計算的軌道。就像楊守誠,估計他自己也沒想到,這7天的陪伴,在知道自己永遠見不到葉藍秋的那刻起,深深愛上了她。而陳若兮,之前的囂張跋扈、急功近利在得到楊守誠的答案之後也竟然一掃而空,「是愛情就沒什麼對不起。」這台詞,覺得在對陳若兮這個人物的憎惡之餘似乎又應該為她此舉發出一句驚嘆。而此時我想到的那句歌詞是「被愛的人不用道歉。」
 
也許有一天我會成熟、幹練,可以理性地推測出很多事物的發展態勢,可是終歸有一點我無可奈何,我永遠算不準人,因為人與事最大的區別在於,你無法掌握人的規律。任何常識都是模糊的,以致於極其容易在計算人的過程中止步於表象,但是總有一種渴求往往建立在這之上,就像人們總是想在現實當中追求虛妄。人,其實是個很奇妙的東西,因為永遠算不準,所以永遠用屬於我的那一份感性在計算...
不要輕易地去給每一個人下結論,因為你永遠不知道某一舉動是出自一時的感性還是他的習以為常,因為你永遠不知道他背後的故事是什麼,有多少。

 

後記:

還是原來的那句話,這部片子很真誠,很真實,也很平凡。不得不承認,如果葉藍秋不死,這部片子就絕對會稱為一步三俗爛尾片,而她的死,卻顯得美麗,有種「揮揮衣袖不帶走一片雲彩」的超脫高雅之感。結局雖是悲的,但不如悲劇那樣痛心疾首、撕心裂肺,這樣的香消玉殞反而造就了一種惋惜的美感。那種美麗如同梁靜茹在《情歌》中曾經那樣唱的,「放開了拳頭,反而更自由。」葉藍秋與其他三位女性角色,在面對人生轉折時具體做法各有不同,但本質相似,都是捨棄舊的,追求新生,哪怕這新生是死亡。

至於最後的愛情就好比玫瑰,雖然美艷但也會刺傷別人。愛情這個東西一旦美起來,很容易超出人們道德的底線,而結局的這種萌芽的愛情,雖然有違道德,但卻顯得更加純潔、清新,有種回歸平淡和自然的感覺。真正的愛情是要經得起平淡的流年,而對於這部很平凡的故事,只希望在多年之後還能夠想起,還記得,他在我成長的歲月中感悟了什麼,懂得了什麼,堅定了什麼。
  舉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