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搜索--Caught in the Web

搜索/CaughtintheWeb

6.5 / 1,157人    117分鐘

導演: 陳凱歌
演員: 趙又廷 高圓圓 姚晨 王學圻 陳紅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雲飛揚

2012-07-19 22:37:53

我們在看、在參與,卻在喪失真實感


繼《和你在一起》之後的十餘年來,陳凱歌首次將鏡頭從厚重的「遙遠年代」移開,將目光對準網路生活帶來的種種積弊。和所謂時尚電影相比,《搜索》保持了陳凱歌固有的思辨品質,網路改變了人類資訊傳播方式,戲中人猶如渦旋中的水份子一樣被影響著。我們在看,我們自以為是的參與,可是我們在喪失真實感。

《搜索》不單是有關不讓座引發的自殺事件,也並非只為展示展示人物命運的電影,即便愛情飛航感人,本片真正關鍵的,正是宣傳語中所說到的「葉藍秋宛若南美洲叢林中得一隻蝴蝶,煽動翅膀,引發了一場發生在中國南方都市裡的『南太平洋風暴』。因著偶發事件,相關不相關的人物,他們的隱私被曝光、放大,各自的命運都有了不同的走向。《搜索》用人物的成長、放棄、捨得和涅槃,來承載了網路時代的重量。這是一個隱含而又顯見的社會議題,每個觀眾和網友都隨時可能成為葉藍秋,雖然涉於現實題材的審查尺度而無法深入到底,但這已經是近年來最有力度的現實主義題材電影。

高圓圓飾演的葉藍秋,沒給老人讓座,被王珞丹飾演的菜鳥記者楊佳琪拍下,被姚晨飾演的資深編導陳若兮做到電視節目,並被網路熱議,引發了一場從現實到網路的道德風暴。讓座這事兒這麼重要嗎?葉藍秋該被痛罵嗎?為什麼不給一個老人讓座?什麼疑問都沒得到解決,謾罵、批判、傷害已經開始。在當事人缺席的法庭,圍觀者成了法官,因為一個無意的錯誤,當事人被千夫所指。整個過程中,陳若兮為了新聞轟動性和收視率可以壓下葉秋藍的致歉視訊,而其他人也各有所圖。這個故事線的路線圖,是觀眾耳熟能詳,大有可能都參與、摻和過。


網路時代的便利性,令構成社會的個體更成為相互親密又疏離的孤島,非熟人社會導致義務與責任的切割,這便是我們所處的現實,普通個人的道德感更具有壓迫性強勢,而新聞工作者的倫理缺失也令事件更加失控。陳凱歌是堅定執著於現實主義,並對現實主義作出自己獨特理解與體驗的導演。即便是《荊軻刺秦王》和《無極》,也是他對專制社會的頂峰和架空魔幻世界的想像,也是建構一種類型片的現實主義,是為詮釋義大利歷史學家克羅齊所說的「一切歷史都是當代史」,導演本人特別是自覺為作者的導演,作為電影作品的獨裁者,當然有權利進行極致的創造,甚至不被觀眾認可,但依舊要去嘗試。

無限制的網路圍追及人肉搜索恰恰是對個體自由的最大褻瀆,它在把受害者推向前台的同時也把民眾轉變成看客。當年魯迅先生所批判的看客心態由現實升級到網路,而由於網路的便捷性及虛擬性使得圍觀的觀眾更觀浩大也更無須承擔任何話語責任。《搜索》中葉藍秋最後的自殺,與其說是因為對癌症的恐懼,不如說是對網路暴力的絕望。

從網路焦點的形成方式來看,它是把某些特定的事件不斷放大、追溯、闡釋甚至解構和過度闡釋,從而形成所謂的網路話題,所有的圍觀及表達意見,都是極其容易、廉價和幾乎無代價的。事實上這是一種人為的切割,將原本正常生活內容從它所附屬的生活情境中切割下來,以供別人觀瞻、討論。當生活被作為標本置於觀察者的顯微鏡下時,生活本身的意義已經風乾,除了提供各式各樣的話題之外,自身不再有任何價值。

我們會看到這種網路聚焦是對生命體驗的背離,它將真實、飽滿的生活分離出來,成為網民們的口頭談資。葉藍秋的遭遇恰恰是這一分離的真實反映,對於電台記者、話題嘉賓、各式網民而言,他們所關注的並不是葉藍秋本人的生活境遇,甚至也不是該事件所蘊含的道德意義,他們所關注的只是這一事件所具有的資訊價值及觀看效應,在這裡,「看」本身就是意義,也是價值的所在,圍繞這一「看」的行為,各方博弈者適時地將自己的利益訴求巧妙地添加進去,從而達到廣告效果,「看」轉換為廣告,是各方推動網路圍觀的利益核心所在。在這裡,網民是受眾,各種公司機構是利益置入方,而葉藍秋本身則被動地成為廣告的附載體。我們在參與的同時,丟失了自我的真實。(刪節版發於《中國電影報》)   舉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