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黑暗騎士:黎明昇起--The Dark Knight Rises

蝙蝠侠黑暗骑士崛起/蝙蝠侠前传黑暗骑士崛起/黑暗骑士黎明升起(台)

8.4 / 1,832,404人    164分鐘

導演: 克里斯多福諾蘭
演員: 克里斯汀貝爾 安海瑟薇 連恩尼遜 喬瑟夫高登李維 湯姆哈迪 蓋瑞歐德曼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sol@r

2012-07-19 23:33:00

黑暗騎士崛起,一場漸進變革的完成。(少量劇透)

************這篇影評可能有雷************

第一篇影評,寫給《黑暗騎士崛起》。少量劇透敬請注意。

相比兩個小時前坐在大螢幕前默默控制情緒的自己,現在坐在電腦面前,能夠較為理性一點的來梳理一下這部電影,以及它的人物。

諾蘭多次強調,這是系列的終結,是諾蘭自己的蝙蝠俠三部曲的終結。這個系列的第二部《黑暗騎士》帶給了諾蘭無數的榮譽,使得這部電影從一開始就承載了很多來自觀眾的期待,還有來自導演自己的抱負。這些期待和抱負化作膠片倒映在螢幕上給人第一的感覺便是磅礴而厚重——厚重得長到了兩小時四十五分。

這部片子理應受到嚴苛的對待,不為別的,就為它是《黑暗騎士》的續作。

《黑暗騎士》給了我們一個不為任何動機犯罪的終極罪犯,給了我們一個最終墮落的雙面人,給了我們一個關於程序正義的問題。

那麼,《崛起》給了我們什麼呢?

給了我們又一個經典反角嗎?我認為沒有。要作一個比較的話,Bane的塑造遠遠不如黑暗騎士的Joker,從行為和動機來講,都相去甚遠。這個「遠」,不是方式上差得遠,而是像Joker所說的,「等級」上的遠。Joker為了犯罪而犯罪,Bane呢?本片說,為了愛。

影片花了大量的筆墨探討Bane的身世,挖掘其與第一部《BATMAN BEGINS》中忍者大師的關係,藉此解釋Bane的行為。這本來是很合理的,然而影片最後揭示了另一個真相,此真相完全否定了影片之前的挖掘,而僅僅回歸到用「愛」去解釋Bane的動機。「愛」當然很好,為愛癲狂也並不能說不常見。然而,一個高智商武力強悍的罪犯,僅靠將近三小時的電影裡短短幾分鐘的柔情眼神和一個借外人之口訴說的「愛」,就試圖解釋其全部的動機,似乎不免有些牽強,影片明明有機會給予Bane更多的時間來表現其「愛」,但是窮盡我的回憶,也似乎沒有注意到這方面的表達。失去了動機的Bane,可能能夠留給人們唯一的談資就是獨特的面具和獨特的口音吧。

本片中我印象最深的人物是Wayne的老管家Alfred。預告片裡的那句「I won't bury you, I've buried enough members of the Wayne family」已經讓人深感震撼。影片中則更上一層,幾場主僕情深的感情戲令人為之動容。

無奈Wayne少爺縱然是其主人,然其更是心繫高譚市的超級英雄——超級英雄們信奉的永遠是來自蝙蝠俠老東家DC漫畫的死對頭MARVEL漫威旗下的蜘蛛人的那句「能力越大責任越大」。蝙蝠俠亦糾結於此無法自拔。然在親人愛人眼裡的你,永遠不是一個英雄而是一個人,所以Rachel離開了Wayne,Alfred也離開了Wayne,前者不願成為英雄的負擔,後者不願白髮人送黑髮人。影片末尾飾演Alfred的老戲骨Michael Cain用略帶哭腔的語調望著Wayne家族的墓碑婉婉訴說,是本片最大的淚點。

本片另外兩個出彩的人物則是貓女(安妮·海瑟薇)和警探Blake(約瑟夫·高登-萊維特)這兩個似而截然相反卻又有其相似的角色。一個完全為了自己而行動,一個完全為了他人而行動。這兩人的行為宗旨,直到影片的最後一刻也沒有改變。即便貓女內心仍存善心,若沒有蝙蝠俠提供的件,似乎很難證明她會善心大發與之聯手;Blake則是明知死亡將至,卻仍要為孩子們爭取一絲的希望。

根據諾蘭(還是蝙蝠俠系列?)的傳統,本片仍然探討了一些似是而非的政治哲學上的問題。當Bane叫囂著「把高譚還給人民」時,高譚的人民就得到了屬於他們的城市嗎?窮人大肆屠戮富人,法庭胡亂審判異己,不能不說或許真的是大多數人的意志——畢竟,窮人永遠是多數。Bane讓他們「民主」的消滅了「為富不仁」,「民主」的得到了他們的城市。然而掀起革命的領袖卻仍然把炸彈的引爆器捏在自己的手裡。Bane口中的「人民」並非人民,Bane所持的正義並非正義。當野心家挾著「人民」與「正義」之名洶湧而來之時,可能絕大多人根本無力分辨何謂人民、何謂暴民,以及何謂當家做主、何謂多數暴政。

如果說Bane繼承了忍者大師的意志,要帶給腐朽的高譚以毀滅的話,我們需要討論的則是:何謂腐朽?為富不仁、警匪勾結、黑道橫行,腐朽嗎?是的,是腐朽。這些腐朽高譚市則一樣不剩的全佔了。

忍者大師及其繼承人提出解決這一問題的方法是全部推倒,然後重來;蝙蝠俠提出的方法是一己之力打擊腐朽,然後漸漸成為人們的榜樣。前者簡單粗暴輕鬆方便,畢竟汽油和炸藥都很便宜(Joker語);後者則任重道遠艱難重重,有誤解,有仇恨,有親痛仇快,更有生離死別。

選擇哪種方法,則是取決於決策者的良心——當忍者大師Bane蝙蝠俠考慮著如何改造這個城市的時候,他們不僅僅是恐怖份子或者英雄,而是高居廟堂的政治決策者,一般人無法阻止他們,只有他們自己能阻止自己。縱觀整個歷史,絕大多數的瘋狂的計劃也是被懷著美好的目的的決策者推行著,他們想著矯枉,然而簡單粗暴的矯枉卻總是過正。忍者大師和Bane就是簡單粗暴黨。

相對的,蝙蝠俠則選擇相信普通市民,「每一個人都可以是蝙蝠俠」。蝙蝠俠的方式可能會慢一點,可能道路會曲折一點,但是,令這個世界變得更好的,一定是他。

開影之前,我告訴朋友,片名既然叫做「崛起」,可以想像高譚一定最終接受了蝙蝠俠。果然如此。這也意味著,蝙蝠俠而非忍者大師和Bane的道路最終取得了成功,漸進的變革而非激進的起義(港版翻譯為「夜神起義」,契合片名的Rise)才是改變高譚市的良藥。

影片的最後,我們迎來了羅賓。諾蘭說了不再拍蝙蝠俠,不知道他會不會拍羅賓三部曲呢。笑。


以5分記的話,本片得5分。順帶一提,《黑暗騎士》得6分。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