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賽德克.巴萊(下)彩虹橋--Seediq Bale

赛德克巴莱/赛德克巴莱(上下)合集/赛德克巴莱剪辑版

7.5 / 6,510人    Taiwan:276分鐘 (2 parts) | 154分鐘 (international version) | Japan:276分鐘 (2 parts)

導演: 魏德聖
演員: 林慶台 馬志翔 安藤政信 大慶 河原薩布 徐若瑄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一草

2012-07-21 03:17:26

尊嚴的表達式


忽然看到央視六套的節目單上寫著《賽德克•巴萊》有點感到意外,因為我知道這部影片眼下正在各地影院上映,中央台那麼性急放出來就不怕影響票房?但當我看完這部長達三個多小時的電影時,卻一點沒有感到時間過的緩慢,我被茂密的台灣原始叢林構成的環境和美妙的電影配樂所吸引,更被影片所要傳達的強烈的民族主義意識感動的熱血沸騰!我覺得這是一部應該讓全體國人都在第一時間及時看到的電影。在看到這部影片之前,我就和朋友聊起過民族主義的話題,朋友說只要有一個足夠有能力的團隊把國家治理的國富民強,本族與別族之間的界限可以忽略。對於這種論調,影片的一個細節給出了最有說服力的對答,在被日本佔領期間的台灣,哪怕是和日本人做相同的工作,台灣人拿到的報酬不及日本人的幾分之一,而所謂相同的工作也無非是做些欺壓本族人的工作,而影片中台灣原住民所遭受的欺壓、凌辱和被殺戮的場景比比皆是。在這些殘酷和血腥的場景面前,所有關於融合的國際主義美好幻想都已在暴力的踐踏下宣告破滅。
《賽德克•巴萊》是我看到的魏德聖導演的第二部電影,前一部是《海角七號》,與這部《賽德克•巴萊》同樣是展現台灣文化和回顧抗日戰爭的題材,如果說前者是一場溫婉的緬懷,那麼後者則是對那場戰爭的正面揭示和控訴。其實我並不很熱衷去看戰爭電影,卻也並拒絕被在那極端的生存環境下面迸發出來的人性的光彩所感動,我覺得這才是戰爭電影中最可看的部份。而在《賽德克•巴萊》這部電影裡我感到最有人性光彩的關鍵字無疑是反抗。這種反抗有點奇特,並非來自文明社會的正面碰撞,或是政治集團之間的爭權奪利,而是來源於台灣原住民出於人性本能對自由的訴求。因為我覺得這樣的追求自由的反抗是人性最本真的流露,也更能反映出人心底里最根本的良知。
因為清政府簽署的馬關條約,使台灣經歷了長達將近一個半世紀被日本殖民的昏暗歷史,在茂密的台灣原始叢林中原住民原始的物競天擇的生態規律被外來入侵者徹底踐踏破壞,公允地說日本人的到來確實給這個未經開發的蒙昧島嶼帶來了現代文明,這也成為了殖民者大肆宣揚的冠冕堂皇的益處,但歷史更加見證了在被殖民的土地上物產資源被以不可持續的方式瘋狂掠奪,殖民地上的人口也大多被劫掠或奴役而剝奪了基本的生存自由。這種情況反映在影片當中的被日殖民的台灣原住民身上尤其殘酷。雖然在此期間我還是看到了民間文化的融合,比如某原住民小伙子娶了日本女子為妻,比如可以買到從日本進口的時髦商品,但統治權卻牢牢地掌握在軍隊手裡,這就意味著被奴役和壓製成了原住民生存狀態的主基調。
在這樣的生存狀態下面許多年輕力壯的原住民雖然也有忍耐不住,個人的反抗行動時有發生,但是經歷過上一代人反抗失敗的部族首領莫那魯道卻一直在殘酷而紛爭的環境裡保持著沉默和隱忍的態度,敵我力量的對比在他心裡並非沒有估量,如果不計後果去逞一時之氣,所要付出的代價將使族人的生命付出巨大的犧牲,所以能不衝突就不衝突,能不見血就不見血,保住族人的生命是頭等大事。然而隱忍並不代表卸除防備,其實在暗中莫那魯道一直都在積蓄人丁和武器,畢竟和任何一個敵人抗衡依靠的不只是正義和勇氣,還有儲備和實力。其實我本人也極認同這位外貌看似粗曠勇猛的部落族長對待民族仇恨對待外來侵略的態度,不激憤卻時刻不忘,把所有的爆發留在最關鍵的那一刻。我想不管相隔多少世代,侵華戰爭給我們民族留下的傷痛記憶都是無非磨滅的,但是這卻不能成為浮躁喧嚷的理由,前幾年我曾見識過某論壇的網上抗日,不過是逞口水之能,長篇大論義憤填膺,但字裡行間無非是以暴制暴,在他們的意識里把爭氣和尊嚴畫上等號,但是一個崇尚暴力的民族永遠不會贏得尊重,永遠不會被寫在歷史的佳話簿上。我覺得真正能壓倒暴力的還是尊嚴,這種尊嚴來自勤修內力,來自化干戈為玉帛的大氣,一個有尊嚴的大國形像是抵禦外來侵害最堅實的護盾。
但是樹欲靜而風不止,一個被外來勢力奴役的民族永遠也無法預料對方會在什麼時候得寸進尺,終於在某日,馬赫坡社一對青年男女結婚了,好不容易舉辦讓一場讓族人忘卻痛苦的酒宴,新任的日本駐警卻來巡視。莫那魯道的長子達多莫那熱情招呼日警喝酒,卻因手髒而莫名其妙地遭了一頓打;憤恨不平的達多莫那協同兄弟巴索莫那,把那位新任駐警打得頭破血流。因一場誤會種下日警和賽德克族的緊張關係,自此馬赫坡社便生活在日警報復的陰影里。後幾日,日本人果然揚言要懲辦族人。因此高山族人們決定先動手。因為即將舉行的運動會上日本人將會聚集,是個造反的好機會。莫那魯道聯絡集結了同部落以及旁系部落精裝男丁300人參加反擊,老弱婦孺一概不准參加,他要用最小的代價做最強烈的反擊。
可是戰事一旦展開,局面就不由雙方控制,雖然這次被歷史稱為「霧社事件」的反抗行動在開始階段進行的很順利,賽德克族人憑藉地利和速度優勢將附近的幾個日警據點逐個殲滅,然而當日軍將領開始對原住民的暴動引起足夠重視後,便開始調動日軍主力展開清剿,在雙方數量和實力相差懸殊的情況下,莫那魯道決定退守到深山密林中,準備與日軍展開迂迴戰持久戰,此時投入戰事的人員已經不止是剛開始的三百壯丁,就連十幾歲的少年也擔負起了給各部落間送信聯絡的職責,整個賽德克族人可謂同仇敵愾,而族中的婦女為了給抗日勇士們節省下所剩無幾的一些糧食集體自殺的場景讓我看時觸目驚心,戰爭的殘酷莫過於此!
其實在此以後這部影片才進入了一個接著一個的戰爭場面此起彼伏的高潮部份,有人說這部電影的戰爭場面拍的太過真實,太過慘烈血腥了,可是我感到其實影片在呈現戰爭場面的時候無論畫面上的局勢倒向哪一方都沒有用激昂高調的進行曲式,而是氣氛悲憫的慢板,近乎於安魂曲。我覺得其實這已經是影片的主創想要傳遞給觀眾的對待戰爭的態度,在戰爭中不管是否以正義為名又不管誰勝誰負,上天都會有好生之德,所有的言辭鑿鑿義正詞嚴地編織出來的展開殺戮的理由都是違背最根本人性的。從一個各人,一個民族乃至一個國家,對於仇恨對於外犯唯有保持尊嚴不自輕才能從精神到實力上不可被侵犯,而我認為威而不怒永遠是尊嚴最好的表達式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