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黑暗騎士:黎明昇起--The Dark Knight Rises

蝙蝠侠黑暗骑士崛起/蝙蝠侠前传黑暗骑士崛起/黑暗骑士黎明升起(台)

8.4 / 1,835,670人    164分鐘

導演: 克里斯多福諾蘭
演員: 克里斯汀貝爾 安海瑟薇 連恩尼遜 喬瑟夫高登李維 湯姆哈迪 蓋瑞歐德曼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大寶寶

2012-07-22 17:22:09

蝙蝠俠升起來了

************這篇影評可能有雷************

    昨天下午去看了蝙蝠俠,如果滿分5分,它能得3分。
    記得去年看福爾摩斯2的時候就在電影院看過了蝙蝠俠的預告片,當時印象還不錯,記得有個場景是數百人大街上群毆,蝙蝠俠也混在其中,三步扁一人,千里不留行,非常過癮,當時就想這片子一定不能錯過。之後等啊等啊,終於,昨天下午打開郵箱看新聞發現片子已經上映了,於是馬上上網買了票,之後穿衣登鞋直奔電影院,匆忙之間連鑰匙都忘了帶。
    下了火車一路小跑來到Fenway南邊一點的小電影院,一看時間,還差3分鐘開演了,趕緊刷卡打票進場入座。電影開演前又是若干個預告片,其中印象最深刻的是將在明年上映的超人,開頭一看你還以為是個劇情片,連一個爆炸都沒有,直到最後才看見一個黑影衝出大氣層,要不是特寫出胸口的「S」標誌,你還以為是鋼鐵人。
    黑暗騎士升起是諾蘭拍的蝙蝠俠前傳系列的第三部,也是最後一部,前兩部在美國口碑都不錯,特別是第二部黑暗騎士,得到紐約時報的激情讚揚。給紐約客寫影評的一代宗師Pauline Kael退休之後,紐約時報的影評慢慢就成了業內的權威了,它給個贊,就等於給你一朵權威認證的小紅花,非常有助你票房所向披靡。而第三部黑暗騎士升起同樣得到了紐約時報的熱情認證,雖然沒捧到第二部那麼高,但影評開篇第一段就說:「經過7年時間和此前兩部電影的鋪墊,諾蘭到此終於完成了他史詩般的後現代正邪大衝撞。」
    由於imax的票賣光了,所以只好看普通的2D版,總體感覺效果並不震撼,畢竟螢幕也就那麼大一點。黑暗騎士升起緊接上一部的故事,幹掉了小醜的蝙蝠俠掛靴了整整八年,終於,高森市風雲再起,蝙蝠俠一震竊喜之後跳上摩托車,他又出山了。
    要想電影緊張激烈,那蝙蝠俠的對手就決不能是一個一打就死、外強中乾的小嘍囉,那樣的話蝙蝠俠就贏得太過輕鬆了。但這回的反派人物,無政府政府主義人士Bane先生的實力卻非常令人擔心——除了那個不發揮任何攻擊作用的口罩,以及一件只防外傷不防內傷的鋼胸罩外,Bane先生就沒有其它裝備了。此外,一身行頭就跟垃圾堆里撿來的似的,在蝙蝠俠旁邊一站,不等出手,氣場就已經輸了。回想蝙蝠俠以前的對手,要嘛是裝備精良的急凍人,要嘛是殘暴的稻草人、小丑。即便這些狠角色,碰到蝙蝠也得認栽,我就琢磨Bane先生就憑一肉身子怎麼可能是蝙蝠俠的對手?這個擔心一直持續到他們第一次交手,地點在Bane先生主場的下水道里。在那,讓人極為震驚的一幕發生了——Bane先生還真就憑著一肉身子把蝙蝠俠打得跟小雞子似的。我當時看著蝙蝠俠挨打手心都著急出汗了,你身上那麼多飛鏢哪裡去了?炸彈也沒帶嗎?腰上那一排東西都是擺設嗎?哎,總之,結果就是,往日身手敏捷,飛簷走壁的蝙蝠俠,確實就敗在一個肉身子手上,最後還被敲斷了背,真是莫大的恥辱。
    當然,蝙蝠俠是不會就此罷休的,斷了的背被他忠實的管家一掌打回了原位,之後又被繩子吊了若干天,終於,蝙蝠俠的背康復了。接著,蝙蝠俠化悲憤為力量,每天堅持做伏地挺身、仰臥起坐和引體向上,功夫不負有心人,敏捷的身手又回來了。最後,往日那英姿颯爽的蝙蝠俠終於從井裡爬了出來,暗合了電影的名字——黑暗騎士升起。
    蝙蝠俠第二次和Bane先生相逢就是在一年前我在預告片裡看到的那個土匪混戰的街頭。這次蝙蝠俠基本沒有落下風,特別是發現Bane先生的弱點在口罩之後,他專門打別人口罩,終於,Bane先生的口罩被「撲呲」一聲打壞了,這時的Bane先生就如丟了魂一樣,整個人軟了。蝙蝠俠終於報了斷背之仇,飄飄然甩出一句狠話「你要想死,還得要我同意才行」,可惜還沒得意過一分鐘,忽然感覺好像腰上被紮了一刀,回頭一看,發現曾經的炮友在一旁得意的笑……
    最後的結局有些趕場子,幾分鐘以內,壞人就都死了,Bane先生被貓女一炮打飛了,背後捅刀子的炮友出了車禍,在駕駛室裡被擠死了。連蝙蝠俠也死了,不是被扎死的,似乎是被炸死的,其實是裝死的。
    到此,蝙蝠俠前傳三部曲終於畫上了一個句號,既然這次人都死了,蝙蝠俠要想再出山,估計得且等個幾年了。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