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黑洞頻率--Frequency

黑洞频率/隔世救未来/生死频率

7.4 / 116,291人    118分鐘

導演: 奎葛利霍里
編劇: 陶比艾瑪李奇
演員: 丹尼斯奎德 吉姆卡維佐 安德魯布瑞格 Elizabeth Mitchell (Ⅰ) 諾亞艾莫瑞奇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哈哈怪

2012-07-23 00:28:40

I'm still here, Chief

************這篇影評可能有雷************

沒想到這片還不錯。
一讚穿越劇情。關於時間旅行這一命題在物理上的可行性和哲學上的思辨,人們已經建立起了多套理論(參見維基詞條「time travel」),而影視劇則偏愛「命定悖論」(destination paradox)和「平行宇宙」(parallel universe)的說法,前者如《終結者》系列,後者如《回到未來II》。本片則另闢蹊徑,規定只有電波穿越(前提大概是同一台業餘無線電在三十年前後的同一地點同時工作)而物質不能穿越,而現實是隨著過去的改變而及時響應的。當然這原則上無法繞開「祖父悖論」(grandfather paradox),但只要劇情上有意迴避也就不成問題了,而且還因為現實的無數種可能而增強了影片張力。總的來說,本片的邏輯基本成立,沒有大的紕漏,這對科幻劇來講是難能可貴的。當然如果嚴格推理的話,本片的現實(1999年)似乎只對通話的三十年前(1969年)負責,而三十年之間可能發生的事就忽略了;比如影片前半段當父親被救後,兒子三十年後還坐在這個咖啡館裡與對面倆人聊天的機率幾乎為零。關於這一點,大概編劇Toby Emmerich也注意到了,於是後來他又參與了《蝴蝶效應》的製作,著重強調了微小變化可能帶來的巨大連鎖反應。
二贊父子親情。其實從本片的海報——極光下父親高高舉起兒子,就不難看出這是一個科幻外衣下的家庭片,這也是好萊塢慣用的手法。想必很多人都有過思念死去親人、想與他們通話的幻想,影片讓John做到了。當始終未從喪父之痛中回復過來的他第一次與(過去的)父親徹夜長談時,那種喜悅激動很容易就與觀眾發生共鳴。而後來父子倆惺惺相惜、互相鼓勵、共同破案、直至最後互相救助,更是將簡單的煽情昇華為人生歷練。這種拯救父親的片誰都想拍,但未必能拍好;導演自己的父親也是剛去世不久,難怪能拍出真情實感,大團圓結局也算眾望所歸。詹姆士 Caviezel的氣質很適合內斂憂鬱的兒子,史泰龍未出演父親是他自己的損失。
參贊剪輯音樂。開場的廣播新聞就透露了諸多重要資訊,案發現場訪問鄰居居然埋下伏筆,而像一個鏡頭就交代John的職業更是比比皆是。藉助時空對比的特殊題材,導演在兩個高潮採用了鏡頭在兩個年代快速切換的方法:父親下旋梯、兒子杯子落下、同時記憶被刷新;結尾處父子倆同時扭打同一個人,雖然稍顯做作,但不失精彩。另外,本片插曲《When You Come Back to Me Again》應情應景,喜獲金球獎提名。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