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搜索--Caught in the Web

搜索/CaughtintheWeb

6.5 / 1,097人    117分鐘

導演: 陳凱歌
演員: 趙又廷 高圓圓 姚晨 王學圻 陳紅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風君

2012-07-24 18:01:24

當深刻化為平庸


評論這部電影時,我得首先聲明,雖然《搜索》自己是先看的原著小說,但我並非原著黨,認為改編就必定低人一頭。對於本片導演陳凱歌,我既不是其粉,也不是其黑,無論是《霸王別姬》還是《無極》,一律沒有看過。因此,在此只是針對本部影片,針對其與原著小說的異同,發表一些個人看法而已。

作為原著和影片都看過的觀眾,將兩者進行對比是再自然不過。而一比之下,只能說高下立判。當然,一句話給出結論,難免缺乏說服力,顯得以偏概全。下面就針對劇情和人物兩方面,來一一敘述。

先說劇情:首先,影片省略了原著中葉藍秋的主治醫師,也是其初戀情人陸天明這一角色,並把不讓座事件、楊佳琪和楊守誠關係交代以及楊守誠手機被偷糅合到了一起。對此,倒也可以接受,畢竟影片需要簡花一些不必要的角色,並在較短的開場部份,交代各人物關係,展開劇情。讓座一幕戲,雖然售票員大媽和老爺子的表現有些誇張,倒也無妨。但葉藍秋讓老頭子坐自己腿上的調戲一段,則屬多餘。無論是原作還是影片,以當時葉的心態,根本就無心為此,徒增突兀感。需知葉藍秋是因為突如其來的病情,以及保險公司的忽悠(這段影片中未加)而促發其不讓座,而不是刻意挑釁社會公德,如此處理,反而畫蛇添足。

如果說上面的改編還屬可接受範圍,那影片中葉藍秋向老闆沈流舒借錢一事,改得就明顯不合邏輯了。原著里,葉藍秋從未問沈借過錢,甚至拒絕了主治醫師的好意,蓋因其性格(下面會分析),以及一開始就抱定不治療的想法所致。然而在影片裡,她先向老闆哭訴借錢,可錢到手了又不去治療,反而找個房間把自己關裡面,顧影自憐,要不就是找個保鏢玩玩蹦極、飆飆車、看看日出,美其名曰「過好最後的日子」。可我不禁要問了,這種過法需要一百萬嗎?不需要那你誆來幹嘛?死了之後好捐給「更需要的人」嗎?另外找保姆那段也屬自作聰明,實則說不通。既然要找保姆,那說明還不想死咯,可之後怎麼又不想治療了呢?除了用這段情節引出楊葉二人的「曝光」外,看不出其還有什麼作用。至於楊守誠從原著的主動跟著葉藍秋,到影片裡的「受僱」,大概是導演覺得這年頭不為點錢(至少名義上)實在說不過去吧。這點且不論,但原作中楊守誠在葉死後才知道其罹患絕症,而影片裡則是楊知道葉的病之後才決定陪她看日出,其間差別,不言自明。

如果說改編情節缺乏邏輯感是為了照顧電影「講故事」的方式差異,那麼影片主題的淡化卻是令人難以接受的。原著小說以「網路事件」的傳播、發酵、激化為主線,從葉藍秋不讓座成為熱點、到第三者形象坐實、再到身亡後的輿論突然轉向、陳若兮成為又一個討伐對象,可謂步步為營,將網際網路上資訊傳播的不可靠性,以及廣大網民的非理性衝動無意識進行了淋漓盡致的刻畫和極其尖銳的質疑與批判,具有很強的現實內涵。然而到了影片裡,網路事件的怒濤被弱化又弱化,成了不咸不淡的背景:幾個點擊率,幾個受採訪的觀眾,幾張PS過的照片,就算完事。沒有了對極端謾罵的描繪,沒有了幕後者的刻意操縱,沒有了那幾個充當替罪羊的大學生,也沒有了最後被逼到生死一線的陳若兮……於是,本應劇烈的衝突,卻變成了溫吞的白開水,本應是反映現實的社會劇,卻變成了一出蹩腳的愛情劇,令人無語。

說完了劇情,再來談談人物。兩相比較,只能說影片中人物之豐滿程度,實在遠遜小說。

女主角葉藍秋,在原作中是一個表面冷漠,實則有著極其強烈甚至過度自尊的形象。她拒絕了陸天明的幫助,對沈流舒則是根本就不曾向其提出任何要求。她也說得很清楚,和沈的似有若無的曖昧,不過是為了保住工作而已。而其過度自尊的背後,其實是因為往事而造成的揮之不去的負罪感。然而在影片裡,葉卻成了一個被突如其來的噩耗嚇得不知所措,趴在老闆肩膀上哭哭啼啼的小女人,其差別之大令人跌碎眼鏡。開口借一百萬,又不去治病,莫名其妙。至於過去的往事,基本提都沒提。原作里葉藍秋對網路暴民的討伐,一直淡然處之,因其根本已不在乎這些。而影片裡她卻是被折磨得死去活來的樣子,還眼淚汪汪讓楊佳琪錄製什麼道歉視訊,莫非影片編劇認為表現的這樣楚楚可憐,女人才能引人憐愛嗎?而且比起原作中避居深山,影片裡葉居然只是跑到旅館裡喝悶酒自我折磨,只能說改編者胸中格局,相差太遠太遠。

男主角楊守誠,在原作中是塑造成一個極其平凡,有普通人的懦弱,但又有自己堅持的善良男人,他可以為了追討一個手機被小偷群毆,可以為了一個素不相識的哭泣女孩而假扮服務生,可以為了一個出五代的親戚疏通關係,可以為一個素昧平生的葉藍秋不離不棄。然而到了影片裡,不知道是不是因為演員太帥太酷了,導演不忍心讓他受委屈,於是被群毆改成了單挑群偷,連逃跑都很有范兒的樣子;書里一開始丟了手機後在運營商和派出所受氣的情節也沒了,取而代之的是婚禮策劃時的「說實話」。雖然那股認真勁兒還在,但味道已經不一樣。書中為何安排楊守誠挨打和受氣等情節?其實作者是以楊守誠喻指廣大普通人在生活中所處的弱勢地位,以及備受壓抑和挫敗的心理,並暗指正是這種鬱結造成了網路上的非理性宣洩。而影片裡,這些內涵全部丟失,只留下一個又酷又帥但呆板不已的楊守誠。

陳若兮,在原作里那股為了升職不擇手段的勁頭在影片裡並沒有太多表現,在網路上操縱輿論,刪除不利回復的情節也沒了,變成了「把正面負面的評論都放到網上去」,主動將葉藍秋定性為第三者也成了「我們不能給葉藍秋扣第三者的帽子」。導演是在給廣大新聞工作者說好話嗎?只是這樣一來,原作的批判意義就不復存在了。最後陳若兮的失敗也就是丟了工作,丟了男友,還能喝個酒好合好散,比起原作中被逼跳樓,真是判若雲泥。而且,影片裡的陳若兮,還被突出成住在髒亂鬥室裡,為了結婚買房才不幸「被陷害」的苦逼角色,讓人很想對陳導說,這是在拍搜索,不是在拍蝸居。

莫小渝,大概是整個片子裡最具顛覆性的改編了。在原著里,她是個把婚姻當做交易,佔有慾強烈,又不敢放棄婚姻,只能把怨恨發洩到他人身上的可悲可憐角色,當代女性婚姻商品化的一個縮影。然而到了影片裡,她卻成了主動的一方:不但是她先提離婚,而且最後還上演勝利大逃亡,成了「獨立女性」的代表。不知道這個改編想法是陳凱歌的,還是她老婆的。但是我卻要問問了,她在最後帶走的那些「留下美好回憶的東西」,有哪一件是她自己花錢買的呢?如此獨立,不可笑乎?

沈流舒,在原作里也是個城府頗深,處心積慮的角色。但是,至少在原作里,他還有幾分真性情,可以承認自己對葉藍秋的一分情愫,可以因為夫妻的同床異夢而提出離婚,可以為紅顏衝冠一怒,甚至為此和楊守城幹上一架。可到了影片裡,沈流舒永遠都是一個衣冠楚楚,不溫不火,掌控全局的大老闆樣子。他對葉藍秋,毫無真情信任可言,借了一百萬,不能說沒有覬覦之心,但之後一副肉痛的樣子令人生厭,最後的幾滴眼淚,也更像惺惺作態。即使對自己的妻子,他也只是為了事業加以操縱利用,既沒有愛,也沒有恨。連推陳若兮那一下子,也由警衛代勞了。可以說,影片裡的沈流舒,的確更符合社會上「成功人士」的定義,但也因此,更加不像人而已。

楊佳琪的角色,從小說中陷害陳若兮事件的「知情」,到影片裡的毫不知情,少了幾分人物內心的掙扎和糾結,顯得更加單純,卻也更加刻板單薄。難道把頭髮紮了,眼鏡脫了,衣服換了,人就能完成蛻變和昇華?杜拉拉演多了吧。至於唐小華,則乾脆變成了一個只會傻笑和耍一些下三濫心機的花瓶,不忍卒睹……

說了這麼多貶損影片的話,似乎將其貶得一無是處了。其實,平心而論,如果沒讀過小說,那麼也許影片還會給你一個不錯的印象,畢竟影片也算講了一個比較清楚的故事,還有那麼點煽情,那麼點探討。我也不認同「給三星以上是狗」的說法,這種說法本質上正是《搜索》一書所要質疑和批判的。但是,當你目睹了影片是如何將深刻內涵化為平庸娛樂,如何將激烈衝突變成無關痛癢的八卦,如何將尖銳矛盾消弭於和諧大局,如何將結局中「沒有答案的人心拷問」變成了溫情小資的「愉悅憂傷」,那麼也許你也會如我一樣,說一聲:「對不起,給三星已經是便宜你的了」。   舉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