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搜索--Caught in the Web

搜索/CaughtintheWeb

6.5 / 1,157人    117分鐘

導演: 陳凱歌
演員: 趙又廷 高圓圓 姚晨 王學圻 陳紅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韓墨謙

2012-07-25 23:08:14

我閒的認真


我就是心理學和科普文看多了。

關於集體無意識
最近在讀勒龐的《烏合之眾》,討論群體心理無意識的問題。葉藍秋在公交車上的一幕,當時的環境構成,恰巧就是一個群體無意識的真實反應。
勒龐所謂的「群體」,與民族、文化、宗教、血緣都毫無關係,僅僅是因為他們「正好站在一起」,便可以構成一個群體。就是這樣看似隨機的群體構成,如果組成群體的個體在感情和目的上形成了臨時的統一性,這種力量將是具有毀壞性的。
葉藍秋乘坐的公交車,就為這種群體提供了一個極佳的生成環境。乘客是隨機決定上這班車的,沒有事先的約定和組織,個體特徵在各方面都不同的人臨時組成了一個群體。但是售票員與葉藍秋各自的堅持讓這些乘客在短時間內形成了統一的目的——說服葉藍秋給老人讓座和統一的情感——對於葉藍秋不讓座行為的不屑和憤怒。
根據勒龐的觀點,群體心理有兩個極強的特徵:在感情上的衝動和理智上的喪失。
無論智商和情商多麼高的人,一旦成為群體的一員,都會如同原始人一般的失去推理和邏輯思維的能力,僅憑著生命原始的衝動和魯莽行事。而這樣的群體又是極其容易被暗示和感染的,一些無關緊要的言論和行為便可以激發群體成員那喪失掉理智的大腦的充分的想像,於是無中生有,謠言和小道消息漫天傳播。加上本能的清感附著,悲劇的發生只是時間問題。
回顧一下進來的生活,就會發現這樣的現象真是得來全不費功夫。大到網上兩位明星的粉絲集體對攻,北京新聞天天報導的7.21大雨中的各路好人好事賺取同情淚目和不少的捐款,小到三姑六婆聯合起來給你找相親對象,街道上各位大媽在背後編派鄰居街坊……噪音天天變著花樣的傳到你耳朵中,分不清真假不說,躲都躲不開。
於是,812路公交車上的乘客們充分發揮了「廣大人民群眾不畏艱難,歷盡千辛萬苦也要達成目標的優良傳統」,現場發揮,積極調動主觀能動性,配合著老人倚老賣老(感覺常寶華平時就是這樣的人,這次算是本色出演了)的號召,三言兩語就把葉藍秋逼到了憤怒的邊緣。至於「調戲」、「小三」、「墨鏡姐」這類的詞語,正是此類群體的長處,想像力和創造力在此時絕對不會成為稀缺資源。整部戲也就有了展開的依據。
縱觀心理學史,各種研究和理論都為這種集體無意識提供了或多或少的依據。比如線段實驗(對群體的服從),對強姦案中眾多圍觀者均沒有報警或者出手相助的分析(責任分散)。

關於錯誤歸因
「如果你想讓一個人愛上你,帶TA去蹦極吧」。很認真的說,趙又廷這句話,是「經過實驗驗證的」。
對心理學稍有了解的一定會露出不屑的表情,這不就是吊橋實驗麼……(不知道的請百度之)
簡單的說,就是你誤以為蹦極所帶來的血壓升高、心跳加速、激素分泌增加,是由於你愛上了和你一起跳下去的那個人,你原以為是面前的這個人讓你產生種種興奮的感覺,其實只是一場誤會。於是,錯誤的歸因導致了一段莫名其妙的感情開始發跡,或許還會引發「到底是愛上一個人還是愛上愛情」的討論。所以下次糾結自己是否愛上某個人的時候,可以回憶一下是否跟TA一起做過什麼刺激的事情,比如受到驚嚇或者一起在黑暗中行走……
關於錯誤歸因最經典的一個表述來自小莊,大致意思是,愛與恨在身體內部產生的化學和生理變化基本相同,個體感受到的也無太大差異,只是情緒處在兩個分裂的極端而已。因此,「恨並不是愛的對立面,遺忘才是」。

關於公私權利和媒體的「第四權力」問題
此處省略N個字……

回到電影,下次見到路旁一個默默流淚的姑娘,還是儘量不要把自己往事件里推,想湊熱鬧,可以回家把各位親戚湊到一起,聊聊家常道道理短,不愁沒有八卦花邊,誰誰走了誰誰結婚了誰誰生孩子了誰誰改嫁了誰誰連個文憑都沒有已經拿到月薪2W了,足夠滿足一時的好奇心,不用多麼高深的理論,你們在一起也一定會同心協力感慨社會的不公和無良,所以沒有必要跟一個路邊的外人過不去,何況還不知道人家究竟是因為丟了100W還是哭給旁邊的大爺看呢……   舉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