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麥克邁:超能壞蛋--Megamind

超级大坏蛋/ 麦克迈:超能坏蛋(台) / 毛百万(港) / 思维大师 / 智力怪师 / 智者 / 超级反派

7.3 / 297,414人    95分鐘

導演: 湯姆麥葛瑞斯
編劇: Alan J. Schoolcraft Brent Simons
演員: 布萊德彼特 威爾法洛 喬納希爾 蒂娜費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Dandoliya

2012-07-26 05:30:33

超級大壞蛋,英雄主義的終結

************這篇影評可能有雷************

每個人都有夢想,每個人都想成為世界的救世主,因為在我們的心中,總是潛伏著一個蓋世英雄,那個人會在自己遭受困難的時候挺身而出,保護自己,而且最好還是異性。女孩子喜歡像超人一樣的存在,而男孩子著期盼著什麼時候穿著水手服般的的美少女出現在眼前。這也成為二次元動畫的最最主要的構成部份——saver。不管是阿尼瑪形象也好,還是阿尼姆斯的形象也罷,每個人心中總會有嚴重的英雄情結。

但是沒有人懷疑,當一個人做成英雄以後,他的人生會發生什麼樣的變化,當一個人從英雄變回普通人的時候,他的心中又是怎樣想的。

夢工廠,歐美動畫的生產基地,《超級大壞蛋》(Megamind)徹底終結了人類模式化的英雄主義。可以這麼說,2010年11月上映的這部動畫出現以後,儘管以後還會有數不清的英雄人物出現,不斷膨脹這個本來就十分擁擠的二次元世界,但是那些英雄人物再也逃不出77塊錢的廉租房般的思想禁錮牢籠了。

說起英雄主義,不得不說榮格,在神話母題之中,最先出現的創世者形象就是英雄主義的雛形,那個時候還沒有什麼「純粹的壞人」之類的說法,我們的神話英雄們都是對抗天地的惡劣環境而犧牲自己的。而動畫界的第一個壞人,就是1937年1月13日全世界第一部彩色長篇動畫《白雪公主和七個小矮人》裡的反派角色——皇后了。皇后的出現成為了動漫壞蛋界裡的鼻祖,也成為了壞人的一項標竿,「純粹的壞」。

當然,眾望所歸的動漫第一英雄,王子,也就成為了好人的祖先。當然那個時候,英雄和壞人還沒有成為對立存在的一組表現形象,在漫長的二次元形成歷史中,人們開始漸漸關注英雄和壞人之間的對立,從1938年的漫畫《超人》開始,「英雄—壞人」的二元對立模式就這樣形成了。





在動漫中經常會出現很多這樣的「超人」形象,這裡所指的「超人」已經不單單是指DC那些一抓一大把的超能力使用者了,英雄主義已經劃出幾種不同的類型,豐富著我們的幻想世界。

第一部份:從肉到感情。

肉的最強音,身體至上。

這可以說是英雄的本格模式,以強健的身體或者是身體裡繼承著先輩的各種能力為特點的英雄,也成為了英雄主義陣營的主流。當然,DC的人物中大部份都是這樣的英雄。他們或者是某個星球的遺孤被派到地球來,或者是被某種特別的東西碰了一下,或者乾脆就是家族祖傳的能力,在這樣的英雄背後,我們可以看到一個共同點,注入了強烈的個人英雄色彩,同時攜帶著強有力的歐美價值觀。然而,對日本動漫來說,這種類型的代表人物無疑有一個十分重要的特點:單細胞。這種人以一種常人所沒有的單純地近乎懷疑他的智商有問題的性格出現,並伴隨著身體裡強大的力量,一遍又一遍地在強大的對手的打擊中成長。在動畫場面中一定會出現大規模的破壞,強有力的肉體對抗以及各種未知科技X的眼花繚亂。而所有的眼花繚亂都在用不同的話對讀者說著一個意思:我是最強的。

孫悟空(不管是中國的還是日本的),就是這樣一個代表,他甚至可以說是代表了整個東亞文化的動畫形象,這種動畫形象的出現,和熊貓形象正好形成互補,一個宣稱力量,另一個強調順其自然。當然有人會想辦法把這個兩個不搭界的形象想辦法融合起來,於是,除了那個會功夫的熊貓以外,我們又會在2月3日看到3D動畫《熊貓總動員》了,不過值得一提的是,德方一定是沒有看過《熊貓京京》這部動畫,要不然我們只能杯具看到京京的穿越。又或許說,德方是為了讓中國的80後懷念自己已經無法回頭的童年?





黑暗的推力,智慧。

與體力型的英雄相比,有些人更加強調智慧。彷彿宇宙確實只是思考的產物。這類人的體力一定不會超過一般人體力的平均數據,不會給整體人類拖後腿。但是他一定會有一個愛因斯坦一般的大腦,愛因斯坦就是聰明的logo,撕都撕不掉。只要有這樣的人出現,在動畫中,一定會出現「愛因斯坦的大腦」這樣的稱呼,就像《阿凡達》使用過3D技術以後,電影動畫甚至可能是電視劇,都可以打著3D的標籤到處圈錢,那麼在不遠的將來,我們一定都會變成波斯貓,左邊紅眼睛右邊藍眼睛。

DC公司中這樣的英雄也不在少數,蝙蝠俠就是一個最為典型代表。蝙蝠俠的出現完全是因為韋恩家族龐大的金錢和韋恩本人那聰明的大腦。當「科技(智慧)+金錢」出現的時候,我們人人都是鋼鐵人,直到《鋼鐵人2》的結尾里出現了一大堆機械的橫衝直撞,觀眾會突然有一種感覺:吃完飯了,你看到那些亂七八糟的金屬碗筷放在水槽里,你只會說「洗碗的時候到了」。

當然,有的時候,鋼鐵機器會退隱到後台,智慧不再需要代名詞,如果說科技還是智慧的一張面具的時候,《名偵探柯南》的出現就把這最後的遮羞布給用力的扯了下來。當一個密室成功做成的時候,當受害人在瀕死之際,他的大腦一定會愛因斯坦附體,寫出就連偵探都要通過各種巧合各種推理才會解出來的密碼和兇手。

智慧更多會和貶義詞在一起,甚至早期的壞蛋也是這樣,他一定會特別聰明,他一定會設下各種迷局。當早期英雄擁有體力這個無堅不摧的矛時,那些躲在黑暗裡的壞蛋也一定會有智慧這種堅不可摧的盾,只是結局一定是體力獲勝,男性的荷爾蒙又一次在二次元獲得了無上的地位。不過Megamind應該算是一個例外。





以情動人,融化的藝術。

情感是人類永恆的話題,在看過了熱血沸騰的身體對抗,折磨了潛伏黑暗的智慧推理之後,觀眾對那些不應該存在在真實世界的東西審美疲勞了,英雄也要吃法,英雄也要過柴米油鹽的日子,很快,情感成為了二次元新的英雄王牌。

動之以情曉之以理成為了這些英雄的新招式,大段大段的心理獨白或者是你一定會在你父母揪你的耳朵時出現的話一個一個字得打在了螢幕上,令人吃驚的是,我們居然就接受了。鳴人一本正經地對某人說著「家是歸處」的時候,我們在潛意識裡已經將他分成另外一個鳴人了,這是一個「人」的存在,而不再是「動畫人」的存在。《莫莫》的只有一個基本合格的故事構架,卻能吸引很多觀眾的興趣,本田透用及其溫柔的對白讓我們接受了在正常生活中不能接受的話。在情感英雄動畫中,主人公的性格一定是溫和的,他會從容不迫地說出做人做事的道理。但是這種動畫卻是在極強的男性霸權話語權下的畸形產物,這種動畫把男性世界裡臆想的女性形象進行了實體化,使得絕大部份的情感英雄動畫淪為加強男性世界存在的附屬。最開始還只是限制在情感型英雄身上的扭曲視角不斷強化,《薔薇少女》的哥德風,《貓眼三姐妹》里男子氣質的貓眼們,甚至是《絕對可憐小孩》里明日熏通過女性視角隱藏了男性對女性的真實想法,無一不是男性霸權文化的幾何級擴張。

體力,智慧,情感三種因素奠定了英雄主義的類型。《超級大壞蛋》裡的Metroman將超能力發揮到了極限,而Megamind 則成為了智慧的代表,這樣的「好人(力量)—壞人(智慧)」的二元對立模式從最開始的「超人」系列發微,一直到這部將英雄片畫上句號的動畫,裡面經歷過了許許多多的分支,最後還是回到最原始的對立。





第二部份,從超人到少年。

不能不說,超人裡有很多純爺們,但是並不是所有的超人都在一個人戰鬥。英雄主義下的這些英雄們也開始聯盟。遊戲模式的動畫如雨後春筍般鋪滿銀屏。所謂遊戲模式,就是「打怪—升級—打大怪—再升級—打boss」的類型,作為動畫裡的奇葩片,《神兵小將》為遊戲模式的動畫做出了貢獻。由於遊戲模式的出現,漸漸地從單主的英雄變成了多主的英雄形式。「超人一個人的戰鬥」漸漸退出了舞台,不過,在「個人主義」的即將消退的時候,《阿凡達》憑藉3D技術為單英雄的成功涅槃重生。當然,既然正義聯盟都出現了,我們還有什麼理由懷疑多主的大好局面呢?

最經典的搭配莫過於「火+冰+女」的形式了,男一一定是一個力量型的英雄,男二則肯定代表著智慧,女主的引入不再是如同神奇女俠或者是貓女那種剛性的角色,更多的是在平衡男一與男二的關係,她正式成為了情感型英雄的化身。

值得一提的是,在傳統的英雄動畫中的「好人(力量)—壞人(智慧)」的類型被打破後,壞人承擔的英雄角色被剝離了。當我們看到《超級大壞蛋》的開頭15分鐘時,觀眾會主觀認為這是一種傳統的英雄主義動畫,雖然製片人試圖通過對Megamind 的童年描述給出一個他為什麼做壞人的理由,但是依然是在重複「好人(力量)—壞人(智慧)」的類型。

於是有意思的事出現了,壞人被剝離了英雄的智慧型代表,被正面的男二所替代。故事變成了「好人(力量、智慧)—壞人」的模式,英雄動畫的故事層面打破好和壞之間的平衡,而是濃墨重彩地描述「正義」內部的複雜關係。這也成為多主動畫的最主流關係構架。

平衡被打破以後就一定要修補,於是有人想辦法在壞人身上做花樣,搞笑很快成了壞人的新招牌,從火箭隊的笨拙開始,壞人成為了專門搞笑的小丑,正邪對立的主題被一種近乎無厘頭的幽默消解了。《神奇寶貝》裡的火箭隊是一個例子,他們一段反覆出現的台詞也和某些招式的名字一樣被受眾記住了。





第三部份:顛覆自己的過去。

做好人做英雄有數不清的原因,而且「為了正義」一定是最最鮮明的旗幟,可是做壞人的原因是什麼,我們幾乎在所有的動畫中都可以知道:「毀滅世界」「控制世界」。正式有這樣的理由在,做英雄才有了存在的可能性,但沒有人會去問,為什麼要「毀滅世界」「控制世界」。因為人們不想去問,一旦懷疑了壞人的存在,那麼英雄的存在也出現了動搖。

於是就有了《超級大壞蛋》這樣的動畫。

作為一部爆米花動畫,它本身就是教科書,英雄、美女、壞蛋、路人、音樂、搞笑、劇情包括敘事層面都無可挑剔,這也特別適合觀眾在家裡開著大喇叭跟著音樂跳舞,同時也是一部全年齡的動畫。不過如果有些帶有哲學思考的觀眾,他們不會僅僅限於滿足爆米花的美味,就像我們天天吃雞蛋一樣,總有一天回想吃一次母雞,雖然知道吃過母雞之後就再也沒有雞蛋了,但就是這種只有一次的好奇心會不斷在人們心中壓抑,總有一天爆發。

就連片頭Megamind成為壞人的原因描述都頗具戲劇性:首先是Megamind的父母對他的期望,後面幾個字他沒有聽見,脫離了父母的紐帶的Megamind必須自己尋找到答案,;然後是Megamind和Metroman的相似遭遇,帶有一身高貴的李剛兒子的氣質的Metroman很順利的做到了含著金鑰匙出生,而且是擠佔了原本是Megamind的機會,強烈的諷刺就已經在暗喻一個殘酷的事實:壞人是英雄創造出來的。





無數的宅男夢想著自己能成為超級英雄,以為成為了超級英雄就可以把妹,但是當宅男的代表豪哥擁有幾乎無敵的超能力時,他不僅沒有把到妹,還成為了貨真價實的壞蛋。美女配王子,這只是《白雪公主》的傳說,就連美女配野獸的機會也沒有。正如某位影評說的好:「宅男在抱怨女人太物質,只有兩千萬和兩把半的人才能成為人生贏家的時候,其實根本原因是自己先把女性物化,自己才是太物質。」而出現的二次元裡的女性,絕大多數都是打上了深深的男性視角烙印的替代品而已。其實就連腐女眼中頗為尷尬的男男關係也是被幾度扭曲過的:首先是男性世界裡的女性形象出現,然後這樣的女性形象又從自己的眼睛裡看男性,一直以來追捧的bl關係其實是被三次扭曲過的世界觀。更為尷尬的是,現在的腐男用他們自以為深刻的眼神看女性時,就像隔著幾層花色的毛玻璃看世界,除了模糊不清還是模糊不清。」





英雄真的就願意一直做英雄嗎?用豪哥的話來說,就是「傻瓜才做英雄,英雄全年無休,又不能把妹」,這句話是最有理性的話語,在人類經過詳細的思考之後作出的決定,「我不做英雄,誰愛做誰做!」和我們從古到今的百姓的思維方式如出一轍「希望一代明君重整朝綱」。我們的思維模式真的很奇怪,一方面強調集體主義,最最通俗易懂的就是「團結就是力量」;另一方面要求只能有「一神」而抹殺「諸神」。當然也就會出現諸如《神兵小將》《虹貓藍兔七俠傳》之類看起來是多人合作制本質卻是在宣傳個人英雄主義的動畫,比起歐美旗幟鮮明的宣傳個人對世界的重要性,本土甚至亞洲的動畫都不敢正視自己的作用。

本片以Megamind的視角出發,真實地觸及了一個壞蛋的內心,特別是在壞人戰勝好人之後的一段毫無目標的生活,這種目標的缺失使得一個人的存在失去了參照的標準,人生陷入「無意義論」的本體質問之中。在對Metroman的質問中,Metroman說找到了自己的內心,他自己根本不願意做英雄,一次次按照劇本寫的演已經讓他越來越無聊了,怕銅的藉口十分拙劣,但這樣的藉口經常會出現在其他動漫作品中。我們完全可以把銅變成氪石之類完全不可能存在的弱點,這種似乎合理的弱點在後面的情節,被已經變成Miuscman的不用換logo的Metroman消解了,英雄的存在意義究竟是什麼呢?

是人類在大工業時代中不斷追尋自己生存的目的。理性的社會形成了一個合乎理性的社會,這樣的社會不僅使得科技不斷髮展,同時將人類自己的重要性徹底剝離,每一個人的存在都可以由其他人替換,甚至是機械產品替換,人徹底地被拋離到「無我」的世界中,就連追求傳說中的神也被理性阻止了,科學告訴我們:神,不存在!

一旦失去幻想與光明,人就會覺得自己是陌路人。他就成為無所依託的流放者,因為他被剝奪了對失去的家鄉的記憶,而且喪失了對未來世界的希望。這種人與他的生活之間的分離,演員與舞台之間的分離,真正構成荒誕感。

而人類不願意面對這種荒誕感,就像我們一邊把「悲劇」掛在嘴邊一樣,我們不願意承認現實生活中沒有悲劇,正如辭典里沒有詩,採石場沒有雕塑一樣。並不是生活中的一切災難和痛苦都構成悲劇,只有那種由個人不能支配的力量(命運)所引起的災難卻要由某個個人來承擔,這才構成真正的悲劇。





我們需要壞蛋的出現,我們迫切希望壞蛋的出現,這種原本不應該出現的生物,在強大的意志力量下從零之海洋生出了一的存在,而壞人自己居然也認為自己應該存在,就連Megamind都說,難道我真的是做壞人的料?其實這種認識就好比你對你的女友說: 「我們是異父異母的親兄妹呀,不能結婚」一樣荒誕不經。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