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大逃殺--Battle Royale 3D

7.5 / 195,300人    114分鐘 | South Korea:120分鐘 | 122分鐘 (director's cut)

導演: 深作欣二
演員: 北野武 藤原龍也 安藤政信 柴崎幸 栗山千明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有隻肉丸子

2012-07-26 06:06:08

雜談《大逃殺》

************這篇影評可能有雷************

  在《飢餓遊戲》好像很流行時,我看著內容簡介想到了大逃殺,很多電影都是只知道內容但就是不肯耐心看片子的我還是看了。
  現在看來,大家都認為飢餓遊戲只是爆米花電影,而大逃殺才是真正的講述青少年心理的電影。但是我任然覺得很難說這是一部什麼類型的片子。恐怖片?又沒有牛鬼蛇神;動作片?又不是詠春葉問;劇情片?最後的青春回憶又有點文藝。實在是猜不透啊!
  我覺得一部好的電影,應該是配角也很出彩的,大逃殺就是。其實能忍受時不時爆血漿掉頭顱的觀眾都是喜歡緊張劇情的重口味人士,片中一直都很被動、虛弱的兩位最後倖存者——中川典子和七原秋也是不能滿足口味的,並且嚴格的說他們都是被動接受,只是保證能夠自衛的好好活著,又幸運的遇到了川田才不戰而勝,倖存下來。我不太喜歡這兩位主角,我認為他們只是在享受漁翁的利,儘管他們的心理應該算是很堅韌,很正常的了。所以我不由得質疑他們的運氣,質疑BR活動的初衷。想一想,如果活動的倖存者是桐山和雄,那麼社會上不就全是對殺人活動饒有興趣的儈子手變態惡魔?如果倖存者是相馬光子,那就全是憎恨社會,孤傲孤僻的娃兒?所以說,BR活動,也是關鍵的原因有些缺乏說服力。
  說道我喜歡的角色,第一是相馬光子,片中有好幾個機關槍都整不死的小強,北野老師是一個,光子也是一個,她用裝可憐、暗中埋伏、色誘等等方法稱為女生中殺人最多的強者,可偏偏還在感嘆人生的時候,被和雄打死,讓我覺得意猶未盡,幸虧後來又中槍後突擊對方,在生命的最後也不示弱,不然,我會覺得就像張飛一位大將被愣頭青的一個路人甲打死一樣心有不甘的,小時候就受到性騷擾也知道反抗,渾渾噩噩的媽媽讓她做了援交(猜的),影片的最後就是她的鏡頭,可知她是一個不一般的邊緣人物。
  第二個是栗山千明,之所以這麼說,是因為殺死比爾的她太拉風了,劉玉玲,劉家英,烏瑪瑟曼都算個feather。聽說演殺死比爾也是因為昆汀看重了栗山千明飾演的千草,我覺得她是真正精神遊離於遊戲的唯一一個,一直幻想和暗戀的人在晨跑,即使遇到賊人也不畏懼,但他的眼神是不遜於光子的,最後也死的很開心了。
  最後的喜愛人物是北野老師,他忍受家中和女兒相處的不和,忍受學生的不尊敬,連被刀砍也不能不忍的老師,心中卻是為女主典子留下了一塊柔軟地,北野武一向是愣頭愣腦的感覺,在戲中同樣是,最後中了衝鋒鎗居然又默默地爬起來接了女兒的最後一通電話,也是神人一個。
  我覺得這部電影應該算是一部青春片,只是是殘酷的青春片,這也正是日本,這個人擠擠,也自殺多的國度所特有的電影類型,莉莉周啊,循環自殺啊,告白啊,挪威森林啊,都是學生想的太多,壓力太大,以致於總愛殺戮解決問題,不是死了自己,就是殺了旁人,不知道是一種風格還是怎麼的,總覺得日本演員演起來說話、動作都是一頓一頓的,不太連貫,重要的是總會做出一些特點場合怪怪的行為舉止,可能是偏離了點正軌。
我認識到為什麼美國電影總是很主人翁式的只從主角角度出發,不管對方的感受,總之就是像任何的災難片、異形片裡一樣,不是主角都得死的主觀敘事。但是大逃殺中的人物,尤其是後半段夾雜著各個人物的生活背景,成長創傷片段時,你會設身處地地想到每一個人物的心理環境,而不單單是兩位主人公,這就是很東方電影式的細膩體現,當時看韓國的《漢江怪物》再看看《狂蟒之災》,你就會深深體會到什麼是細細烹調家的常菜,什麼是速戰速決的快餐了。
  我還想說的是很多人看到結尾的曾經的班級球賽會很感動,想到了班級曾經也是多麼的團結親密,相親相愛,但我相反,想到的是一種寫作手法,叫欲抑先揚,想想之前的團體活動,在回顧那場最後的BR大賽,留給43個青春的竟不是友情愛情的歡樂,而是殘酷的不可磨滅的成長之痛。這也是屬於43個生命的特殊成人禮。
     舉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