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在黑暗中--In Darkness

黑暗弥漫/在黑暗中(台)/无光岁月(港)

7.3 / 11,170人    145分鐘

導演: 安格妮茲卡賀蘭
編劇: Robert Marshall David F. Shamoon
演員: Robert Wieckiewicz 班諾福曼 Agnieszka Grochowska 瑪莉亞雪德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芷寧

2012-08-08 08:55:22

《黑暗瀰漫》:黑暗沒有出口


(芷寧寫於2012年7月2日)
    影片《黑暗瀰漫》的簡介就足以引起一些嚴肅型影迷的興趣:代表波蘭入圍過今年的奧斯卡最佳外語片。根據真實事件改編。再現了納粹佔領期間一名波蘭管道工在下水道里藏匿幫助猶太人的故事……
    如果因這段簡介,就斷定該片是一部類似於《辛德勒名單》、《鋼琴師》那樣的影片,就屬於片面誤讀了,本片的重點不在於助人,而在於對人性暗處的描摹,在黑暗瀰漫的極端困境中,懸疑、恐懼以及人性的背面,都被不斷展現剖視,彷彿打開了一口無底的黑洞,讓觀眾凝視了去。
    就表現風格而言,該片似乎也更為尖銳,更為寫實。女導演阿格涅絲卡·霍蘭一貫走犀利寫實主義風格,此番她似乎想如實地再現一個比納粹集中營更為可怖的密閉絕境,讓觀眾身臨其境,感同身受。於是,她掌控下的畫面客觀而真切,令觀眾彷彿置身其中,一些惡臭腐敗、鼠類橫行的畫面,都能令觀眾產生不良的視聽,甚至嗅覺。
    令人窒息的惡劣環境,讓身處其中的人們彷彿被打入地獄的無辜者,內心塞滿了壓抑、恐懼、憂戚與絕望,一些人性中隱藏的東西便蠢蠢欲動,並伺機作亂。如,因無法再忍受這種非人的折磨而偷取了苦難同胞的財產自私開溜的行徑,並不是對困境中人類心性的誹謗。而在關鍵時刻,選了小三,拋棄妻女的行為,也並非物質豐盛社會安定時代的特有產物。
    約瑟夫·康拉德說過:「將邪惡的產生歸結於超自然的因素是沒有必要的,人類自身就足以實施每一種惡行。」人類的惡行往往每隔一段時間就大規模爆發一次,其間的慘絕人寰往往令回思反省的人類自己都瞠目結舌。更令人遺憾的是,能做出相應反省的,並不是絕大多數,於是人類一再犯著邪惡又慘烈的錯誤。顯然,這部影片滲透著主創人員的深思,他們似乎想要藉此片表明戰爭的不可理喻,就像導演自己所說的:「或許它們的存在是為了揭露我們本性中更加深層且黑暗的真相?」
    不似其他二戰影片,以戰爭來烘託人類的美好品格,以殘酷來反襯人類之善,從而放大了人性中美好的一面,在這部影片裡,人性的好與壞交織並行,人性中的各個側面相互作用,往往很難做出絕對的判定,從而顯得更為可信。尤其是水管工的心路歷程,起先這個拖家帶口生活拮據的男人,幫助藏匿猶太人,只是為了賺取點蠅頭小利以補貼家用,讓他從有償協助轉為無償救助的誘因是天真無邪卻遭此橫禍的孩子,漸漸地,他的幫助從物質安危到內心精神,當他為了援救因突發大水而在下水道里有生命之憂的猶太人,匆匆從妻女身邊跑走時,他已經將這些猶太人當做他生命的一部份。
    影片時長不短,或許因為太過鋪展剖視的緣故,該片常常給人節奏緩慢、略顯凌亂的感覺,加之劇情沉重,氛圍陰鬱,總給觀眾一種透不過氣來的壓迫感。不過,片中演員的表演和影片的藝術風格都有可圈點之處,鏡頭畫面更是凸顯了其樸素直白的特質,其中對暗景中光的處理頗具章法。該片絕大部份的戲都發生在黑黢黢的下水道里,水管工手裡的手電筒時常在黑暗的如迷宮般的窄道里或明或暗的閃動著,彷彿帶著一線生機,有時,這一絲微弱的光明幾近幻滅,但一個轉彎後,光亮再次出現,並帶著一圈圈的暈。
    該片也多次表現了禁足於黑暗中的猶太人對於光明的渴望,最為打動人心的一幕是藉由一個猶太小女孩來再現的。當虛弱的小女孩用她那久違光明的浮腫雙眼看著地面上多彩而模糊的一切時,抱著她在井蓋下探出頭的管道工只簡單地說了句:「吸氣。用力吸氣。」
    「吸氣。用力吸氣。」最終當管道工終於可以將他的猶太朋友們請出下水道重見光明時,他依舊說著這句最樸實最有用的話。影片並沒有終結於這看見光明、自如呼吸的美好一幕,它決意將沉重進行到底,字幕宣告了現實中管道工的結局,讓命運的拷問與現實的殘酷以一種難言的方式猝不及防的展現,讓部份渴望美滿的觀眾一路糾結,卻始終找不到出口。
(雜誌約稿)
http://nicolew.blog.hexun.com/78692616_d.html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