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紐約客在上海--Shanghai Calling

纽约客@上海/美国城/Americatown,Shanghai

6.2 / 1,775人    100分鐘

導演: 夏偉
編劇: 夏偉
演員: 丹尼爾翰尼 Eliza Coupe 比爾派斯頓 Alan Ruck 耿樂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魚為

2012-08-09 18:08:57

《紐約客@上海》:人人心中都有烏托邦




    之前因為拍戲在上海駐留了超過一個月的時間,但對於上海的認知僅僅侷限在影視城的拍攝區里,即使在一個雨天去市里參加活動因緣際會的匆忙一瞥,但認知依然是模糊不清的,於是便沒有愛或恨的態度。所以在看《紐約客@上海》時,便放任自己的視線追隨著一個從紐約被「發配」而來的律師Sam,開始又一次對上海印象的挽救和補充。

    在導演的鏡頭中,上海是一個充滿誘惑力的城市,世界各地的無數菁英們蜂擁而至,想在這個灘頭掙得一席之地,但主人公Sam卻並非是自願來到上海。除了他華裔的身份,他和這個城市,甚至這個國家是毫無瓜葛的,語言和生活習慣的隔閡,更是讓他對這次行程充滿了抗拒心理。但這些並不妨礙一個好故事的發生。

    Sam在見到客戶後的第一時間就做出了一個錯誤的決定。對於夏偉——這個有著美籍華裔身份的編劇和導演,其一手把控下的作品完全充滿好萊塢式的敘事風格和思維模式。這也是影片與眾不同之處,他的視角是外來的,帶著一種成熟的價值觀和對這個城市的陌生好感,一點點的讓影片中的人物去和這個城市親近。上海不再是國人熟悉的上海,它成為一個混雜了不同觀感不同思想的城市,隔著鏡頭和螢幕,它成為陌生人眼中的烏托邦。

    對於闖入者Sam而言,這種美好卻形同虛設甚至如同一場噩夢,他是那種除了外貌,脾氣秉性行事風格都極其美式的律師,但他無法明白自己為什麼不能狀告鄰居因裝修而產生的擾人噪音,他在一個體制和文化都具有高度差異的地方成長,這次闖入,首先需要面對的不是對專業技能的挑戰,是對多年來形成的意識形態和習慣的一種再生和磨合。無疑,這也是影片能夠屢屢在電影節中獲獎的原因:影片並非只選擇了外地人和本地人直接的隔閡和對抗,而是將對抗建立在文化的是碰撞上。

    影片在此基礎上也就勢製造了和劇情貼合的笑料,在Sam做出錯誤決定之後,導演仍舊讓他一意孤行,既不理會同伴的警告也疏離和排斥下屬的建議,在他的意識中,這個城市不是久居之地,事出無奈不得已為之所以無須付諸感情,也沒有一個可以浪費智慧費心盡力去做好事情的動力,他的慣性思維告訴自己,只需要照搬自己在美國贏得無數勝仗套路即可全身而退,這裡是一個可以隨心所欲的烏托邦。

    但顯然,上海讓他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境中,他不得不用另一種眼光去審視這個城市,也不得不換上一種經過好萊塢加工過的行為去貼合這個城市的行事風格,此時,經由Sam的變化,導演將自己心中完美的烏托邦放進了給予觀眾的螢幕中,在人人做好自己角色份內的事後,一併打包,發往美好。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