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末代皇帝--The Last Emperor

末代皇帝/末代皇帝溥仪(港)

7.7 / 111,670人    163分鐘

導演: 柏納多貝托魯奇
編劇: 柏納多貝托魯奇
演員: 尊龍 陳沖 彼得奧圖 黃自強 坂本龍一 鄔君梅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浣喜

2012-08-09 23:58:08

並非中國的變遷史詩,只是溥儀的個人悲劇

************這篇影評可能有雷************

這應該是貝托魯奇最讓我喜歡的片子了。攝影、配樂、用光都非常完美,佈景的精美考究更是讓我嘆為觀止。整個電影都堪稱故事片敘述典範。如此沉重的題材,在敘述上娓娓道來,回憶與現實的交叉銜接都非常自然。

【女人與情慾】

所有的宮廷戲都避不開女人,而在這部史詩巨片中,女人的地位更是不言而喻的。電影中我印象最深刻的女人角色不是婉容也不是文繡,而是溥儀的乳母,我覺得那個女人才是缺少母愛的溥儀真正的精神寄託,是他發自內心愛的人。既代表著母性也是他最初的情慾來源。正如他所言,她是他的蝴蝶。年幼的溥儀,面對眼前種種人與變故,他不知所措,更不知誰是可以依靠的,他在紫禁城裡狂奔,追趕著遠去的轎子,叫喊著他唯一信任的人的名字:「阿嬤。」在廣角鏡頭下,在偌大的紫禁城裡,他的身影是如此渺小。這應該是溥儀第一次感到自己的喪失和無能為力,他無法保護自己愛的人,即使他貴為天子,也只是任人擺佈的傀儡和棋子。
後來,婉容來了。因為英國老師影響而漸漸接受了一些西方新式思想的溥儀剛開始是不太樂意接受她的,但是新婚之夜婉容的話語和行為很快虜獲了他的心。婉容並不是一個封建的女子,她非常聰明,很多事情上她比溥儀看得清楚,但她也同樣無能為力,漸漸選擇墮落和放縱,吸大麻,和川島芳子的畸形感情,與司機通姦,最終陷入到一種萬劫不復的境地去。再相見時,她已經瘋癲,見人吐口水,他眼裡含著淚水,他人卻在喊:「皇上,飛機要走了!」
從電影裡看,文繡是最幸運的,她勇敢地擺脫了這段婚姻,這個男人,她在雨中扔掉了傘,迎向雨水,大喊著:」我不需要了!「這一刻,她獲得了一直渴望的自由,她解放了。歷史上真正的文繡的結局也是悲劇性的,可是我仍然認為,她沒有像婉容那樣徹底成為時代的犧牲品。至少她在生命的最後幾年,過上了清貧艱難但也許更使她內心安寧的生活。
之前貝托魯奇的片子看的不是很多,能想的起來的似乎只有《戲夢巴黎》和《巴黎最後的探戈》。最讓我驚艷的一向是他的情慾戲。在這裡,那段在被子裡的溥儀、婉容、文繡三人的床戲沒有露出過一點肌膚,光憑被子的滑動的和低低的呻吟就渲染出了濃濃的情色氣氛,這場戲也拍的極美。這種功力,也只有貝托魯奇才能達到了。

【溥儀與門】

電影中的溥儀,是個懦弱的人,是一個無知、可笑的人,而不是所謂的歷史的罪人。他是全天下最寂寞的孩子。就算被捧上了萬歲爺的寶座,也只是個對蛐蛐感興趣的頑劣小孩。他從小所受的教育也是畸形的,記得很久以前我看過一份史料上寫了溥儀十幾歲時還不會做最簡單的加減乘除,他所受的儒家教育使他明白他的權威是至高無上的,而後來的一些西方思想使他雖然有了改革的想法,但是同樣無從著手。況且他可能更喜歡的西方的一些紳士做派,高貴禮儀,而非政治變革。兩種格格不入的教育在他身上重疊後的效果的就是,他只在乎他自己。無論哪種教育,都使他遠離群眾,遠離正常的社會。他沒有體驗過」下層人民「的生活,當然不可能為他們著想,不可能像當時的有識之士一樣去憂國憂民。他有」封建思想「,」資本主義思想「,」官僚思想』,這正是『壓迫我們的三座大山「,就是不可能有」共產主義思想「,」三民主義「。所有革命者,都有階級性。這樣的人,就如同後主李煜,也許只能傷春悲秋自怨自艾,帶有強烈的自戀情緒。他不是沒有反抗,片中出現最多的台詞是」open the door「,他無數次那樣呼喊,卻只有一群面無表情地人站在他面前,無動於衷。門是本片的重要意象,那扇紅色的大門,威嚴而莊重地橫亘在他眼前,無法跨越。他始終被封閉在這座城牆裡,這種思想的禁錮里,一門之外的世界,是他所無法想像的。他想要打開的那扇門,並不是閉關鎖國的中國的開放之門,而僅僅是屬於他個人的,渴望自由的門。
他根本談不上愛國或者不愛國,因為他眼裡,其實只有自己。他自尊、要強,接受了西方教育,嚮往自由,在日本人利用他時,他也想反過來利用日本人。他仍做著復辟的夢,他不是不恨日本人,不是真的願意將領土拱手讓人,只是他太幼稚了,自作聰明,他本身並沒有真正的能耐,他心裡想的不過是中國拋棄了他,民國違背了它的諾言,還愚蠢地認為自己才是滿洲國的核心,自己將會再次成為主宰。當他在台上慷慨激昂地發表著演講時,場下的人卻一個一個不屑地離去,根本不把他放在眼裡。
所以我說,這部電影並不是中國晚清到文革風風雨雨的變遷史詩,而是只屬於溥儀一個人陷入這時代洪荒,被歷史推搡作弄的悲劇。這樣說也許太過狹隘了,但透過溥儀的一生,我看到的,始終是無奈,始終是孤獨。

【荒唐與良善】

嚴格地說,溥儀不是個壞人,他也許比很多人都要善良,這一點表現在文革的遊行中,他毫無畏懼地衝上去對正在批鬥被劃分成」反革命分子「、」帝國主義者「」叛國者「的老監獄長紅衛兵說:」他是一個好人!「
但這一次,他仍舊是沒有搞清楚狀況。我一直都是很怕看文革戲的,那個年代的荒唐、恐怖連我這種年資尚淺沒有經歷過的人都會感到毛骨悚然,中國拍過一些關於文革的片子,當然大多都被禁了,可是無損它們成為經典,最典型的莫過於《霸王別姬》、《藍風箏》和《活著》。這些片子都通過很小的一個視角(京劇名角、家庭、孩子)來展現一個時代的混亂。貝托魯奇應該算是拍中國片拍得最好的一個外國人了,看得出來做了很多的功課,其實幾乎所有拍文革的戲中都用了同一種手法,戲謔。我們總是看到,舉著大標語高喊口號的紅衛兵,跳著忠字舞的女兵,戴著高帽子滿身貼滿標語遊行的」反革命分子「。打砸搶掠,毫無秩序與王法。我一直覺得,叫囂著」破四舊「文革是我們中國曆史上最大的一場封建行為,我們中國數千年來民族最醜惡的一面,劣根性徹底爆發,對無法反抗的」權威「的盲目擁戴,本性裡的奴性,原本受壓迫的人民,對那些壓迫者(很多根本就是無辜者)的惡意,更是被擴大到淋漓盡致。
這是怎樣的惡意呢?王小波先生曾經說過,他認為那些來」管教「他的人是一批單純的好人,但是,在他的一生中,再沒有誰比他們更使他痛苦過了。簡而言之,其實就是文盲對讀書人的惡意,平凡百姓對位高權重者的惡意。這是不畏權勢嗎?這是」爭取被壓迫者的解放「嗎?我覺得沒有什麼比這更可怕,一個民族一個國家,不可否認,是真的有高貴存在的,不是血脈的高貴,是精神的高貴,文化底蘊的深厚。這樣的人受到了迫害,還是一群衝昏腦的小孩子,沒有文化沒有思想的人打倒了一個民族的知識分子,民族的脊樑,也就不難理解為什麼會有那麼多人自殺,比起肉體的折磨,精神的屈辱更是不可忍。

【終結】

扯遠了。再次回到電影上吧。片末的溥儀,從他的」龍椅「後面拿出了蛐蛐來向小孩證明白己,然而這裡早就不是他的皇宮,只是收門票人人可來的觀光景點,而他自己,也只淪為導遊口中介紹的歷史人物。而歷史究竟如何,早已散落歲月風塵中,在紛紛擾擾里也難以辨清,曾經再有權勢的人再煊赫再限制人民言論終有滅亡的那天,他們終究無法控制後來人的評說,後來人的不屑一顧。人民對他也會有客觀的功過評價。我相信,曾以為自己可以篡改歷史掌握民眾的人,歷史的鞭屍會更重。

最後的這段話,不是說給溥儀。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