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紐約客在上海--Shanghai Calling

纽约客@上海/美国城/Americatown,Shanghai

6.2 / 1,775人    100分鐘

導演: 夏偉
編劇: 夏偉
演員: 丹尼爾翰尼 Eliza Coupe 比爾派斯頓 Alan Ruck 耿樂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雲飛揚

2012-08-10 13:41:43

魔都歡迎人,硬們



2012年的暑期檔,沒有好萊塢大片的機會,《畫皮2》創了紀錄記錄,其實也是勝之不武。看回整個七月,排場去去年多了60%,票房卻減少了40%,這就說明上座率下降了一半多,請不要胡扯奧運會的影響。這倒很像是一群闖了禍的孩子,平時耀武揚威的摸樣,遇到《機械師》這樣的隔壁爛仔,也是輸得內褲都不存,更別提什麼臉面。《紐約客@上海》是一部小成本電影,是一群美國人在中國的玩票電影,玩的卻比中國人更有意思。上海這個城市,排外,但不排外國人。外地人到底也不過是硬,然而外國人卻又是不同,上海人的心思難測,其實我等硬真是不敢說這些外國硬是不是真的那麼轉速高一些,然而看起來夏偉還是不錯的。記得在上海國際電影節上,上海人還是爆笑的,請原諒我覺得那場觀眾主流是上海人,祖宗三代都是。

對於我等70後、80初的草民來說,常昊、姚明、劉翔、韓寒是特著名的四個上海男人,各有各的精明、精彩和精神。《紐約客@上海》裡的上海,嗯哼,其實是鬼佬想像的上海,我想與現實的上海差距很大,建立在這個基礎上的表揚還是批評,總體上是安全的。魔都嘛,不變形怎麼行?電影裡還是太浪漫了,令外地和外國硬都嚮往,帝都的外來務工人員也是如此這般啊。劉翔終究是跳著到了終點,親吻欄杆是犀利的自我標識,這個符號化動作可以延伸出諸多價值觀的意義。我想,如果他不是上海人,會怎樣?華裔、韓裔以及其他背景的編導演們,成了「上海人」,拍出來的「魔都歡迎人,硬們」的故事,很流暢、愜意、愉悅,這讓苦逼的、撓癢的、裝傻的、無奈的國產職場電影無地自容,本片裡充滿著春天的陽光質感。

十年以來,幾乎有創作欲的華語電影人,都搞了一次甚至幾次電影,但卻每每離他們期望、觀眾預料的電影深遠,到現在,觀眾都學聰明了,絕不聽編導的忽悠,抱著白紙一張的心態去看電影,反而無所謂希望與失望,這都是好觀眾,更多的觀眾是寧肯看海外的爛片,也不願意與國產爛片天涯共此時,過期《機械師》的首週五千萬就是這麼回事。《紐約客@上海》對於普通觀眾來說,最大的問題在於,他們事先不知道這其實是一部外國電影。在此要和觀眾說,本片的帥哥真是款式多多,深情萬種,男主演丹尼爾·海尼,飾演一個完全不懂中國喝中國話的美籍華人,這一設定引發了足夠的笑話和美好。這個韓裔明星的臉,好像被古希臘雕塑大師刻出來的,面部線條令硬與土著們都不禁羨慕嫉妒但卻不恨。至於職場戰啦文化衝突啦碰撞交融啦,都是賣萌愛情的好背景。這些老外的故事,本色中有傳奇,含恨想起近年來國產電影中的都市奮鬥戲,即便搞田忌賽馬的組合套餐,也是不能勝。據說劇本完成時,只在魔都待了兩個月,這真真是羞煞部落格上的一眾魔都編劇。朱珠在坎城電影節上的高調亮相,或許給一部份觀眾一些印象分。當很多觀眾意外,她和男豬腳有戲的時候,丹尼爾卻愛上了女老外,他們的現實不是中國人想像式的。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