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紐約客在上海--Shanghai Calling

纽约客@上海/美国城/Americatown,Shanghai

6.2 / 1,775人    100分鐘

導演: 夏偉
編劇: 夏偉
演員: 丹尼爾翰尼 Eliza Coupe 比爾派斯頓 Alan Ruck 耿樂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趙豬

2012-08-11 11:18:32

中美電影交流的最新成果!


  2012年初,中美兩國就解決WTO電影相關問題,簽訂了最新的諒解備忘錄協議。中國內地電影市場進一步開放對好萊塢電影的配額,同時,更進一步推進中美合拍電影。一時之間,這一協定成為圈內熱議的話題,但是沒有料到的是,一部最能代表這一協定最新成果的影片——《紐約客@上海》,已經悄悄籌備,並迅速趕在暑期檔正式登陸內地各大院線。這一部電影的誕生,從故事素材,到幕後班底,以及最後呈現,兼具好萊塢電影成熟工業流程的特色,以及貼近中國現實生活的幽默感,兩相疊加之下,完美定義中美電影交流的標準命題。
  首先從電影名稱來看,這個頗具網路特色的名稱,其實同樣有多層含義。部落格符號「@」一般被人發作「AT」音,按照這一讀法,片名恰好可以理解為《紐約客在上海》;另一方面,也可以直接從部落格符號理解,代表不遠萬里而來的紐約客,對中國上海這座古老又全新的城市,所懷有的一種特殊情懷。
  《紐約客@上海》從影片格式、體例來看,屬於非常標準的美式愛情喜劇,劇情線簡單,節奏輕快,人物生動,這一類愛情喜劇在好萊塢每一年都會殺出幾批黑馬,看似中庸,卻完全符合商業電影的規範。同時,影片巧妙地融入商戰、懸疑的元素,包袱抖得恰到好處,不至於喧賓奪主,卻也能烘托、反襯出主要人物的性格特徵,令人印象深刻。
  尤其令人關注的是,影片把故事背景置放在當代中國、上海,而男主角則是一個黃皮白心的標準ABC,以其不得不回歸中國,從排斥、不擇手段,到最終理解身邊的每個人,用更加有人情味的方式去工作、生活。片中大量外國人在上海的細節表現,雖然有些許誇張,但是也不無真實感。尤其是片中起到關鍵作用的那部外表酷似傳說中IP5的透明手機,更是令人若有所思。畢竟,在成為世界工廠之後,中國的國際地位和生活方式已經發生了巨大變化,編導能夠抓住變化中的上海,變化的中國那種特殊的氣質。
  此外,本片的編劇、導演夏偉同時也是從小在美國長大的華裔,長期創作美劇,使得他在劇情類型融合方面,為本片增色不少,傳統的美式愛情喜劇與商戰懸疑的戲份,融合得恰到好處。韓裔帥哥丹尼斯·吳在片中表現尤其亮眼,前後性格的差異、轉變,拿捏準確。更為難得的是,保持型男帥氣本色之餘,各種戲劇橋段也基本到位,基本完成任務。其餘的諸位配角,尤其是外籍明星表現都算生動,唯一可惜的是,編導在華語、英語之間台詞的轉換和銜接稍微有些錯位,只有在麵館一場戲中,充分利用了其中的效果,其他方面稍微簡單了一點,兩種思維方式的衝擊表現不足。
  總體而言,《紐約客@上海》跟片中男主角身份相差無幾,是一部有著標準美國式商業電影核心,卻套上了中國電影外殼的黃皮白心電影。與未來有可能出現的所謂中美合拍商業大片而言,這類四兩撥千斤的,有著更強烈現實意義的合拍電影,或許才應該成為真正的主流。而就目前而言,《紐約客@上海》至少是一次卓有成效的試水之作!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