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萬夫莫敵 [1960]--Spartacus [1960]

斯巴达克斯/万夫莫敌(台)/风云群英会

7.9 / 143,869人    184分鐘 (premiere version) | Sweden:187分鐘 (1968 re-release) | USA:161分鐘 (1967 re-release) | USA:197分鐘

導演: 史丹利庫伯力克
編劇: 諾頓‧杜倫波
演員: 寇克道格拉斯 勞倫斯‧奧利佛 珍西蒙絲 查爾斯‧勞頓 彼得烏斯提諾夫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拉蒙人

2012-08-21 19:54:32

影片的敗筆


影片場面宏大,結構嚴謹,演員出色,描述出了史上那場驚天動地,悲壯無比的奴隸起義,更塑造了斯巴達克斯這個「古代無產階級代表」的光輝形象。斯巴達克斯的偉大在於他不是只想著他個人的生存和自由,他心中裝著全體奴隸,無論是鬥劍士,還是婦孺老弱。他要帶領他們離開沒有生存可能的義大利,去到西西里,去到他的古鄉希臘,去創立建造一個沒有奴隸主和奴隸的公社式的社會。當他看到這個理想不可能實現時,仍無比英勇地帶領起義隊伍殺向羅馬,去同以柯薩斯(克拉蘇)為代表的羅馬奴隸制度決一死戰。明知要打贏決戰這一仗幾無可能,仍義無反顧拼死戰鬥。因為他寧可為自由人而戰死,不原為奴隸而生。所以,影片最後沒有寫他戰死,而是被俘,實是敗筆。斯巴達克斯這樣的奴隸起義的領袖只有一種可能被俘,那就是他在拼死的戰鬥中已遍體鱗傷,奄奄一息近乎昏迷。現在,影片描寫他被俘,從而再帶出後面的一寫情節:他和他的部下齊聲高呼「我是斯巴達克斯」;他和安東奈斯被迫鬥劍;蔚瑞妮亞抱了他們的新生兒與被釘在十字架上的斯巴達克斯作生死告別,這些情節看似還有點看頭,但真是「畫蛇添足」。影片這樣做,也許想說,科薩斯雖鎮壓了這場起義,但在心理上他是輸了;也許想使斯巴達克斯的形象更為高大完美。但怎麼看,效果都是適得其反。如斯巴達克斯要拼死刺死安東奈斯以讓自己上十字架,是表達了斯巴達克斯愛自己部下勝過愛自己,但鬥劍的本身顯然是柯薩斯贏了這一盤。影片最後的這些情節真是「好來塢式」,乃是好來塢式的「噱頭」。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