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Ada

2012-08-26 00:09:04

有一種大魚叫老爸


我們是怎樣在這個世界上活著。而我們身後,是怎樣被這個世界記著。——題記


  最近常常在想,我的生命是不是太尋常了,尋常到讓我深深地失望。
  可是其實,不是這個樣子的。或者說我們很多人都是這個樣子的。我們大都擁有相似的生活,相似的令人失望的生活。可是當我們用不同的態度對待它時,它就變得不同了。比如,把生活當成一本童話來讀。從來,我都不愛讀童話。但是我羨慕那些喜歡並且相信童話的人。至少,他們相信得起童話,至少,他們有足夠的清澈和單純。
  比如愛德華,那個愛說大魚童話的老爸。
  原來生活可以是由一個又一個童話組成的。原來愛德華就是個讓人喜歡的童話。一直覺得,一個童話就是一個印痕,生活就是這許多許多的印痕。我喜歡在這種慢條斯理的速度中,靜靜地欣賞愛德華在他神話般的生活中,在深深淺淺的印痕里從容行走的姿態。
  伯頓導演的《大魚》其實講敘了一個喜歡不停地講述自己故事的父親和一個尋求父親故事的兒子。影片是在老愛德華帶有魔幻色彩的講述中開始的。然而愛德華的故事從哄5歲兒子睡覺的床頭一直講到了兒子的婚禮上。愛德華的一生也許認識了一些人,有一個美麗的妻子,一份平凡的工作,這一切都不能使他成為一個傳奇人物。可是他卻為自己,也為身邊的人描述了一個又一個奇幻驚險的冒險經歷,包括在兒子出生的那一天在河裡抓到大魚,幼時闖入巫婆的城堡並在巫婆的玻璃眼珠中看見自己未來的死法,年輕時後遇見一個三麥克的巨人並與他一起離開家鄉,在馬戲團工作了三年,追到自己心儀的那個女孩……父親所描繪的一切,從他的出生到最後都帶著一種濃烈的英雄式的神話色彩。但是對於兒子來說,曾經如痴如狂迷醉過的那些英雄故事聽到如今已經不再那麼動聽並且嚮往了。他開始懷疑和思索著父親的故事裡有著多少可信度以及真實性。他覺得他的父親似乎更像是一個活在虛妄的童話故事裡的虛擬英雄,而他要的,僅僅只是一個在童話之外更真實的父親。父子的矛盾由此產生。他們三年沒有說話,直到老人病危,兒子才不得不重新面對父親。在妻子桑德拉的提議下,兒子試著去調查父親的故事的真相,在調查過程中,他發現了那如香擯酒瓶塞般衝出來的小baby,那醜陋而善良的巨人,那世外桃園般的小鎮,那光怪陸離的馬戲團,那童話般浪漫的求愛歷程,那調侃幽默的「兄弟連「,那車窗外裸游的美人魚……兒子最終理解了父親。在重病垂危的父親床頭,兒子在淚眼朦朧中娓娓道來有關那個父親在巫婆的假眼中看到的死亡。老愛德華被兒子抱著帶到了河邊,河岸上為他送行的,則是他一生中故事的配角:馬戲團管理員,巨人,連體雙胞胎,當兵時的戰友,還有一隻眼睛的女巫……是的,所有人,他生命中的所有路人。就像老愛德華說的,那是他生命的故事。他們的眼中沒有悲傷,每個人都是微笑著,衝他揮手,送他啟程。而一生編織著大魚童話的老愛德華,終於成了那童話的一部份。他真的變成了一條魚,一條永遠活在童話中的大魚。他在所有人的目光中游走了,向著波光粼粼的湖面,向著湖面上婆娑的樹影和彩虹,以及那個充溢著童話的極樂世界。
愛德華走了,沒有閉上眼睛,但他的心是安詳的,他終究結束在孩子理解的淚水裡。威爾對愛德華生命結尾的講述讓我們感動,但感動的,並不是故事本身,而是一直對這些故事不屑一顧的威爾終於完全理解了父親,以及,他已經開始觸摸到那個若隱若現的真實的父親了。一直,威爾總在追尋的真實的故事,而電影在最後揭示了這所有的一切:女巫;世人;幽靈鎮;詩人;大魚;馬戲團;戰爭;孿生姐妹……所有的這一切其實都真實地存在過,只是愛德華用自己的方式用豐富的想像力串聯並重組了之後被重新折射出來。我不知道威爾對這樣的答案是否滿意,可是在我看來,這樣的結局讓我快樂並且滿足。愛德華的神話還在繼續流傳,其中有隨時出沒的神秘巨人,有可以預知死亡的女巫,有成片燦爛的水仙地,有白柵欄的房子,有安靜純美的世外桃源,還有他的追尋,他的放棄,他的童話,還有大魚。
  這樣的結局,足以讓我們欣慰。
  《大魚》不是拍給所有人看的,它給所有那些想試圖了解自己父親的人。我們的孩童時代,父親是無所不能的神,他強勁有力的臂膀能把我們高高拋起,他會把我們扛在他的肩膀上騎高高,他用他堅硬的鬍子扎我們的小臉,他無所不知,可以解答我們所有的問題。但是當我們長大,我們逐漸發現他們並非萬能,在面對這個世界的時候,他們有和我們一樣多的麻煩和困惑。然後,他們一點點從我們生命中隱退,因為他們不再那麼重要,因為我們慢慢能用自己的肩膀扛起天空。威爾用他的不屑與固執遠遠地拒絕了父親。因為也許,他並不理解父親那種深斂的親情。這種理解上的錯位給這部電影染上了一層淡淡的憂傷,兩代人之間,父子之間的無力溝通似乎更像是一種現代通病。但所有的父親都在做著同樣的事情,不管他們是什麼樣的人,成功或者失敗,他們都在努力地給自己的兒子留下一些東西。而所有的兒子也在做著同樣的事情,不管他們的父親是什麼樣的人,成功或者失敗,他們都在努力地拼湊出一個真實的父親。
  這種努力本身,已經如同童話一樣讓人感動了。
其實父親愛德華跟我們每個人一樣,都有煩惱,都曾沮喪,都有迷惘,可是愛德華選擇用童話的角度審視生活,審視週遭並不完美的世界。於是他發現,生活原來可以如此妙趣橫生。但威爾似乎更在乎真實的父親。他願意把每筆帳都算得很清。他開始帶著懷疑審視每個人,用偽善的語言保護自己,用現實的心境去繼續生活。我們之中的很多人難道不是嗎。自己曾經那麼認真的相信過,也因為相信而那麼的沉重過,僅僅是為了擺脫那份幼稚。只是,擺脫了,難道就不迷茫了嗎。
  或許生活本就不是一本太清楚的帳。如果真的把它算清楚,那可能會失望得讓我們難過。生活是客觀存在的,我們要想活的開心,關鍵是你的態度。正如伯頓告訴我們的:不要在意你過的到底是什麼樣的生活,重要的是你對待生活的態度,想像力與率直的樂觀是幸福生活的法寶。就像是,如果把生活看作是部童話,我們或許就可以在其中快樂的當一輩子主角。
  從電影的風格看,影片不僅是讓人眼花繚亂的幻想曲,更是抒情的家庭劇。《大魚》與伯頓之前作品相比更情緒化,是視覺風格化的戲劇性故事,注重角色創造個人歷史的願望。這是關於愛的故事,包括彼此忠誠的愛情和最終彌平溝壑的親情。疏遠家庭亦是伯頓很多電影的主題,這跟他與自己父母的隔閡矛盾有關,但他最終將《大魚》拍成一部父子互相體諒理解的電影,是父母的過世使得伯頓對死亡和生活更溫暖圖景有更真誠的挖掘。而且,電影中孩子與父母關係達到諧和是他願望所在,因為這從未在他真實生活中發生過。把自己不可能實現的這個願望寄託於自己的電影,也是伯頓傾情於此的原因之一。
  這部電影極其唯美,是充滿了想像力和魔幻式電影中那種暗湧的純美。它給人一種溫暖,醇厚的感覺,一種,父親的感覺。但這些離奇故事似乎與講述者和他的家庭是孤立存在的,炫目故事與枯燥現實穿插往來,一副「魔幻現實主義」的圖景,以超現實的方式觸摸著真實的世界。關於影片的風格化視覺語言,是導演強調在日益玩世不恭的人群中保持一些魔幻和神秘元素重要性的結果。這是哥德式風格的美國南部版本,視覺世界與愛德華所講故事互相補足,怪誕,神秘,偶爾荒涼陰暗。雖然沒有了伯頓以往標誌性的黑色因素,但同樣是充滿創意的畫面。影片中的某些場景採用了特效效果,包括部份場景的色彩重新調合,使影片達到唯美的畫面,但觀眾的注意力顯然不會被那些特效本身所分散注意力,而是會心欣賞特效所融入的場景帶來的愉悅感受。但這部影片並沒有用很多電腦特技,多數超現實場景通過割裂螢幕、縮小道具和運用燈光、角度、景深完成。而紅車掛在樹頂的場景,是用起重機真正將車掛在樹上拍的。年輕愛德華在馬戲團工作時旁邊大象排泄的鏡頭,則是湊巧抓拍而成。可以說,這是一部匠心獨運的電影,處處體現著導演的巧妙用心。
  字典上說:「大魚」是美國俗語,意為謊言或誇張的童話。有些時候,那些童話,甚至是謊言僅僅是告訴我們生活沒有必要太按部就班。當我們覺得生活太無趣,或是太平凡,我們不妨試著用童話來豐富它,或者用善意的謊言來完美它。在對生活沮喪失望的時候,有些人垂頭喪氣一蹶不振,有些人舉杯問月借酒消愁,而有些人,或許只是需要一個會用童話逃避現實的父親。

有些魚是抓不到的,不是因為它們的速度更快或者更強壯,是因為它們正被一些特殊的事情所感動著。這是影片最開始的一段話。原來大魚不是魚,是精神的饕餮,是內心的渴望,是夢想的終結,是一個有魔力的老爸。我想,每個人的生命里都有這樣一個老爸。他會飽含著對生活的深情,用心教給自己的兒女要充滿希望的,詩意的生活。也許他的童話欺騙了你,但他真的只是想讓你開心,想讓你懷著新奇和友好的態度對待生活中的一切。
  我想我該試著相信童話了。或許,對它凝視久了,我的心中也會有一些天然的洇痕在輕輕濡染,變得細膩潤澤。然後,我也會像愛德華一樣,瀟灑從容的在生活和生命中行走。
  如果一直快樂的話,這一輩子,也許會很短。
  大魚是童話,童話是老爸,老爸是大魚。我高興的是,那個相信童話的老爸,終於結束在自己的童話裡。波光粼粼的河面上,一條大魚一躍而起,向著他煙波浩渺的遠處游去。岸上,所有人都微笑著揮手,虔誠的眼睛含著希冀。背景管絃樂隊的低奏,似乎一直有人在耳邊輕吟:

  告別的時候,靜下來的心
  歸於無有的身體,叫耳朵細聽
  生存的奇妙,死亡的不可思議
  花與風與小鎮,都同一樣

  在即將消失的回憶中
  聽到不能忘懷的微聲細雨
  在破碎的鏡子上
  反照出新景像
  最初的清晨,寧靜的窗
  那是《千與千尋》片尾的歌聲吧,寧靜優美的女聲,不是因為這兩個電影有什麼關聯,而是心底最細微的憂傷,生命最美麗的盛放,總是在電影的膠片轉動當中靜靜地流淌。
  水花四濺,大魚游向他久違、廣闊的河。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