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消失的子彈--The Bullet Vanishes

消失的子弹/奇案风云之消失的子弹/TheBulletVanishes

6.5 / 2,264人    USA:108分鐘

導演: 羅志良
編劇: 羅志良
演員: 謝霆鋒 劉青雲 楊冪 井柏然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馬慶雲

2012-08-27 17:49:40

《消失的子彈》:如此造作的懸疑與情懷


《消失的子彈》:如此造作的懸疑與情懷
文/馬慶雲
在開始本文之前,先加一點小料——我為何等到這部電影快要下架了才寫這篇文章。電影首映那天,去看首場,片方說好了會有子彈送,最終因為我去的影城沒有這項活動,而沒送。我在某電影大咖群抱怨,說片方不地道。電影一週酣的崔瑜琢崔爺,有一次錄節目給我帶了一個片方的子彈來。有這麼點小「兒女情長」,同時正好這點事也讓片方知道了,因此,為了保障本文相對的客觀公正,筆者選擇了在雙俠已經上映,《消失的子彈》開始下架的時候,簡單地說說我對這部電影的看法。
先說拍攝吧。
服裝做的比較細緻,有還原民國的意思。化妝則草率一些,在很多地方顯示出劇組工作人員的不專業來,尤其以兵工廠工人與監工打架那場,彼此臉上的那三抹黑實在太筆直了,畫鬍子呢?道具上刻意為之的地方很多,有意做出大量笨重機器的意思來,試圖通過這些東西為影片增加厚重。這種笨重機器確實可以增加厚重,但我們不妨從另一面想,這部電影為何需要這些增加厚重呢?原因很簡單,這部電影故事本身沒有厚重感。一個醜女,只能靠化妝來扮天仙。那些大機器實際上起到的是化妝品的作用。
對化妝品的過度依賴,造成美女終究顯得假。影片開頭和結尾均出現一個場景:遠處的雪山,中處的民國火車,和近處的油菜花。這種情感的渲染明顯是胡亂來的,屬於不會化妝。不知各位讀家看完這個怎麼想,筆者自己感覺到的是,一個本來已經鋪滿粉底的女人又塗了一層厚厚的口紅,顯得那些不協調。當然,有專業的影迷,甚至指出,結尾處的油菜花與影片交代的季節不符。這種誅心的較真,確實把導演的亂用影像情懷給揭露出來了。
化妝上,給楊冪妹紙剪短了頭髮,弄的冪冪特別不好看,即使中間部份有楊冪的裸戲,小肩膀一動一動的,還是不好看。一向以花瓶方式出現的冪冪,這次搞的竟然跟狗尾草一樣了,真不知導演故意為之的真實意圖是什麼?難道只是為了還原民國的女學生髮型?
再說影片的懸疑問題。
有較真的影迷已經揭示出了該部電影的種種不合理來了,我再廢話就顯得多餘了。懸疑無疑是該片的最大賣點,但當我們知道這些懸疑是怎麼手捏出來的時候,也便覺得無甚意思了。寫《消失的子彈》這樣的懸疑電影,不用靠靈感與天分,靠最簡單的機械化作業即可。
所謂的機械化作業,就是:先搞一個小懸疑出來,然後讓人物接著往前邊走,再編造一個懸疑,反正前邊的懸疑可以暫時不用跟後邊的懸疑搭邊,懸疑點搞的多了,就翻回來重新構建前邊的一點細節,弄成前邊就放線了的意思,這種製造方式呢,造成懸疑跟懸疑之間,不是遞進關係,而是並列或者說是羅列關係。《消失的子彈》中,懸疑事件大量均是羅列出來的,拆解開,就是讓大家看這幫演員表演一個又一個的懸疑事件,一個又一個的揭曉答案罷了。但本片的最大敗筆不在這種懸疑的羅列上,而在於最終推翻前邊的所有懸疑,製造了大翻盤。
所謂的大翻盤,就是謝霆鋒扮演的角色突然成為幕後的黑手。這種大翻盤造成該片大量情節無法自圓其說了——細心的觀眾已經羅列出了大量論據,筆者不再贅言。這種創作手法,本身便說明編劇導演對故事的不自信來——試圖通過最後的一次有力的轉折來增加故事的可看性與戲劇性來。殊不知,這種建立在「不合情理」的構建上的故事,只能造成功虧一簣的後果。
看透這些,我們便會發現,這部所謂的懸疑片,實際上懸疑的技巧十分低級,甚至於最終把自己繞進去了,產生了大量的無法自圓其說的情節。懸疑電影,說白了,就是跟觀眾鬥智商呢。這種鬥,編劇有得天獨厚的優勢,因為編劇負責設置圈套,觀眾只是自願鑽進去然後找出路罷了,編劇怎麼編織圈套,觀眾第一次走,都得怎麼跟著鑽。繞的彎子越大,觀眾好像就覺得越過癮一樣。但是,一旦當觀眾觀影結束,回頭看這些圈套的時候才會發現,這裡、那裡,都是設計的不合理的。遇到像《消失的子彈》這種故弄玄虛的編劇導演,只能自己設計套子,把自己繞迷糊了。
最後說說影片的情懷問題。
有情懷的懸疑片,是拿著針線繞來繞去的,最後織出一個十字繡來。而《消失的子彈》無論怎麼織,都只是一堆爛線頭。也就是說,《消失的子彈》沒有通過紛繁複雜的懸疑故事地拼湊編織出一個有情懷的電影來。整部影片,最能體現情懷的地方,應該是劇中劉青雲扮演的角色與江一燕扮演的角色之間的對話,說壞人是做了壞事的好人云雲。很明顯,這句話無法托起整部電影。就好比,2011年的《密室2》一樣,最後的壞蛋來了一句,「我其實也是個試管嬰兒」。整部電影的人物爭鬥,缺少一個明確有效的核心理念,因此,整部電影也喪失了最核心的理念,故事是有了,但沒有理念,好比行屍有了,但沒精氣神,無論怎麼折騰,它只能是個走肉。
筆者倒是認為,故事其實是可能具備了情懷的。謝霆鋒扮演的角色與劉青雲扮演的角色二人把真兇目標對準頂頭上司的時候,其實最可能出現情懷。一個事情,當你查到沒法再查的時候,應該怎樣?香港的某部警匪片中出現過這種情節。因此,《消失的子彈》實際上在原封不動地照搬那部電影的敘事邏輯。但它又不安心於,讓故事的主人公去反抗上司,因此試圖造成更大的轉折出來。才出現了手捏的謝霆鋒扮演的角色是幕後真兇的大翻盤出來。這種翻盤,使故事喪失了走向有情懷的一個很好的機會。到最後,那句壞人只是做了壞事的好人,難免造作,牽強附會。
綜上所述,筆者認為《消失的子彈》無疑是一部手捏痕跡太重,處處透露著矯揉造作的沒有情懷的偽懸疑電影。
看過本文,還想繼續討論點電影話題的讀家,可以加這個群:240707214
看過本文,想看看筆者視訊的,可以點這個地址,電影一週酣第三十一期的節目,在貧民窟裡邊錄製的:
http://v.ku6.com/show/FkGEm1s-Jf7jyGob-vc0zA...html
  舉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