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黑暗騎士:黎明昇起--The Dark Knight Rises

蝙蝠侠黑暗骑士崛起/蝙蝠侠前传黑暗骑士崛起/黑暗骑士黎明升起(台)

8.4 / 1,832,404人    164分鐘

導演: 克里斯多福諾蘭
演員: 克里斯汀貝爾 安海瑟薇 連恩尼遜 喬瑟夫高登李維 湯姆哈迪 蓋瑞歐德曼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夢魘馬戲團

2012-08-28 07:13:12

《黑暗騎士崛起》:和不朽的一步之遙

************這篇影評可能有雷************

英雄
最後,蝙蝠俠終於成為了歌潭的英雄。在《開戰時刻》和《黑暗騎士》里,他都沒有這個待遇。我對於《黑暗騎士崛起》的最大期望,就是想看到諾蘭用一種什麼樣的方式,去抹平個人與體制的矛盾點,真正把蝙蝠俠塑造成公開而公認的偉大英雄;而我也相信,三部曲的結尾,需要這樣的昇華。
在法律體制里,蝙蝠俠是異類;在政府謊言裡,蝙蝠俠是惡魔。我事先可能想過無數複雜,繁瑣或者不可行的方案,來達成蝙蝠俠與歌潭市人民的最終和解,來樹立蝙蝠俠最終的完美形象。而諾蘭最終選擇的,是最簡單的一種:死亡。
是的,就彷彿在《達文西密碼》的最後得知「蘋果」這個解碼那樣,這個答案聽來匪夷所思,卻又順利成章。死者為大,蓋棺定論,歷史學家可以分析功過,只要功大於過甚至功過相抵,一切對他曾經的質疑和責難都會煙飛雲散,人們對於逝者,只保持唯一的,也是最基礎的敬意。
於是他們為蝙蝠俠樹立了雕像,他們把蝙蝠俠作為歌潭的傳奇,警局的蝙蝠燈復原如初。然而,用死亡來歸結所有的衝突終究只是討巧的辦法,凌駕於法律之上但能夠與法律力量相合作的民間英雄,還是沒有在漫長的三部曲里,找到和體制的契合點。
或許這個問題難度太大,或許諾蘭自己也不全相信體制擁有這樣的能力。布雷克最後扔掉警徽,拋棄體制做了羅賓,這在歡呼的漫畫迷眼裡,是下一個傳奇傳承的開始,但或許,在我看來,則意味著宿命和悲劇的再度輪迴。
布魯斯•韋恩本人雖然沒有死,但是「蝙蝠俠」這個身份,卻只能靠自己的死亡來完成救贖。《黑暗騎士崛起》的結尾震撼的我熱淚盈眶,歡呼鼓掌,但是冷靜下來,只感到默然的絕望和失落。導演如諾蘭也不能解決這個超級英雄的終極悖論,恐怕以後,也不會再有人能夠捧起衣缽。

三層境界
在我看來,最早以「反派」形象出現在人們視野裡的人物,大體可以分為三個境界。首先,小丑眼裡的那些「低級犯罪」,僅僅為了錢不加任何掩飾的犯罪,根本談不上境界可言。有境界的犯罪者,他們的目的,說到底都是改變體制,改變世界。
第三層境界,能具備一個可以自圓其說的理論,然後在這個理論的包裝,激勵或者說名義之下,要嘛為了理想主義,要嘛為了個人私利而從事犯罪活動的反派們。影武者聯盟自然就屬於這一層境界。他們拿出被蠻族毀滅的羅馬舉例,他們說今天的毀滅是為了更好的明天,於是儘管他們偏激,殘忍而邪惡,但有理想的人中畢竟值得尊重。
第二層境界,是小丑。他是思想家,他是哲學家,他看透一切,他看空所有。沒有什麼是真實的,沒有什麼是美好的,善惡,正邪,是非都不過是相對之分,社會的體制,運行的規則都不過是一部份人強加給另一部份人的灌輸。於是,最好的世界,一定是沒有規則的無政府式狂歡。小丑是這樣的人:他令我們避之不及,卻又對他的理論心有慼慼。
我本來期望,既然從《開戰時刻》到《黑暗騎士》,核心反派的思想境界是在向上升的,那麼我自然期望貝恩能夠刷新反派的全新高度。而在影片事先的宣傳里,我甚至嗅到了一絲到達第一境界高度的可能。
因為我心目中的第一境界的成功者,他們是孔子,耶穌,釋迦牟尼,默罕默德。只有他們真正改變了體制,改變了世界。而退一步,那些失敗者,也可以因為他們的境界而值得相對程度的尊重,比如拿破崙,甚至毛澤東,甚至希特勒。
貝恩和米蘭達本有機會和我提到的後三個名字並肩,成為一個失敗的第一境界者,可是他們沒有。貝恩在發動革命前就使用了核彈的威脅,使得革命只淪為虛偽的鬧劇;而歌潭在啟動丹特法案八年後,早成為了一座和平安定的城市,忍者大師毀滅歌潭的前提已經不復存在,米蘭達的偏執只是為了復仇。
於是他們不僅達不到第一境界,反而集體倒退到了第三境界。所以《黑暗騎士崛起》自然而然就會因此失色,理固宜然。

人民
人民,群眾,他們在《黑暗騎士崛起》里,意外的缺席。《開戰時刻》里,我看到的是掙紮在窮苦和生存線上的絕望人民,《黑暗騎士》里,我看到他們大部份時間裡的人性卑劣和最後剎那的綻放輝煌。而這一切,在貝恩發動所謂的階級革命的情節里,在這個最需要人民反應的故事裡,人民卻都消失了。
貝恩走進毀於一旦的橄欖球場發表演說激勵革命,萬人的體育場除了呆滯沒有其他聲音。貝恩號召大家掠奪富人,出馬的依舊是他的傭兵而並非人民。稻草人做法官開始批鬥審判,周圍叫好的依舊是拿著槍的傭兵。
而影片裡正義的陣營,同樣沒有人民存在。打敗貝恩集團的主力,是那些英勇無畏的警察;決戰的關頭,依靠的是蝙蝠俠,貓女,戈登,福克斯的通力合作和蝙蝠俠的自我犧牲;甚至於最後,蝙蝠俠的銅像落成,居然是在室內,周圍鼓掌的,也都是達官貴人。
為什麼聽不見一點人民的呼聲?諾蘭是否認為,貓女姐妹二人就能代表歌潭人民對於貝恩的「革命」和對於蝙蝠俠的態度?這樣就足夠了嗎?這就彷彿一個運行推演精密的沙盤,缺失了觀眾反應一環,到頭來真實性會大打折扣,淪為無根之木,無源之水,同時,沒有人民只有雇用爪牙的革命,又叫什麼革命。影片裡的殺富,批鬥,鎮壓,都只變為自說自話,淪為兒戲。
而且如果這樣,蝙蝠俠最終成為了官方承認的英雄有了交代,那麼他是否成為了人民的英雄這一點又成為懸案而不可知。因為從《開戰時刻》和《黑暗騎士》里人民對於蝙蝠俠的態度來看,蝙蝠俠到死,還沒有真正成為人民的英雄。
這些問題,或許再給諾蘭半個小時,讓他把電影勇敢擴充到三個小時以上,或許能夠得到解決。然而也許更可怕的是,諾蘭不願或者不敢深談這個問題,因為這觸及到了根本的意識形態爭端,來到了橫豎都有警戒的敏感領域,所以寧願選擇隔靴搔癢。

影片本身
提出這麼多失望,說到底還是對於諾蘭寄望過深,有了《開戰時刻》到《黑暗騎士》,所有人都希望諾蘭能夠更進一步,哪怕不把他當作神靈,也不妨礙自己把對於一部嚴肅電影的全部希望寄託在《黑暗騎士崛起》身上。還是那句話,以傳世經典的標準進行慘無人道的嚴格要求,這是宴處這個諾蘭蝙蝠俠忠實粉絲的愛之深責之切。
如果回到電影本身上來,《黑暗騎士崛起》的高水準無可指摘。達不到期望標準的,大多是些關心的人寥寥無幾的瑕疵。比如我就希望諾蘭在前一小時的鋪墊文戲裡多用點平行蒙太奇,就像他在《黑暗騎士》里做的那樣。《黑暗騎士崛起》的文戲做的有些笨拙機械,金剛怒目,一本正經過度,以致於有「冗長」的批評。然後是兩處略顯沒法解釋的邏輯斷裂:
韋恩爬出監獄後如何回到被封鎖的歌潭市,和貝恩為何對於警察的處理如此寬鬆,以致於被關在下水道的警察主力還有水和食物。除此,在整個觀影過程中,恐怕已經無懈可擊。
至於米蘭達的反轉,其實雖然是要達到驚艷的效果,但實際上也的確是必然之舉。因為在出手跳反之前,歌迪亞扮演的角色,在劇情中的存在必要性恐怕還不如《龍門飛甲》里
的范曉萱。再說,諾蘭的故事邏輯,一向是明處的敵人永遠不會是最終的敵人,從稻草人和忍者大師,從小丑和雙面人,再到這裡的貝恩和米蘭達,諾蘭的故事一向如此。
《黑暗騎士崛起》無論如何,都是必需要在高規格,高配置的影院才能夠享受的完美盛宴。它的攝影,音效,配樂,剪輯,畫面的構圖和動感,節奏的張弛有度,都在電影藝術在技術精緻度上的突破和自我刷新。影片放映結束,全場的掌聲與歡呼,就是最好的明證。
離開電影院的時候,我才會悵然若失的明白:電影史罕有這樣完美而令人心生敬意的三部曲。有這樣的感嘆,那麼之前所有的失落都可以拋卻腦後,從而可以全心全意計劃著,下一次再回到電影院裡,重新和《黑暗騎士崛起》相約的時刻。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