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黑暗騎士:黎明昇起--The Dark Knight Rises

蝙蝠侠黑暗骑士崛起/蝙蝠侠前传黑暗骑士崛起/黑暗骑士黎明升起(台)

8.4 / 1,825,676人    164分鐘

導演: 克里斯多福諾蘭
演員: 克里斯汀貝爾 安海瑟薇 連恩尼遜 喬瑟夫高登李維 湯姆哈迪 蓋瑞歐德曼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比黑更黑

2012-08-29 17:08:10

想說的話已結束,想看的風景正開始


本著導演and電影真愛粉高標準嚴要求的心態,先說不好的地方。

之前看到有人噴這部完結篇拍得太過平淡無聊中途想睡覺,還有些疑惑,事實證明恰恰相反。諾蘭本就是省鏡頭的人,比起某些超級英雄片前面大段大段的背景+生活化鋪墊,TDKR算是上來就先暴力一把,之後偷搶抓掐各種衝突不斷,完全沒有鬆懈之處。但也正因為如此,給人一種小高潮過於密集,大高潮反而不明顯的感覺,峰迴路轉的巨大震撼是沒有的。這一點上,它真心做的不如TDK可觀。
而因為這一部的角色太多,群戲太分散,導演想要了結和表達的資訊和情感份量太大,整個電影都在一種隱忍的厚積薄發中進行,後期反擊遠比前期壓抑時間要短。當然諾蘭的長項就是控制電影節奏,如此調度也並未失控。只是對於沒看過前兩部的觀眾來說,情感共鳴的力度上難以適應,對這些密集的交代未必有興趣;對於看過前兩部的觀眾來說,最後一部的風格變化又略有落差,沒有敘事的迷局也沒有成長的時髦——如果說Begins是緊促激昂的戰歌,TDK是黑暗悲涼、繁複迂迴的交響樂,那TDKR就是帶著過往回憶娓娓道來的敘事詩,不緊不慢地映照到哥譚市的每處角落,告訴我們舊事的湮滅和新生的開始。論三者觀影快感,對不同人來說差異會非常大。
更多結構上的吹毛求疵不提,推薦這篇:http://www.douban.com/note/233758013/
時隔數年的期待,到底會充滿各種苛求與比較。

然後想說的,是這三部曲系列中我所理解諾蘭探討的東西。
第一部Begins是非常典型的超級英雄煉成史,除了batman被真實系普通化外,最大特色是導演在主角的成長中探討了「戰勝自我」的命題。正義理想許多人都有,但貫徹理想需要覺悟,應覺悟到何種地步,至少先戰勝自己最恐懼的事物——布魯斯韋恩站在蝙蝠洞中接受黑暗的洗禮,感受耳邊風聲捲起無數悉悉索索揮動暗翼的生物氣息,那一幕的象徵意義給我印象真的很深,童年的陰影和記憶的拷問撲面而來。這些都是常人終其一生無法克服的東西,而英雄註定要能人所不能。
而第二部TDK的網狀敘事更懸疑也更緊張:白騎士哈維鄧特所代表的人性兩面,正邪其實就在一念之間;小丑所代表的極端化混亂,對人心帶來無法停止的腐蝕;蝙蝠俠代表的希臘式悲劇,隱藏自我背負他人換來理想的實現。這些都是已被影迷們討論過無數次的命題,足夠有趣又不失通俗。
小丑之所以是無數人懷念的反派,在我看來並非這角色多麼有個性魅力。觀眾嚮往他,因為他像徵的混沌、瘋狂和無目的性之惡,曾在短期內具有開外掛一般摧枯拉朽的破壞力,刷到了足夠的時髦值——沒有章法的對手往往最難對付,任何時代都無法避免看到規則被粉碎、信仰被顛覆,但心中一切皆不存在也就無所畏懼。
可這樣的力量終歸要被捲回人類社會集體的漩渦之中,回到它的正軌。小丑為什麼失敗?他真正的失敗不是被蝙蝠俠擒獲,而是直到最後,他也沒能在那兩艘船上空看見夢想中的煙火——有人覺得這樣的安排是諾蘭太甜了,我卻覺得再合理不過。借用網路上一位影迷的設想來舉例:如果當時小醜的裝置安排,是在每位乘客的座位下都安裝一個起爆按鍵,一旦按下開關的人超過半數,對面的船就會爆炸——這樣一來,必定會看到他想要的人間煉獄。可惜他還不夠聰明,不夠了解人類。
沒錯,人性中皆有惡之一面,尤其自保的生死關頭,誰也無法預料。可人也是群居的生物,被規章所限制,被道德所束縛,被秩序所統一,他們早已習慣用各種法則來約束自己,他們很難脫離社會而生存。那兩艘船上都只有一個起爆器,需要有人在眾目睽睽之下站出來,成為另一條船所有人的劊子手——誰肯隻身冒這樣的險?誰會想做這樣的出頭鳥?死亡固然可怕,但世上多得是比死更寒冷的東西,單是社會輿論就能毀掉一個人的一生,當眾作惡得需要多大的勇氣?如果說冷靜的囚犯設計扔掉起爆器是人性兩面中善的一方得以閃耀,那麼懦弱的市民把起爆器拿起又放回去就是社會意識給他套上的枷鎖最終阻止了他泯滅道德。不是誰都像蝙蝠俠或小丑,以一己之力對抗群體習慣和社會準則,即使在體系嚴重崩潰的時候,曾建立起的秩序也殘留著它的桎梏力量,總會再度讓人們團結起來。小醜的失敗,是只知自私之惡,不知自律之本。一度我也覺得爆炸必然會發生,但細細想來,才更確信混亂之力無法穩定的根性。這是整個蝙蝠俠系列中我最喜歡的主旨表達之一。(真不愧是在心理測試中做出「守序中立」屬性的自己啊)

到了TDKR,也許是前作高度太難跨越,我原本以為這一部大概會徹底將拯救的重擔交還於市民群眾,突出整個集體反抗的力量,batman不再是孤膽英雄。但果然我忘記了這終究是部super hero電影……在高譚被貝恩掌握之際,蝙蝠俠依然是唯一的希望之光,必須由他先衝破前路,那些拼命的警察和靈巧的孩子才會前赴後繼。這種空白感很是遺憾,感覺高譚終究是個令人放心不下的城市。好在這是部龐大的群戲,不少角色都有相當的存在感,他們作出的努力也不會被輕易忘懷——倒是警察副局長的逆轉和犧牲讓我意外,最終章果然比想像還要更溫柔些。
總覺得這次,諾蘭徹底放棄了去著意探討某種「深度」,整個故事就是一位遲暮英雄執著於理想發起最後衝鋒的歷程,既不拷問人性,也不嘲笑正義,雖然加入了些對體制的影射和諷刺,但一切最終都為蝙蝠俠形象而服務。整部影片敘事平穩,一切順理成章的老套,最精心準備的心理高潮必須是batman領悟到「你拋棄恐懼,加速成長,但恐懼會帶給你力量」,與前作呼應,伴著張力十足的BGM作出新的理念詮釋,由洞口爬出生天,鏡頭煽情至極。
至於交還權力於群眾的弊端、貧富階級不可調和的矛盾、偏執正義還是回歸自我,這些主題很可惜都是蜻蜓點水,一閃而過,最終成為英雄傳說的點綴。TDKR的意義,在於為諾蘭的蝙蝠俠系列劃上一個完整的句號——正在老去的他、陷入絕望的他、不肯放棄的他,如何死灰復燃,如何所向披靡,如何找到新的繼承對象,如何為自己執念的城市付出全部,如何與摯愛的人們沉默地告別,如何擁有屬於自己的幸福。我們喜愛蝙蝠俠系列,不僅僅出於電影本身的優秀,還因為它給予了世人一個最可想像和觸碰的、近乎真實的、凡人蛻變為super hero的夢想。正義是多麼虛無的東西,成為群眾的保護神是多麼可笑的想法,不用殺傷性武器保護世界是多麼天真的原則,重視他人多過自我安危是多麼荒謬的高度。沒有誰能拯救每一個人,沒有誰能滿足每一股慾望,沒有誰能做到讓一切都完美。但總有一些人,明知不可能而能,明知不可為而為,明知將赴死而死。他們向著永遠也無法到達的巔峰攀越,而這樣的他們,或許能挽救生命,或許能貫穿歷史,或許能改變世界——因而,被喚作英雄。
那麼,回歸batman這個人物本身也許是描繪結局唯一的也是最好的方式。沒有錯綜深邃,卻是細膩豐富,或許蝙蝠粉們會有缺失,但也足以感受到影片中濃濃的誠意。

好,從現在開始,掉書袋部份結束,花痴讚美模式ON。

導演大人堅持不做3D這一點真是很感動,以我的印象來說,進過電影院的此類電影除了《阿凡達》和《馴龍記》外3D技術幾乎都是雞肋,哦,忘了還有《龍門飛甲》……TDKR那膠片鏡頭感美得要死,真沒想到高譚市能拍得如此蒼涼而綺麗。
略微發福的小指頭叔、愈發像猴兒的Owen、依舊妖嬈的贖罪洛麗塔、還有好多熟人臉。連稻草人墨菲都莫名地現身跑了一回龍套,讓我忍不住喊一聲諾蘭大手你真是太大手。
貝爾的容顏,即使滄桑殘損也有種讓人心疼的孤傲和冰冷窒息的英俊,演這種天煞孤星真是再好沒有。不過這部沒有他花花公子掩飾外皮的表演,略可惜。
我知道很多人都覺得超級英雄那些緊身衣裝備不是太難看就是太喜感,其實我也這麼想(抓頭)。但老爺是個例外,我真心實意的說是個例外。燈光熄滅,警員輕呼,蝙蝠俠第一次重回夜幕之下,死神旗幟一般的披風,閃爍著黑鐵般華麗光澤的護甲,夜色中凌厲張揚又低調奢華的線條,誰、敢、說、不、時、髦。
蝙蝠戰車和摩托,和復聯那幫人一比多麼窮酸的裝備,可放在諾蘭這裡就是能拍得無比拉風無比狂霸酷帥拽。看貓女的小翹臀跟著車身一起旋轉,閃不死你。
老爺這次其實福利很多,美女一個接一個投懷送抱,主動推倒,你之前幾時見過貝爾有這等好運氣。當然天生一張反派or精神分裂女主角臉蛋的瑪麗昂姐姐告訴我們,女友總是別人的——好在這次老爺很渣地同時一人把倆妹,於是還有位漂亮又能打的備胎。
這部的感情戲互動其實相當不夠深入,一個像是感激+sex的催化,一個像是進展良好的對手兼拍檔。不過本版的貓女性格跟老爺倒算互補,安妮海瑟薇沒有演出真正的妖嬈與媚氣,卻演出了倔強女人墮入情網的瞬間,以及足夠的幹練敏捷聰慧狡黠。Batman的靈魂永遠是孤獨的,瑞秋不能真正認同他,貓女也還未真正理解他。但一個真正愛他並適合照顧他的人,總會給予他可以停泊的幸福吧。就當是導演慈悲。
本片的最大萌神還是各種爺爺們。老爺你真的很有爺爺緣啊招到的每一個都是極品,還天天操心你娶不到媳婦生不了娃。老黑人的調侃冷感諧趣,管家的關懷細膩雋永,還有漸漸衰弱的戈登警長,oldman大叔不管怎樣都英俊得一塌糊塗,雖然被虐嚴重也在醫院耍了把時髦動作戲,好感動。憑什麼說諾蘭根本不會塑造角色,明明一個個特色各異,令其行為完全為劇情服務,創作重心不在他們性格剖析上就叫不會塑造角色嗎?哼!
對囧瑟夫同學的愛終於又回來了,這個樸克臉演得意外妥貼,眼睛裡有被體制壓抑的冷漠,與行動力展現的熱情同時存在,和戈登的互動間火花蹭蹭冒。羅賓誕生的那個剎那真是不能更燃,雖然好像沒留下啥錢財了,孩子你自個保重啊。
反派當然是沒有前作棒的,兩個感覺本質都是實心眼+死心眼。但是那個監獄裡的故事還是編得相當不錯,與前作銜接起來更有感染力,米蘭達和貝恩是個有趣的CP啊,要不是戲份太少估計也可催淚一把。爬出洞穴的那個小姑娘演員選得真好。
貝恩和老爺的水下拳擊賽看起來真疼,真的好疼。動作確實……略喜感,但背上那一下看著還是好疼。老爺你的喘息聲各種意義上都是對人類的折磨。
忍者大師還魂的時候我笑了。這是系列最後的嘉年華,就像稻草人一樣每個傢伙都要出來露一露臉的嘛。
還有黑夜與星空、街燈與城市、崩裂的地面與昏黃的煙塵、潮濕的雨與漠然的雪、老爺佇立在高處沉默的視線、蝙蝠戰車騰空而起的轟隆聲、披風在空氣中劃出遮蔽一切的結界、貓女和摩託一同飛舞的優美身姿、幼小米蘭達回頭望向保護者的一眼、沒有家門鑰匙的布魯斯韋恩少爺、球場上孩童稚嫩的歌聲如旗飄揚、離開監獄洞穴前身畔飛出的蝙蝠群、兩手空空衝向人群的制服警察、大橋上用火焰煉製的蝙蝠標誌、一句告別「Not everything,not yet」、目送傳奇在水面逐漸遠去的面具臉青年、新的影子啟動水下沉睡的鋼鐵壁壘、管家爺爺墓前悄然決堤的淚水、回憶中為少年韋恩披上衣裳的溫和探長、以及佛羅倫斯那個明媚的午間,老者看見的男人和女人。
這是結束,也是開始,rise or die。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