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搜索--Caught in the Web

搜索/CaughtintheWeb

6.5 / 1,097人    117分鐘

導演: 陳凱歌
演員: 趙又廷 高圓圓 姚晨 王學圻 陳紅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Elle求自由解放

2012-09-01 04:01:56

是誰逼死了葉藍秋?

************這篇影評可能有雷************

       一個妙齡女郎,在一個普通的清晨,洗完澡,像平時那樣稱了體重,穿戴齊整,套裝,捲髮,紅唇,價格不菲的墨鏡,準備出門上班,路上順便續一下自己的醫保。看到這我真的認為,這是個靠老闆上位的小三開始了自己風光而又虛榮的一天。
       準備續醫保的女郎卻意外拿到了淋巴癌晚期的診斷證明。她第一反應是,這事弄錯了。直到和醫生反覆確認後,恍恍惚惚地出了醫院,踏上了一輛通往公司的公交車。車上的她逆方向而坐,看著窗外,這個世界彷彿一下慢了起來。父親死得早,母親改嫁,如今似乎正是好生活將要開始得時候,怎麼會得了癌症,倒霉事怎麼統統落到了我的頭上諸如此類的人生感慨灌進了她的腦袋,或者,乾脆就是一片空白。
       直到,公交車售票員乾脆地道又帶著一絲鄙夷的聲音慢悠悠地飄進了葉藍秋的耳朵:「說你呢,墨鏡姐,給這位老大爺讓個座!怎麼這樣啊!」
       或許是心情低沉產生的逆反效應和自知與這個世界告別的時間越來越近而萌生的破罐破摔的心態,葉藍秋莫名其妙地頂撞了這個關於道德的常理:「我哪兒樣了?我怎麼了?」
       然後這兩句話,可能就這麼貫穿在了她剩餘不多的日子裡。
       這時候,售票員同志明顯熱血沸騰了,揚言不讓座就把她轟下去。劇情又一次狗血起來,葉藍秋纖纖玉手一抬,拍了拍大腿,「要坐,坐這兒。」
       好嘛,這可是真正捅了諸位道德衛士的肺管子,公交車上一片歡騰。連這位自稱被調戲的倚老賣老者瞬間變成可憐的受害者,要車上的大傢伙兒評評理,另外的道德裁判們更是群起而攻之。而這一切被同一輛車上的電視台實習記者楊佳琪偷偷用手機拍了下來,繼而成為了她頂頭上司陳若兮的一把猛料在電視和網路上瘋狂流傳。 這時候的葉藍秋才知禍從口出的滋味是多麼難受,她從一個普通人變成了人人喊打的過街老鼠,只好躲了起來。
        社會新聞記者陳若兮,抓住這塊猛料,推新聞,做專題,掀起了巨大的社會反響,成了電視台的名人,台領導的得力幹將。這個新聞不再是新聞,而是個看點,是人們茶餘飯後必不可少的談資,也是她讓葉藍秋變成了家喻戶曉得公眾人物。一個小記者,無非是抱著所謂新聞人的素質,決定還原社會事情的真相,可是卻一步步將事情的真相越描越黑,甚至堅決不曝當事人道歉的視訊。折騰到歡,最低不過是個天天為男朋友做三明治的渴望安定的女人,盡其所能想攢一套首付。
        葉藍秋的老闆沈流舒,上市公司老闆,打著「瘦得楚楚動人的」秘書葉藍秋的主意,企圖用一百萬收賣這顆脆弱的心,想帶「小葉一起出出差」,「請假之後手機不許關」。他在辦公室安慰秘書被推門進來的老婆撞個正著,卻對此沒有一句解釋,而是頗為大牌地甩下了」我看上的女人還用偷「這種豪言壯語。最後對著一張蒼白的離婚協議,不知沈總是否還視「成功」為人生至寶。
        沈流舒的結髮妻子莫小渝,冒充觀眾打電話到電視台,成功把葉藍秋塑造成了人人喊打的小三,結果賠了老公幾千萬的生意,為自己的婚姻埋下了一顆定時炸彈。丈夫有出軌的痕跡,她不能追問;因為想打垮想像敵做了傻事而在經濟上被攔腰斬斷,她不能反抗;因為想挽救婚姻被偵查似的跟蹤拍照,她不能抱怨。我看到的,是一個為丈夫養胃熬粥十幾年如一日的女人,為挽救他的生意在人前強顏歡笑人後流淚的女人,還是一個細緻按吩咐把穿過的鞋默默放進鞋櫃的女人。
        沈流舒的二秘唐小華,弄巧成拙地搞臭了葉藍秋,賠了公司名譽,跌了股價,最後自己上位成了董事長助理。最諷刺的是,最後竟然是她口口聲聲質問陳若兮「作為一個媒體人,動用公共資源,公報私仇,逼人致死。這樣的人不該受到懲罰嗎?" 這時候,真的很難分清到底誰是逼死葉藍秋的始作俑者。
        葉藍秋問,我是妓女強盜殺人犯嗎?我到底怎麼了?
        我想問,到底是誰逼死了葉藍秋?
        是想挖猛料不顧底線的社會新聞記者,是欲潛規則不惜花錢買色的公司老闆,是為維護婚姻不擇手段的大奶,是嫉妒橫生幸災樂禍的競爭對手,還是你,是我,是網路暴民,還是這個社會上無數自封的道德裁判?媒體是一種權力,但任何權力都可能演變成暴力。當傳媒的至高目標是發行量和收視率,這就不能不與世俗民眾構成一種互為資源,互相塑造的不良關係。這種關係所形成的加速運動,幾乎任何力量都難以抵擋。」它每時每刻拼湊著淺薄的道義,隨意的證據,失控的情緒,顛倒的輕重,鼓動起一次次規模龐大的視聽災難,又開啟著一輪輪更焦渴的耳目慾望。在這種情況下,我們該向誰求助呢?今天有一個葉藍秋,明天將有另一個,另十個,幾百個。求助於民眾的自我禁忌?求助於媒體的良知復甦?還是求助於政府的疏導勸告?
        有時候,這個社會真的不需要太多道德裁判,不是用不著,而是太多了,真的會出事。
          舉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