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Homo sapiens

2012-09-03 07:37:25

生命 • 青春 • 理想 • 現實

************這篇影評可能有雷************

        當基廷出現在校園中時,他們的命運之路已註定要發生轉折了。在刻板而傳統的威爾頓,他又重新點燃了他們生命中的激情。雖然偷天火的普羅米修斯最終離開,但是火種已留在了這幫男孩們的心中。

【死亡詩社】

    這是一個違禁的組織,用Keating的話來說:「我想目前的校方人員不會喜歡那個組織的(I doubt the present administration would look too favorably upon that)。」在印第安人狹小的山洞裡集會,身體受到約束,心靈卻可自由徜徉。這是靈魂的避難所,生命的復甦地。「在那恍惚的時刻,我們讓詩發揮它的魔力……精神飛揚,女人昏眩,神也在此時誕生。(And in the enchantment of the moment, we』d let poetry work its magic. Spirits soared, women swooned and gods were created.)」七個男生,七位死亡詩人,讓已乾涸的激情重新流淌。

【死亡詩人】

    為什麼要叫死亡詩社?為什麼要自稱死亡詩人?這對於我一直是個難以回答的問題。直到那天,翻開《野草》,看到《題辭》中的這樣一段話:「過去的生命已經死亡。我對於這死亡有大歡喜,因為我藉此知道它曾經存活。死亡的生命已經腐朽。我對於這腐朽有大歡喜,因為我藉此知道它還非空虛。」魯迅先生,他肯定不知道,他替我解答了這個問題。

【尼爾(Neil)】

    他的優秀是顯而易見的。全A的學生,熱情,開朗,自信,有領導力,用後來校長Mr. Nolan的話說就是「威爾頓最優秀的之一(one of Welton’s best)」。可越優秀就越有自己的苦惱。他永遠是父親的乖兒子,跟父親的對話就像是士兵與將軍的對話,回答永遠是「Yes, sir.」,不可能出現一個「No」字。他的感受,他父親不管;他的命運,他父親已為他寫好:考上哈佛,然後當一位受人尊敬的醫生。直到他發現自己真正的興趣是演戲。於是好學生便開始干「壞」事。他以父母和校長的名義寫了介紹信,瞞著他們,參加《仲夏夜之夢》的排練。《仲夏夜之夢》上演,他獲得了很大成功。在舞台上,當他表演著小精靈Puck時,他的生命才真正是為自己活的。可這一切畢竟都是夢境,當從夢中醒來,他坐在家裡,接受著父親的訓斥時,他知道,這一切都結束了。他結束了自己的生命,大概是因為,他知道,他已經真正地活過。

    死亡是對現實的逃避,而Neil最大的問題,就是他不敢面對現實。當Keating讓他告訴父親自己的想法時,他不敢,他還沒有嘗試過就已斷定父親不會接受他的想法。而舞台,是他逃避現實的方法。當他知道這一點他也不可能再做到時,對於他,最好的歸宿,就是死亡。

【查理(Charlie)】

    在死亡詩人中,他最不羈。蔑視習慣,反叛傳統,這一點他一出場你就能看出來。他特立獨行,不隨波逐流,敢於挑戰權威。Keating的第一節課,去陳列室時,他最後一個慢慢悠悠走出來,又靠在牆上,游離在人群之外。而第二節課,又是他第一個撕下課本上的序言。在中庭,Keating要求學生們找到自己的步伐時,他卻靠在牆上不動,「練習不行走的權利(exercising the right not to walk)」。而作為死亡詩人的最大膽行為,就是在校報上偷偷插入了一篇文章,要求學校招收女生。說實話,這是個費力不討好的工作。其他死亡詩人反對,因為這對於社團意味著麻煩;學校更是不高興,Charlie也因此被Mr. Nolan打了一噸;而Keating也不讚成他的做法,他說「吸取生命的精髓並不意味著被骨頭哽死。有大膽的時候也有謹慎的時候,聰明人知道需要採用哪一種。(Sucking all the marrow out of life doesn』t mean choking on the bone. There’s a time for daring and there’s time for caution, and a wise man understands which is called for.)」

    Charlie是激情的代表,衝動,甚至盲目。可是最後他打叛徒Cameron的那一拳,真是大快人心。

    總感覺Charlie很像拜倫勳爵,無論是長相還是行為。就像拜倫在希臘民族解放運動中犧牲一樣,Charlie也因為打Cameron而被開除。而在山洞中,Charlie還背誦拜倫的「She walks in beauty like the night」,迷倒了Gloria。

【奈克斯(Knox)】

    要不是因為死亡詩社,他也許還在痛苦與憂鬱之間徘徊。對一個已經訂婚的女孩Chris一見鍾情,而那個女孩的未婚夫卻是自己父親好友的兒子Chet。他也許就生活在暗戀的痛苦之中了。可多虧了死亡詩社,多虧了CARPE DIEM,他有勇氣去給Chris打電話,參加Chet辦的舞會,寫詩並當眾念給Chris聽,最終,他和Chris一起去看了Neil主演的《仲夏夜之夢》,在劇場中,他們的手緊緊握在了一起。

    或許,這也是個「仲夏夜之夢」吧。一見鍾情的事情,多少有些衝動和盲目。就像Chris對Knox說的:「你一再說那句話,你連我都不認識。(You say that over and over, you don』t even know me.)」Chris 既然已經訂婚,就說明她已有自己的選擇。可誰知道呢?如果Knox當時也這麼想,而不是carpe diem,他這一生也許就在後悔中度過了。這讓我想起很久以前看的一個故事:一個年輕人去找一個智者請教,智者告訴他「不要怕」;等那個年輕人老了,智者給他的教誨是「不要悔」。「青春是用來揮霍的。」年輕是我們最大的資本。既然我們還擁有青春,為什麼要畏手畏腳、瞻前顧後呢?

【陶德(Todd)】

    Todd一點兒也不優秀。他懦弱,自卑,不起眼,很容易被人忽略,可他卻最能引起我的共鳴,這讓我有時很疑惑。按道理,我應該在優秀而自信的Neil身上找到共同點,或者至少在聰明而溫順的Meeks身上看到自己的影子。可不,我感覺Todd就是我,我就是Todd。唯一不同的是他遇到了Keating,而我遇到了這部電影。

    也許每個人都有兩個「我」吧,就像《化身博士》那部科幻小說中的傑奇和海德。白天別人看見的是「外邊的我」,是好的我;而夜晚,那個內在的我,那個壞的我,就控制住了我自己。表現在外邊的我,自信,隨和,與人為善,熱愛生活;而那個內在的我,卻深深地自卑,玩世不恭,憤世嫉俗,像麥田裡的守望者一樣絕望,甚至痛恨這個世界。

    Todd應該就是那個內在的我吧,只是他沒有表現得那麼激憤。

    他連七個人圍在一起是讀詩都不敢,更不用說表達自己的感情和想法了。上課回答問題,他囁嚅著說不出話;Keating要求寫詩,他寫了又撕撕了又寫,最終還是沒有完成作業。Keating一語道破了他的癥結所在:「Mr. 安德生認為他內心的一切沒有價值又難堪。(Mr. 安德生 thinks that everything inside of him is worthless and embarrassing.)」聽這句話時,我的心在怦怦直跳,這就是我的問題!再Keating的強迫和誘導之下,Todd寫出了令全教室的人都屏息的詩句:「Truth's like a blanket that always leaves your feet cold. You push it, stretch it, it'll never be enough. You kick at it, beat it, it will never cover any of us. From the moment we enter crying to the moment we leave dying, it will cover just your head as you wail and cry and scream! 」在雷鳴般的掌聲中,Todd還是顯得懦弱和自卑,可他眼中,真的有那麼一點激情的火花。

    後來,Todd的生日,在Neil的暗示下,他把父母送的和去年一模一樣的文具組合從屋頂上扔了出去(「世界上第一台無人操縱的文具組合」(the world’s first unmanned flying desk set))。那些散落的紙片,真像一群放飛的白鴿,像被解除了枷鎖的心靈。

    在後來,Neil自殺。Todd在雪地裡嘔吐,哭喊著跑下白雪覆蓋的山坡——就在那裡,同一年的秋天,他們和Neil一起詢問Keating關於死亡詩社的問題。那孤單地走在凍結的湖面上的身影,不能不讓人落淚。

    最後,Keating離開時,是Todd最先站在桌子上,用這種特別的方式送別他們特別的老師。

    影片最後,音樂響起,Todd那堅毅的眼神告訴Keating,也告訴我們,CARPE DIEM,他已懂得。

【米克斯(Meeks)和皮茲(Pitts)】

    Meeks溫順而聰明,但他不像Neil那麼顯眼,他只是溫順地笑著,從頭到尾,一直如此。

    Pitts很高,在山洞中總會撞倒頭。這也許暗示著夢想與現實的衝突:追求夢想,總要付出代價的。

    他們應該也懂得青春與激情的。他們倆偷偷地鼓弄學校禁止的收音機,並在音樂響起時會跳上一曲。CARPE DIEM,他們應該記住了。

【卡麥隆(Cameron)】

    他是叛徒。他向校長告密,出賣了死亡詩社和Keating。

    其實他一開始就沒有被接受。尤其是Charlie,他甚至很鄙視Cameron。

    而在死亡詩人們集會時,他也似乎被孤立。他說的話,得到的不是反駁就是冷笑。這樣的感覺,真的不好。可又是什麼原因讓他被大家排斥呢?或許他真有小人的性格?有時我為他辯解,說他只是太過於現實了。而現在幾乎所有人都太過於現實了。我害怕我自己也變得太過於現實了。我有時會忍不住想,我會不會出賣Keating呢?越想越害怕。人活在現實中的確需要現實點兒,可是……

【基廷(John Keating)】

    老師不是教學的機器。Mr. Keating才是一位真正的老師。可是學校不需要真正的老師。聽聽校長Mr. Nolan與Keating的對話:

Keating:我一向認為教育的理念是學習自我思考。

Mr. Nolan: 在這些孩子這種年紀?想都別想。
          為他們進大學做準備,其他方面順其自然。

Keating: I always thought the idea of education was to learn to think for yourself.

Mr. Nolan: At these boys』age, not on your life.
                 Prepare them for college and the rest will take care of itself.

        Keating代表的是理想,而現實卻不需要理想。

    
    浪漫主義與現實主義的對話發生在Mr. Keating與Mr. McAllister之間:

McAllister:你冒險鼓勵他們成為藝術家,當他們了解自己不是蘭布蘭特、莎士比亞或莫扎特時,他們會為此很你。

Keating:我們談論的不是藝術家,喬治。我們談的是自由思想家。

McAllister:17歲的自由思想家?

Keating:奇怪,我從未將你視為犬儒之徒。

McAllister:不是犬儒,是個現實主義者。讓我看不因愚笨的夢想束縛的心,我就能讓你看見一個快樂的人。

Keating:但唯有在夢中人才能得到真正的自由,以前一直如此,將來依然不變。

McAllister: You take a big risk by encouraging them to be artists, John. When they realize that they are not Rembrandts, Shakespeares or Mozarts, they』ll hate you for it.

Keating: We are not talking artists, George. We are talking free thinkers.

McAllister: Freethinkers at 17?

Keating: Funny. I never pegged you as a cynic.

McAllister: Not a cynic, a realist. Show me the heart unfettered by foolish dreams and I'll show you a happy man.

John Keating: But only in their dreams can men be truly free. Twas always thus, and always thus will be."

McAllister: Tennyson?

John Keating: No, Keating.

    很難說這場小小的辯論誰輸誰贏,而從死亡詩社的結局,誰也不敢說誰輸誰贏。現實與理想的衝突永遠存在,就像傅雷先生所說的:

    幻想是逃避現實,是反抗現實,亦是創造現實。無論是逃避或反抗或創造,總得付代價。
  幻想須從現實出發,現實要受幻想影響,兩者不能獨立。
  因為總得付代價,故必需要犧牲:不是為了幻想犧牲現實,便是為了現實犧牲幻想。
  因為兩者不能獨立,故或者是幻想把現實昇華了變做新的現實;或者是現實把幻想抑滅了始終是平凡庸俗的人生。
    徹底犧牲現實的結果是藝術,把幻想和現實融合得恰到好處亦是藝術;唯有徹底犧牲幻想的結果是一片空虛。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