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諜影行動--Tinker, Tailor, Soldier, Spy

锅匠裁缝士兵间谍/谍影行动(台)/谍网谜踪(港)

7 / 212,636人    127分鐘

導演: 托瑪斯艾佛瑞德森
編劇: 彼得史卓翰
演員: 湯姆哈迪 蓋瑞歐德曼 柯林佛斯 約翰赫特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玄輅

2012-09-04 06:59:06

TTSS:按時間順序整理的情節概要

************這篇影評可能有雷************

寫這篇影評是因為父親大人很喜歡這部片子,但是他表示有些零碎,理解起來有點困難,我就翻了一遍小說又對照著電影看了兩遍整理了一下時間順序。父親大人表示很有用,如果還有其他人看過這篇覺得有所幫助,我就滿足得很了。

本文按實際時間順序寫成,括號內表示影片情節順序。

1、二戰之前,英國情報機構「圓場」建立,即Circle,影片中稱為馬戲團。加入成員包括史邁利、比爾•海頓、珀西•阿勒萊恩、吉姆•普萊多、托比•伊斯特哈斯等。

2、50年代初,比爾•海頓被蘇聯情報機關的頭目卡拉收買,成為雙重間諜。

3、1955年,蘇聯情報機關大清洗。史邁利前去說服回國後很可能會被處死的蘇聯間諜卡拉歸順英國,沒有成功。當時史邁利將刻有妻子安名字的打火機送給他,被卡拉看出他深愛著自己的妻子。卡拉回國後大難不死,東山再起。並利用史邁利對妻子的感情,安排比爾•海頓勾搭安,使史邁利無法冷靜面對真正的內鬼比爾•海頓(影片14)

4、1963年,卡拉派蘇聯間諜波里雅科夫潛伏在英國,任務是與比爾•海頓接頭。

5、不久,圓場的「研究女王」(就是特別擅長研究分析檔案資料的一位女間諜)康妮發現波里雅科夫相當可疑,但她交給珀西•阿勒萊恩和托比•伊斯特哈斯的報告沒有得到重視。(影片⑧)

6、比爾•海頓向陞官心切的珀西•阿勒萊恩介紹了一個情報來源,代號「巫師」(其實不存在此人),波里雅科夫作為巫師的代理人向英國方提供了大量情報(影片⑥)。珀西•阿勒萊恩如獲至寶,申請到專款離開老總單幹(影片③)。他在倫敦租下一所公寓作為和波里雅科夫交換情報的地點。事實上英國得到的都是蘇聯方提供的次品和假貨,而蘇聯方卻從比爾•海頓處得到了大量優質情報,並計劃以英國為橋樑得到最終目的即美國情報。

7、經驗老道的老總發現疑點,獨自整理大量陳年資料,最終把懷疑對象鎖定在五個人身上,並和最信任的間諜,也是比爾•海頓的長年密友吉姆•普萊多一起用鍋匠(珀西•阿勒萊恩),裁縫(比爾•海頓),士兵(羅伊•布蘭德),窮人(托比•伊斯特哈斯),乞丐(喬治•史邁利)作為他們的代號。(影片17)

8、底層間諜里基•塔爾前往香港監視一支蘇聯貿易代表團,重點關注一代表鮑里斯,伺機勸他歸順英國。但里基•塔爾經過反覆斟酌決定放棄(因為鮑里斯真的是間諜,是來引誘英國間諜出洞的)。在他準備回國前,鮑里斯的妻子伊琳娜決定通過他向英國投誠,作為見面禮她透露了一個重要情報,即圓場中有卡拉安插的高層間諜。里基•塔爾發回英國的密電被內鬼看到,卡拉立即行動,拖延時間,撤回蘇聯代表團,殺死鮑里斯,伊琳娜被打昏後偽裝成傷員綁架回國,另一名英國間諜被殺,里基•塔爾被嫁禍,只好逃命(影片12)。

9、1972年,老總派吉姆•普萊多秘密前往匈牙利與一名預備叛逃的將軍碰頭,這名將軍知道誰是英國圓場的內鬼。吉姆•普萊多的行跡被比爾•海頓出賣給卡拉,遭到槍擊。卡拉當時在場(鏡頭給了那個打火機)(影片開頭①)。吉姆雖倖存但遭到嚴刑拷打,因為卡拉想知道英國人對內鬼到底掌握了多少情報。伊琳娜當著吉姆•普萊多的面被槍殺。(影片18)

10、吉姆•普萊多失敗的消息傳到英國,老總大受打擊,一病不起,再加上他必須對此次行動負責,不久退休。珀西•阿勒萊恩接任。史邁利,康妮等一批與老總親近的部下被迫退休(影片②)。老總後來孤獨地在醫院死去。

11、1973年,被蘇聯釋放的吉姆•普萊多隱姓埋名在英國一所鄉下小學當代課教師。和小男孩比爾•洛奇建立了友誼(影片⑩)

12、同時,蒸發數月的里基•塔爾悄悄回到英國(已被圓場視為叛逃間諜),聯繫到了國防大臣拉康,告知他圓場有內鬼(影片④)。

13、拉康找到被珀西•阿勒萊恩排擠的彼得•吉勒姆和已經退休的史邁利負責調查。史邁利在一所小旅館裡開始調查。他倆在老總家裡發現標著五個嫌疑人的西洋棋棋子(影片⑤)。棋子的顏色和身份其實已經暗示了誰是內鬼。

14、史邁利派彼得•吉勒姆搞到老總退休後的離職人員名單,其中可能有妨礙內鬼而被清除的人員。隨後在拜訪康妮時,得知關於波里雅科夫的重要情報(影片⑦)

15、里基•塔爾拜訪史邁利,講述其經歷(影片11)。史邁利推斷內鬼能夠讀到里基•塔爾電報(電報級別很高,只有少數人能讀到)。於是史邁利派彼得•吉勒姆去圓場的檔案庫偷里基•塔爾發電報過來那晚的值班記錄,發現那一頁已經被人撕去。史邁利在彼得•吉勒姆面前洗清了里基•塔爾的罪名(影片13)。

16、在分析圓場資金帳目時,史邁利發現有一筆資金流向可疑,收款人名字是吉姆•普萊多的一個化名。他推斷吉姆•普萊多可能未死(影片⑨)。他找到後者,後者告訴他當時發生的一切(影片16)。

17、史邁利找到吉姆•普萊多出事那天被老總派去值守電報的人員,了解到當時出事的電報到達時是凌晨,除比爾•海頓迅速趕到外沒有人在場。而電報到達後曾有電話到史邁利家中通知,是他的妻子安接的電話。史邁利綜合之前的種種跡象,想到比爾•海頓與安的姦情(影片15)。

18、史邁利向拉康獲得授權後開始抓捕行動(影片19)。
首先,他在飛機場恫嚇嫌疑人中地位最低、也最軟弱的托比•伊斯特哈斯(在老總失勢後倒向珀西的牆頭草),獲得與波里雅科夫接頭的公寓地址(影片20)。
然後,史邁利派里基•塔爾假裝襲擊英國情報站,通知圓場自己已掌握關於內鬼的重要情報。幾位高層嫌疑人在內部開會討論完後,內鬼在第一時間趕到接頭處匯報給波里雅科夫(影片21)。

19、真相大白。

20、比爾•海頓在被送往蘇聯前,向探望他的史邁利解釋自己做間諜的動機,以及與他妻子的關係。

21、比爾•海頓被吉姆•普萊多刺殺。

22、史邁利成為圓場新頭頭,與妻子和好。

下面囉嗦一點背景。
這部電影改編自約翰勒卡雷的同名小說。約翰勒卡雷本人在幾十年里曾經是英國軍情六處的間諜。在他任職期間發生了六名英國間諜投向蘇聯並最終暴露的事件,《鍋匠》就是以此為靈感寫作的。他的著名作品還有《柏林諜影》《完美的間諜》等等,前者也被改編成電影,非常精彩。後者在我的書架上,講的是一對父子間諜的故事,語言優美,結構繁雜,我非常非常喜歡。

勒卡雷的書和007之類光鮮的間諜故事完全不同,他筆下的間諜都是生活在重重壓力下,結局一般也不得善終。反而是最貼近真實的間諜的故事,因為他本人就曾經是這行的。

故事的背景是二戰之後世界新秩序開始建立的時候,老牌強國英國沒落,新勁勢力美國和蘇聯崛起。殖民地逐漸獨立,國際地位一落千丈,英國的沒落給那些仍然懷念舊時代的英國老間諜們帶來了沉重的心理打擊。英國從那時起對美國一直懷著一種複雜的感情,一方面不甘心屈居於下,一方面又不得不對美國惟命是從。相比較大發戰爭財、只在戰爭快結束時才投入的美國,反而是在二戰中與英國人並肩作戰抗擊納粹、戰後又有足夠實力抗衡美國的蘇聯在感情上更為親近。這是比爾海頓選擇叛變的根本動機。影片裡大家高唱英國國歌,彼得背誦英國詩歌等等都是表現這種情緒的手法。

電影比小說刪減了很多情節,也加了很多細節方便理解。
原著本來是從小男孩比爾洛奇偷偷觀察新來的老師吉姆普萊多開始的。英國鄉村的田園氛圍,和吉姆普萊多之前的驚心動魄的經歷形成了鮮明的對比。但是電影只有兩小時篇幅,來不及這麼慢火燉,所以直接從吉姆遭到槍擊切入,也打亂了之後小說的順序。槍擊事件比小說的詳細,編劇加了很多想像,比如抱孩子的婦女表現其殘酷,打火機鏡頭暗示卡拉在場等等。

加的細節中最重要的是史邁利換眼鏡的部份。凡是他回憶的部份,都是金色玳瑁鏡框;凡是他退休之後在實際中發生的故事,都是黑色鏡框。

電影裡原創的場景,最出彩的就是那場聖誕舞會。舞會上所有角色之間的牽連、情緒都在其中。比如老總對珀西的不滿,比爾海頓與吉姆普萊多、與安之間的感情等等。約翰勒卡雷本人在其中有客串(那個白鬍子白髮的老爺爺),和大家一起唱蘇聯國歌。電影很需要用這種集合所有人的場景表現一下各個角色表面下的真實關係。

電影中有兩對同性戀人。一對是與小說中一樣,比爾海頓與吉姆普萊多。二十多年的戀人,而最後一個出賣了另一個導致他被槍擊,後者刺殺了前者。另一對是小說中沒有的,彼得與他的不知名戀人。電影中是史邁利提醒彼得儘快處理自己可能被對手抓把柄的關係,他與一位男子告別。估計電影是為了表現間諜在私人感情上身不由己,而小說中彼得是異性戀,有一位喜歡音樂的女朋友,在《史麥利的人馬》中還結了婚,婚姻幸福。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