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黑暗騎士:黎明昇起--The Dark Knight Rises

蝙蝠侠黑暗骑士崛起/蝙蝠侠前传黑暗骑士崛起/黑暗骑士黎明升起(台)

8.4 / 1,829,396人    164分鐘

導演: 克里斯多福諾蘭
演員: 克里斯汀貝爾 安海瑟薇 連恩尼遜 喬瑟夫高登李維 湯姆哈迪 蓋瑞歐德曼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風間隼

2012-09-06 08:15:14

有道德的禽獸


這種片子沒必要細說,腦殘粉們早就親吻過它的每一寸肌膚了,說點我覺得好玩吧。

很多人都看出來了,高譚市是西方資本主義世界的一個縮影,所以對它的分析掛靠上對西方資本主義的分析,顯然順理成章。影片對貝恩領導的暴動的描寫很蒼白,遠沒有對高層菁英的展現來得多樣而細緻,這點齊澤克說了,他沒說的是,為什麼這麼蒼白呢?

歸結於對無產階級革命和佔領華爾街運動的污名化?有這個原因,不過我覺得更重要的是,影片中給這場暴動的階級定位本身就很脆弱。從影片中對高譚市的描寫可以看出,這是個已經進入後工業時代,大量工業轉移到第三世界國家的中產階級社會,就算貓女代表的下層貧民,好歹也還有間斗室可以棲身,這說明高譚市的市民主體其實並沒有參加革命的動力。無論第二集還是第三集,也都沒有表現中產階級上街抗議的鏡頭。這一集參加暴動的主力,是下水道裡的無產者,而這些無產者來源,居然主要是孤兒院的超齡畢業生!這種天真的設定簡直叫人吐血!

正因為這種階級基礎的混亂,使得貝恩的暴亂變成了一個笑話。巴黎大革命、無產階級專政、佔領華爾街,什麼都有點,但氣氛上都不像。只能說諾蘭就是剝削來這麼個概念,但志不在此。第三集裡的暴民跟第二集小丑領導的流氓幫派一樣,來無影去無蹤,純屬劇情需要。

影片著力表現的,是高譚市菁英們的眾生相。這裡頭的關鍵詞彙,是道德。什麼壞事都是董事會裡的一小撮敗類乾的,韋恩少爺不但高富帥,而且熱衷開發清潔能源,熱心社會福利事業,簡直是中國古典小說里「既美且才,美而又俠」的主人公的美國翻版。當他駕著蝙蝠戰機從天而降的時候,活脫脫便是「道德製高點」一詞的完美圖解,與下水道里湧出來的一團社會渣滓形成了鮮明對比。

階級革命與道德改良之間的PK是影片的主要矛盾。而這個矛盾的文化背景,其實都可以追溯到基督教文明。

西方的革命觀念,其實最早就來自耶穌領導的彌賽亞運動。齊澤克在這點上還是比較敏感的,直接把貝恩稱為「格瓦拉化的基督」。他沒說的是,影片有一個鏡頭表現被暴打之後的貝恩,身上裹滿了繃帶,猶如在裹屍布中等待覆活的基督。

而西方道德觀念更是離不開基督教這個穩定的價值源泉,蝙蝠俠的角色在很多細節上可以做宗教式的解讀。他在類似中東地區的監獄裡得到了靈性力量。他猶如楚留香一般不殺生,也不用槍。最有意思的一幕出現在影片最大的轉折處,歌迪亞的角色突然從背後給了他一刀,注意,傷口在右肋,就像朗基努斯之槍刺中耶穌一樣,然後蝙蝠俠倒下了,他一左一右是兩個罪犯……

當然,按照編劇手冊的需要,貓女衝進來,「一刀捅死了小婊子」,然後該蝙蝠俠把自己擺上祭壇了,臨走還不忘垂下寶訓:「刀劍不能救世界,道德才能」。高潮的一幕中蘊含了絕妙的反差——從來只在暗夜出沒的蝙蝠俠的身影融化在比一百個太陽還亮的氫彈閃光中。登上道德高峰的夜行動物終於小宇宙爆發了,諾蘭給資本主義世界放了一顆大大的精神原子彈。我彷彿聽見他說:「要有光」……從此,所有高譚市民都活在了原罪之中。他們永遠欠蝙蝠俠的,就像他們永遠欠耶穌的一樣。

只要有道德,禽獸也能變成耶穌,這種童話式的主題大概是我不喜歡這一系列蝙蝠俠的主要理由。從階級調和的意義上來說,諾蘭的這版非常接近高譚市最早的靈感源泉:《大都會》,而我喜愛的蒂姆·伯頓版,其實是才是最黑暗的蝙蝠俠。早在第二集裡面,我就看出了諾蘭其實要拍的根本就不是什麼「犯罪大片」,歸根結底還是個寓言故事(http://i.mtime.com/fjs/blog/1555297/),所以看到第三集也沒什麼落差可言。他完整地表達了自己,如此而已。當然,如果諾蘭肯把他所熱衷的「複雜敘事」縮短50分鐘,我也許對這部電影評價會再高一點。

關於技術我沒什麼可說的,只想說諾蘭對我熱愛的打鬥場面真的沒什麼熱情,貝恩肉搏蝙蝠俠,動作難看得要死也就算了,居然還是用過肩正反打拍的!如果說第一場因為在橋上所以必須這麼拍(要說這也不算個障礙啊,前面連飛機拖飛機這種場面都搞出來了),後面在市政大廳的遭遇戰,我就完全不明白他「武戲文拍」的理由了。

其實綜合起來,我想說的就一句:IMAX版如果引進的是《普羅米修斯》該多好!跑題完畢。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