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午夜‧巴黎--Midnight in Paris

午夜巴黎/午夜巴黎(台)/情迷午夜巴黎(港)

7.6 / 450,128人    USA:94分鐘 | Argentina:100分鐘

導演: 伍迪艾倫
編劇: 伍迪艾倫
演員: 歐文威爾森 瑞秋麥亞當斯 麥可辛 瑪莉詠柯蒂亞 安卓亞布洛迪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約翰格利特

2012-09-07 06:20:09

這就是最好的時光


塞納河不僅把巴黎的土地一分為二,也把巴黎的氣質一分為二。右岸有羅浮宮,左岸有先賢祠;右岸有銀行,左岸有美術館;右岸是物質的,左岸是精神的;右岸是精明的,左岸是純真的;在右岸的咖啡館裡,人們談生意;在左岸的咖啡館裡,人們談哲學。「這是怎樣的一座城市啊,我可以感覺我自己生活在這裡。我彷彿看見自己沿著塞納河左岸漫步,手臂下夾著長棍麵包,去『花神咖啡屋』草草記下我書的片言隻語。海明威怎麼說來著?他把它稱為『流動的盛宴』。」——來自美國的作家吉爾是個空想家,身上充滿了懷舊的氣息,總想回到二十世紀雨中的巴黎,那是屬於他的「黃金時代」——沒有全球變暖、沒有電視、沒有人肉炸彈、沒有核武器、沒有大毒梟。

劇透:一次偶然的機會吉爾在午夜的巴黎坐著老爺轎車回到了1920年代的巴黎,與海明威、畢卡索、菲茨傑拉德、達利等等那些思維跳躍的偉大作家及藝術家們談笑風生。後來他遇到了阿德里亞娜,藝術界的骨肉皮,並相戀。阿德里亞娜和吉爾一樣,也是個不切實際的理想主義者,她認為「美好時代」 (十九世紀末至一戰前)才是最完美的最敏感多情的。又一次偶然的機會,阿德里亞娜和吉爾於午夜乘坐馬車到了1890年代的馬克西姆酒吧。在那裡,他們聽到高更和德加抱怨為什麼這個時代的人貧乏,缺乏想像力。這個時代是空洞的,沒有想像力。於是他們感嘆文藝復興時期才是最應被慾求的年代。當影片進行到此時,劇情達到了高潮。吉爾瞬間醒悟了。在喃喃自語的狀態下道出了影片的「反穿越」的主旨(有很多沒看懂人把此片看作單純的文藝片,去艱難記下影片所出現過的作家的名字打算日後補課提高自己的情操,最後當然是不了了之了),也道出了真相:

這裡沒有抗生素,看牙醫沒有麻醉藥。當你想留在這裡,那麼這裡就成了你的現在。然後過不了多久,你就會開始想像另一個時代,那才是你的「黃金時代」。那什麼才是現實?現在是有諸多的不如意,但是生活就是由不如意所構成。如果我想要創作出真正有意義的東西,那我就必鬚根除我的幻覺。所以,自以為活在過去會更幸福也許就是那些幻覺之一——這就「拒絕機制」,否認現實的防衛意識。

他們(時代懷舊者)意識不到的是,每個時代亦有其污穢之處,在各種影視中我們只看到了美好的一面(常為藝術修飾所致,抓住某些閃光點大做文章迎合文藝青年的口味)卻忽略了背後的陰暗。也看不到時代總的來說處於進步狀態這一事實,於是有人盲目地投身到古代傳統文化尋找安慰,於是誕生了「儒家憲政」(以後再詳細討論)擁護者。「黃金時代」只是自以為浪漫的空想家所意淫出來的產物罷了。就算撇去「逃避情緒」一說,我也不會選擇回到過去任何的時代——光是低生活水平(資訊、物質、醫療)就足以讓人難以忍受:

如今有人以為過去的生活更美好,他們說,不光過去生活裡的那些簡單、寧靜、靈性和人際交往全都消逝了,連人的品德也不復往日了。請注意,這種帶著玫瑰色的懷舊,一般僅限於富裕人士。反正,你又不必使用蹲式旱廁,給農民的生活唱唱輓歌多容易啊。想像一下19世紀西歐或者北美東部的某個地方,在木板搭成的簡陋屋子裡,一家人圍坐在壁爐邊。父親大聲地朗讀《聖經》,母親為大家準備好了牛肉燉洋蔥。二姐照顧年幼的小弟弟,大兒子從瓦缸里舀水,倒進餐桌上每個人的杯子裡,大姐在馬廄里餵馬。外面的世界沒有汽車發出的噪聲,沒有毒販子,牛奶里絕對找不到二英或者放射性墜塵。一切如此寧靜安詳,窗外鳥語花香。拜託,少來了。雖說這是村里家境最好的一戶人家,正在讀經的父親仍會因為柴火冒出的煙使勁咳嗽個沒完。這麼咳嗽下去,他早晚會患上支氣管炎,53歲就沒了命。(他都算幸運了,1800年,就算是在英格蘭,人的預期壽命也不到40歲)寶寶哭個不停,是因為他得了天花,隔不了多久就會死掉。他的二姐,很快就要嫁一個酒鬼丈夫,成為那人的奴隸。大兒子倒出的水有一股子奶牛味,因為奶牛跟人在同一條小溪里取水。牙痛折磨著母親。馬廄里,鄰居的房客讓大姐懷了身孕,等一生下來,那孩子就會被送到孤兒院。燉牛肉吃起來沒滋沒味,很難嚼得動,但除了牛肉,平常的伙食就只剩稀粥了,因為這個季節沒有水果或者沙拉。人們用木頭勺子從木頭碗裡吃飯。蠟燭太貴,只能靠著爐火看東西。全家人沒有一個看過戲、畫過畫、聽過鋼琴演奏。所謂的學校教育,就是讓偏執的郊區牧師教上幾年枯燥的拉丁語。父親進過一次城,但旅費用了他一個星期的薪水,其他人從來沒有離家超過15英里。女兒們每人有兩條羊毛裙子、兩件亞麻襯衫和一雙鞋子。父親的外套花了他一個月的工錢,但現在卻長滿了虱子。地上鋪著草墊當床,孩子們兩人合睡一張。至於窗戶外面的鳥嘛,明天就會被男孩捉到並吃進肚子裡。(馬特里德利《理性樂觀派》)

其實,在影片開頭被吉爾諷刺為偽知識分子(把他稱作「掉書袋」先生)的保羅的對白就體現出了影片的中心:懷舊就是拒絕,對痛苦現實的拒絕。空想家會很樂意生活在持續的拒絕狀態之中。這種狀態有個說法,叫「黃金時代情結」。這是一種錯誤的觀念,認為一個人生活在別的時期,總好於他現在身處的時代。這是那些富於浪漫想像力的人的編造出來的,他們覺得現實比較難以應付。

我們的時代,便是「黃金時代」。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