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搶救雷恩大兵--Saving Private Ryan

拯救大兵瑞恩/雷霆救兵(港)/抢救雷恩大兵(台)

8.6 / 1,497,644人    169分鐘

導演: 史蒂芬史匹柏
編劇: Robert Rodat
演員: 湯姆漢克斯 湯姆賽斯摩 艾德華伯恩斯 巴瑞派柏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小卓小卓

2012-09-10 19:26:05

多角度的救贖——解讀《拯救大兵瑞恩》


多角度的救贖
——解讀《拯救大兵瑞恩》
  【內容摘要】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當百萬大軍登陸諾曼第海灘時,一小隊由約翰•米勒上尉率領的美軍士兵卻深入敵區,冒著生命危險拯救一名士兵詹姆斯•瑞恩。詹姆斯•瑞恩是家中四兄弟的最小的一個,他的三名兄長都在這次戰役中相繼陣亡。美國作戰總指揮部的將領為了不讓這位不幸的母親再承受喪子之痛,決定派一支特別小分隊,將她僅存的兒子安全地救出戰區。
    當小分隊的士兵們陷入敵區,面對隨時降臨的各種危險,他們逐漸懷疑這項任務的合理性:為什麼這個士兵,就值得讓八名士兵去冒死拯救?瑞恩的一條命為何比他們的生命更有價值?但是,儘管他們心存疑惑,他們還是堅決執行上級的命令。
  拯救的旅程也是一條通往死亡之路,一路的艱辛換來的是更深層次、更多角度的救贖 。
  
  【關 鍵 詞】 角色安排 敘事結構 導演思維
  
  一.救贖人物
  
  ① 米勒上尉:戰前是賓夕法尼亞洲的一名普通教師,在執行命令的路上,看似悖論的命令一直纏繞著他,他從沒有停止過思考,他認為這次行動不是為了拯救一個瑞恩,而是為了拯救所有人,他將拯救一個人的命令變成了拯救所有人的行動,他因為自己下令進攻雷達站而犧牲了一名的戰友而深深的後悔,他的手不受控制的在顫抖,他清楚的記得手下陣亡士兵的數目,它是生命的拯救者,同時也是證明的思考者。他在思考生命的意義和價值,他相信為了正義的事業,為了和平,犧牲生命是值得的,他的職業暗示著,他是瑞恩生活的導師,他不僅拯救了瑞恩的生命,還啟示他繼續活下去的意義。
  ② 積臣:小分隊成員,他是一名出色的阻擊手同時也是猶太復仇者,在與德國阻擊手的對射中,他顯示出冷靜、無謂的性格,他念著猶太經文去射擊,以上帝的名義進行殺戮。
  ③ 卡帕左:義大利籍紐約人,小分隊成員,他最後取下自己的護身符給法國小女孩帶上,被德軍阻擊手擊中後,在雨中他掏出家書,還擔心自己的血染髒了書信,這是一個心地多麼善良的好士兵!
  ④ 偉依云:小分隊軍醫,他在奧馬哈海灘的槍林彈雨中勇敢的救護傷員,他回憶與母親相處的時光,帶著淡淡的憂傷和深深的依戀。他在受傷找彈孔時,表現出對人體組織的了解,他面對死亡的無奈表現與卡帕左死前的掙扎,形成對比。
  ⑤ 梅里西:小分隊成員,猶太籍,他在德國戰俘面前宣稱自己是猶太人,他在海灘上得到的德國刺刀也暗示著他的命運最終將完結在德國人的手中。
  ⑥ 拉賓:紐約人,小分隊成員,談話風趣,對執行這次任務十分反感,他很容易感情用事,因為軍醫的死而宣稱自己要離隊,最後被米勒上尉留下。
  ⑦ 麥克:小分隊成員,中士,最了解米勒上尉的人,他是米勒上尉最好的副手,他收集了義大利、北非、諾曼第的土壤,表示他已經身經百戰,他倒在橋邊最後的防線,他總是跟在米勒的身後,他是一位值得尊敬的老兵。
  ⑧ 厄本:德語翻譯,在雷達站的戰鬥中,他通過瞄準鏡去觀察戰鬥,在守橋的戰鬥中他只是一個運送彈藥的人,他也因此一直是戰鬥的觀察者,一個戰爭的局外人,但是最後面對德國戰俘,他最終成為一名參戰者,這也表明他對戰爭的新認識和對生命的更深層次的理解。
   這部影片之所以能夠激發人們對於生命的反思,原因之一就是導演對於人物的選擇上有著獨到的見解。
  米勒上尉一個典型的正義的化身,教師出身,在戰場上表現出色,身負重任,是拯救瑞恩行動的領導者,然而影片並沒有急著把米勒定位為一個簡單的拯救者,更深一層將其刻畫為一個生命的思考者和拯救人們精神世界的人,思考者的定位來自於米勒有著強大的精神動力,每當小分隊成員為八換一的任務而爭吵的時候,都是米勒掌控著整個局面並且在最後都能使所有人再次團結起來;而拯救人們精神世界的人從開場的25分鐘的血戰中則更明顯的體現出來,這一血腥的戰鬥場面可以分為兩部份,前一部份重在敘事,講述戰爭的血腥與殘酷,後一半重在對米勒上尉的性格進行刻畫,可以看到對於米勒這一形像在這兩部份是一個逐漸放大的過程,每當戰爭出現最危急的時刻的時候,每當在最血腥,最讓人感覺沒有希望的時候,下一個鏡頭一定是米勒上尉,他在槍林彈雨中指揮作戰,不管成功與否,他在不斷救贖生命,他在兩次失聰中不斷的完成自我反思與心靈回歸,最終奧馬哈登陸戰的勝利再告訴人們,一個經歷了巨大悲痛的生命和精神的救贖者的歸來。這樣的一個正義、光明、無處不體現的深刻的人文關懷的人成為了承載影片內涵最好的平台,後面的一系列故事也就在這樣一個平台上完美的展開。
   二戰的歐洲戰場,參戰國是英、法、美三國對抗德國和義大利,因此,在其他人物的選擇上導演也有著特殊的考慮。
  積臣和梅里西都是猶太人,二戰時德國人對於猶太人的殺戮,使得兩人都對德國人有著深深的恨意,積臣更是以上帝的名義在殺戮德國人,而他們最終的命運也像二戰時他們的民族一樣,經受了無盡的痛苦;卡帕左和拉賓則是典型的美國形象的代言人,他們身上的正義感、幽默都體現出美國人的精神,兩人這樣的性格也有著一定的政治意味;偉依雲、麥克、厄本則是人類三種精神的象徵,偉依雲象徵著救死扶傷的人道主義精神,麥克象徵著兄弟般的友誼和得力助手,而厄本是膽小、懦弱的化身,但是經過逝去生命的洗禮,在他身上體現出的更多的事勇敢、回歸和靈魂的懺悔與贖罪,同時從他的職業來考慮也是對知識分子自身的反思。
  這樣多角度的人物設置和安排構成了電影敘事最重要的機架,為所有故事的展開和對多角度救贖的主題的挖掘定下了一個合情合理的基調。
  
  二.救贖敘事
  好的人物設置需要在好的敘事中才能完全釋放其本身的能量,這部影片的敘事延續了導演史匹柏一貫的敘事風格,即運用大色塊對影片進行濃重的鋪陳渲染,小細節深度挖掘。而對於這部《拯救大兵瑞恩》來說,這樣的敘事風格更是使得原本宏大感人的題材更顯入木三分,通過影片可以看到影片對於大色塊的把握有三部份:一,奧馬哈登陸戰;二尋找瑞恩;三,守橋戰役。
  第一塊的25分鐘對於營造整部影片的基本情節起到了關鍵的作用。登陸戰雖然隨後對於後面的敘事情節、人物關係、意志衝突都沒有直接聯繫,但是對於強化人物性格、深化主題思想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開場米勒顫抖的雙手、麥克吃巧克力、積臣畫十字架、士兵們嘔吐等鏡頭營造出了一種開戰前的緊張和輕鬆,但隨之而來確實強烈的暴風雨一般的進攻,開場的長鏡頭敘事再也難覓蹤影,取而代之的是戰場上激烈的交火,被炸斷手臂而孤注一擲的徘徊、被炸出腸子不斷哀號媽媽的痛苦掙扎、被炸斷身體還被拉著前進的親密戰友、炸出D1缺口後的瘋狂進攻,直到最後用慘烈的代價換來的勝利,米勒上尉的兩次失聰臉上浸透的血水和蒼白麵色的鮮明對比,這一切足可以使每一個從未接觸戰爭的人觸目膽寒,同時又讓經歷過戰爭的二戰老兵回到了當年血雨腥風的年代,一切的一切是那樣深刻的被記錄在了每一個觀影者的心中;影片濃重渲染的第二則是以人物敘事為主,小分隊的成員在路上一直在不停的爭論著八個生命換取一個生命的意義,在尋找這一個生命的過程中,小分隊遇到了假瑞恩、德軍進攻、成員犧牲等一系列問題,米勒上尉對生命價值的思考也在一步步向深觸及,血腥和殺戮不再是影片的主角,對於生命的思考和對於救贖的深入探尋始終縈繞在整個小分隊的頭頂,一次次的爭論換來的更加團結的解救,犧牲也不再是失去生命的簡單內涵,每一條生命的逝去換來的小分隊每個人內心的救贖,影片所要傳達的內涵也就在這樣的一個一個得死亡中被放大的傳遞著,這時候的思考著漸漸的從影片中的小分隊成員變為每一個觀影的思考者,這種轉變無聲無息,這也正是導演敘事的精妙之處,簡單的故事情節將一個完整的人類精神世界和盤托出;影片的最後一部份也就是小分隊再找到瑞恩後的守橋戰役,這時候瑞恩的背後站著的就是所有跟隨影片經歷了1消小時46分29秒戰爭洗禮的觀影者們了,影片的最後帶給觀眾是思考,我想每個人當聽到瑞恩說出自己名字的時候都在為米勒和他的小分隊致敬,眼睛裡留下的也不僅僅是對韋德和卡帕左的思念,更重要的一點是是他!就是他!
  影片真正的意義也就在於此,多角度的救贖存在的意義就在於用簡單的形式闡釋深刻的道理,激發出更多角度的范思者,同更多的鏡子來反射同一個光源,光會隨著更多的反射而進入我們從未走進的內心領域。演員的表演、逼真的美工、真實的拍攝、卓越的剪輯都成為反射影片內涵的多面鏡子,而影片本身所包裹著的外殼被觀影者的思想融化,觀影者將成為反射這些光芒的更多節點。
  
  三.救贖導演
  在《辛德勒的名單》讓史匹柏名利雙收之後,他就像突然停滯了創作的激情一般,幾年的時間裡都沒有帶來太多亮色的作品,直到這部戰爭巨製的橫空出世,從這個淺層意義上講,這是對他藝術事業的一次救贖。
  從這部電影來說,幾大色塊的應用就像一顆顆重磅炸彈,在炸碎人們內心世界的同時他會用他的思維去整合觀眾的思維,在心靈的廢墟上發出新芽,就每一個細節而言,整合把握的思維也成為最為重要的骨架,就像一開始我們看到的最為震撼人心的登陸戰場面,雖然他在拍攝的時候讓攝影師不要管題材,不要管內容,只需要拿著攝影機,跟著戰士向前衝,但他這麼說的底氣是什麼?就是他這一部份的整體框架已經瞭然於心,最終影片中展現出的每一個句子再也不是單純的展現戰爭的恐怖,每一個句子都被賦予了拯救生命、拯救人類內心世界的含義。
  對於導演更深層次的救贖是其思維的傳承和拓展。從一個怯生生的拿著自己拍攝的短片站在環球電影公司門口等待一位伯樂的小男孩,到一位在好萊塢的金錢帝國呼風喚雨的導演和製片人,有人會說是因為他天馬行空的想像力,有人說是因為他藝術與商業兼備的全面才華,但是我認為真正值得稱道的事這位大鬍子導演的多角度審視和整合思維能力。
  他的思維體系是對事物多角度觀察後把握最本質的特點,選取最讓人心動和震撼的場面開始,通過不同的視角將這一場面展現出來,從最小的鏡頭組接到整體的影片佈局都是如此,中間加上不同角度、不同機位、不同長短鏡頭安排等剪輯要素,一部電影就這樣誕生。而針對不同電影的不同主題,這個大鬍子也會靈活的變動自己的整合計劃,從《紫色》到《太陽帝國》,從《辛德勒的名單》到《拯救大兵瑞恩》,從《人工智慧》到《慕尼黑》,最後,從藝術天才到商業巨擘,思維的救贖才是本片給導演自身最大的救贖。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