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清觴
2012-09-11 23:10:07
人鬼妖魔 曲直怨德
九一八,覺得《硫磺島家書》、《血色入侵》、《更好的世界》三部可以放一起。
《硫磺島家書》:日軍?日本鬼子?日本人?
一、《硫磺島家書》2006年12月上映,《集結號》2007年12月上映,雖然只差一年,但我覺得簡直如出一轍,不知道馮小剛有沒有借鑑,還是現實生活、人情物理都是一樣的,甭管美國、日本、中國。都是必死無疑的炮灰戰;都有個經驗豐富、愛惜將士性命的指揮官;都是寫著家書、說著煽情話語時外面開始炮火震天;都有個沒怎麼經歷過槍林彈雨的文化新兵,等等等等。
二、二戰時期,日本的軍事實力與中國對比,如同大象和螞蟻;與美國對比也有點類似,只不過,大像是美國。看到硫磺島駐守日軍上無空中支援,下無海軍協戰,靠著手榴彈、機槍、步槍、手槍、刺刀躲在坑道里打游擊對抗美國的飛機、大炮、軍艦、海陸兩用坦克、火焰槍、照明彈時,突然覺得這很像中國的抗日戰爭。一方的武裝幾近土人的冷兵器,另一方則掌握著各種先進軍火。不過,土人打游擊也並非沒有便宜可佔。最近的《賽德克巴萊》再次印證了這點,只不土人最多佔點小便宜,終歸要失敗。想勝利,還得靠軍事實力。就像抗戰,也不是中國自己打贏的一個道理。
三、栗林忠道是位優秀的將領,至少在孤立無援、四面楚歌之時,在軍事實力對比懸殊的情況下,竟然將美軍佔領硫磺島的計劃從五天拖延到了一個多月,而且成為唯一一次美軍比日軍傷亡多的戰鬥。但所謂「奇蹟」說白了跟中國的抗戰也是一樣一樣的;弱小的時候就搞地道戰、游擊戰、持久戰、深挖洞廣積糧、拖字訣;二來反正知道結局是個死,就搞自殺性爆炸襲擊,死一個,賺幾個。即使丟了陣地,也讓對方死的人更多。
四、栗林忠道和西竹一應該都算悲劇人物。本來跟美國朋友關係很好,而且並不主張與美國作戰,但當軍人只能服從政治家的指揮,最終成了炮灰。
五、日軍也是人生父母養,不是石頭縫兒里蹦出來的冷血機器。是人,便知道欺軟怕硬:南京大屠殺、七三一的時候,耀武揚威,獸性大發,殺人比賽、生化試驗、手段殘忍得令人髮指,也沒見有多少日軍成天發愁、哭訴自己是被迫來的,沒見他們表現得多麼熱愛和平;戰爭局勢發生變化了,快戰敗了,到硫磺島的時候就開始哭哭啼啼寫家書,自訴身世清白,求人理解、關懷、慰藉。他們到底是日本鬼子,還是日軍?到底有沒有區別?還是說每個地方都有好人壞人。這問題忒複雜,但不管怎樣,對於美國人來說他們都是日本人,對於中國人也一樣。
六、伊斯特伍德是位偉大的電影人,這一點上天有眼,公論已定,私人欽佩。但我有足夠的理由懷疑他嫉妒歷史中真實的西竹一的英俊、瀟灑,所以故意找了一位大小眼、相貌平平的演員來弱化西男爵的外型,讓人覺得所謂日本帥哥也就跟個鞋拔子差不多。
七、十多年前,第一次看《喜福會》,我覺得這不是中國片,十多年後,看王穎導演的另一部《雪花秘扇》,我同樣覺得這不是中國片,都是外國人(或者說香蕉人)眼裡的中國,而非實際的中國。哪怕事兒是那個事兒,但感覺不是那個感覺,當然更多的時候事兒也不是那個事兒。好比《大魚》里美國兵想像的東方紅世界:掛著不知道朝鮮還是哪個國家的五角星國旗,說廣東話,練花架子武術,台上泳裝美女唱著美國爵士,台下穿綠軍裝的人面無表情……雖然我對日本的了解不多,但看《硫磺島家書》也偶有類似的感覺,尤其掛國旗、殺小狗一段,絕對的好萊塢爛狗血。純粹的亞洲人應該不搞這玩意兒,起碼也得來個殺人啥的,咱亞洲人多物豐,且沒那麼多動物保護主義者,光殺畜生很難博取同情。後面清水說美國人並非像他想像得那麼弱、美國家書也跟自己家書一樣,這橋段也很有好萊塢范兒。
八、雖然,對美女的熱愛成為我看影視作品的一大動力,但事實證明好片子沒有美女也可以引人入勝,當然有美女更好。戰爭片是我最不喜歡的類型之一,但看《硫磺島家書》卻有一口氣看完的動力。歸根結底,我覺得它的好看之處不在於戰略戰術的說明,不在于飛機坦克的展示,不在於敵我陣仗的廝殺,而在於人的故事的敘述。想來想去,覺得自己看這片子最大的興趣點就在於每個人命運的走向。栗林究竟能夠做成什麼樣?西竹一的馬和人會怎樣?愚蠢的伊藤又會上演什麼滑稽劇目?清水有什麼內幕故事?當然,最關心的還是西鄉能否活著回家見老婆孩子。幾乎從開頭我就預感西鄉是為數不多甚至絕無僅有的倖存者。雖然他的形象不是什麼堵搶眼、背炸藥包的英雄,或者更像一個膽小油滑的逃兵,可他作為人的存在,卻那麼鮮明。想起李敖在書中說年輕時屬下一名阿兵哥講自己為什麼傷疤都在背後。因為只要雙方開戰,他就逃跑。背後留下很多傷痕,卻保全了性命。所以,看到栗林在伊藤刀口救下西鄉、看到清水在西鄉之前投降被殺救了西鄉、看到西鄉再一次成功撤退、看到西鄉被留下焚燒栗林文件而非上前線送死時,心裡多少會鬆了一口氣。生命,因為生,才有命。
《Let The Right One In》:做人要厚道
與其說《Let The Right One In》是一部吸血鬼恐怖愛情片,不如說是一部青少年教育片,告訴那些喜歡稱王稱霸的傢伙,不要無端挑釁、欺凌弱小,否則就會被吸血鬼咬斷脖子。
這部瑞典電影跟另一部丹麥、瑞典合拍《更好的世界》很像,都涉及了一些相似的問題:離異的家庭、問題兒童、校園暴力與反抗等等。大概北歐都這樣,冰天雪地的,人煙稀少,難免自閉、孤僻;又都身強力壯的,沒事兒閒著幹嘛呢,找事兒打架唄。但看《更好的世界》一直不太明白影片最後的結論是什麼?顯然,克里斯蒂安以暴抗暴的做法在電影裡是被否定的,難道更好的辦法就是像伊利亞斯的父親安東那樣,充分實踐耶夫子的教誨,別人打你左臉,伸出右臉也讓他打。阿彌陀佛,萬幸咱中國人多尊孔夫子。二先生雖然行二,但在這方面卻沒那麼「二」。 《論語》記載有人問孔老師:「以德報怨,何如?」子曰:「何以報德?以直報怨,以德報德。」可惜,什麼叫「直」今天的人一直也搞不清,有人說是坦誠直面、不陪笑臉也不捅刀子,有人說是直截了當、以牙還牙、以眼還眼。但不管哪種解釋,孔老師好歹沒教咱把雙頰全貢獻給抽咱嘴巴的人。即便在《更好的世界》里,在丹麥本土安東給人抽臉不還手的做法在另一種環境中同樣被否定。非洲某地,對孕婦剖腹驗證嬰兒性別的土匪老大,重傷後得到了安東的醫治。但當看到安東最終沒能救活被他殘害的孕婦時,他非但沒有反省悔過,反而肆無忌憚地、洋洋得意地嘲諷。最終致使以德報怨或者說恪守醫生職責的安東看不下去,將這名劊子手推出了醫療營地,交到了受害者家屬手中。於是,看完《更好的世界》還是沒找到任何結論性的方案。或許,面對恃強凌弱的行為,最理想的結果還是像《Let The Right One In》里那樣,靜等妖魔神鬼來主持公道。發現妖魔鬼怪神仙至少有兩個地方比人強:一、能力高,弱則飛簷走壁、打殺隨心,強則上天入地、呼風喚雨;二、更多正義感、道德感,常常做些鋤強扶弱的俠義舉動。也難怪,神仙鬼怪都是人幻想的,人幻想的東西要嘛集中了罪惡的理念,要嘛寄予了美好的嚮往,總歸都比現實多那麼一些些。
人鬼德怨
國恥日,又值島爭激烈之際,光寫上面那些似乎太沒心沒肺了。準備把這三部拉到一起,繼續討論如何「報怨」的問題。既然影片中沒給出什麼好方法,只能回顧下歷史。
打左臉給右臉的例子。二戰開頭,希特勒佔了捷克不夠又佔波蘭,佔了荷蘭、比利時不夠又佔法國,最後幾乎大半個歐洲都被德國控制。更早的中日戰爭更牛。日本佔了東三省不夠,咱給華北,華北不夠給華中,華中不夠給華南。黨在大西北山溝發展壯大,民國政府則跟慈禧太后沒兩樣,一路西逃到重慶,要不是整個世界戰局扭轉,估計下一步就是昆明、大理、麗江滇北一線遊了。事實證明,信耶夫子話的結果,就是令打人的人變本加厲、愈發猖狂。你給了他左右臉不夠,他還要打左右肩,肩膀不夠還要打大腿……另外一些人,則絕不善罷甘休。法國被佔,戴高樂將軍跑到英國領導自由法國運動堅持抵抗直到光復:英國本土遭到德軍轟炸,英國空軍也飛到德統區轟炸,最後還和美國成功登陸諾曼第,打得德軍稀里嘩啦。美國更牛,小小珍珠港被炸,立馬宣戰。中途島揍了日本不說,還佔了日本部份領土,在廣島、長崎扔了兩顆原子彈。電影裡講的硫磺島原屬日本,1945年被美軍攻佔,直到1968年才歸還。這絕對是你打我一拳,我踢你兩腳的做法。
如此看來,似乎讀《聖經》的人更願意選擇孔聖人不可以德報怨的說法,而孔先生的徒子徒孫則更願意遵照耶夫子給臉讓人打的教誨。這是什麼情況?完全的悖論。好像可以得出個結論:人都是虛偽的,說一套、做一套。其實,如何表現跟選擇儒教耶教根本沒關係,重要的還在於實力。老美有實力,自然能夠以牙還牙,甚至以腳還拳。所以,在《Let The Right One In》里,奧斯卡要去健身房練肌肉;《更好的世界》里,克里斯蒂安要製造炸藥。指望吸血鬼、宇宙警察幫忙主持公道,估計別說左臉右臉,左胳膊右胳膊、左腿右腿,就是左屁股右屁股都會被打開花。當然,實力不僅僅是軍事武力,更是綜合國力。
《硫磺島家書》那段,很多內容寫的是關注生命的故事,但還是用了人和鬼的標題。因為雖然我認為獲得奧運金牌的西竹一和劉翔一樣,都應被視作亞洲驕傲,栗林忠道是一位優秀的軍事指揮家,日本國民在某些方面的素質確實挺高的,但一碼歸一碼。如同《紐倫堡大審判》昭示的:不要裝出不知就裡的無辜表情,也許你不知道細節,但你卻知道結果。你不是不能知道,而是不想或不去知道。所以,對於人和鬼的問題,我仍然覺得不僅人與鬼有區別,人與人也有區別。如果自稱是人的人幹了人不應該幹的事兒,也就和鬼沒什麼兩樣了。對於這種鬼人,不管耶夫子、孔聖人怎麼教導,都應該像《更好的世界》中里克里斯蒂安那樣,掄起打氣筒給他的糊塗腦瓜開個花,讓他清醒清醒,知道便宜不是好佔的。但是,如果在給鬼人腦瓜開花的同時,搶了他的金錶,那性質似乎就從自衛反擊,變成了行兇搶劫,有理也變沒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