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黑暗騎士:黎明昇起--The Dark Knight Rises

蝙蝠侠黑暗骑士崛起/蝙蝠侠前传黑暗骑士崛起/黑暗骑士黎明升起(台)

8.4 / 1,829,396人    164分鐘

導演: 克里斯多福諾蘭
演員: 克里斯汀貝爾 安海瑟薇 連恩尼遜 喬瑟夫高登李維 湯姆哈迪 蓋瑞歐德曼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思考的貓

2012-09-14 15:33:01

稍有遺憾的終章


        對於《蝙蝠俠:黑暗騎士崛起》,我是既期待又擔憂的,期待在於諾蘭作品已成將個人風格成功商業化的品牌,擔憂在於,上一步《蝙蝠俠:黑暗騎士》已經頗有「蝙蝠俠」系列巔峰之作的感覺,這一部讓我總感覺難以匹敵上部,只是希望水準不要下滑太多。觀看之後,感覺作為諾蘭版「蝙蝠俠」三部曲的終章,本片依然火爆,而且格局甚大,蘊含政治隱喻,表現著史詩氣魄,但是劇情上的一些切換生硬和零碎,也讓本片確實相較上部雙雄爭霸的劇情張力,整體水準明顯下降,但是也依然是一部出色的好萊塢大作。更何況,皆大歡喜而又不落俗套的結局,讓本片為諾蘭的暗黑風格化「蝙蝠俠」劃上了圓滿的句號。

        《蝙蝠俠》系列,乃至美國大部份超級英雄系列,每部的基調、風格和走嚮往往是由反派決定的,可以說,反派心有多高,影片的格局就有多大。本片塑造了一個依然個性化的反派角色貝恩,臉帶面具,聲音充滿了數位化的磁性,為人狠毒,更重要的是,志向遠大,要在哥譚掀起一場革命。與《蜘蛛人》、《鋼鐵人》等不同,這些電影的反派往往是個體便具有強大能力或裝備,往往是超級英雄與反派的直接對話。而諾蘭版的「蝙蝠俠」的反派往往是一個個性鮮明角色帶領的一個團體,而作為個體的反派從戰鬥力上並不見得多麼強大,往往只是能打些而已,比如首部忍者大師帶領的影武者聯盟,次部小丑帶領的幫派集團,而在這部則是貝恩帶領的革命闖將們。這些反派頭領更強大的往往是,他們強大的組織能力,蠱惑能力,以及系統化的流氓價值觀和方法論,這讓他們相較於其它超級英雄中的反派顯得更具「親和力」和真實性,也讓人們更聚焦於他們的性格魅力,而非什麼詭異的特異功能,也讓這些角色更容易留存在人們記憶中,想想吧,上一個版本《蜘蛛人》中,那些各種詭異功能的反派讓你印象深刻的還有幾個?相較而言是不是有些性格特點綠魔之子反倒容易在記憶中有些印象?

        在本作中,貝恩以一種自己不怕死,更不怕帶著一個城市的人去死的精神,在哥譚發動了一場浩劫。是的,革命一段,那畫面讓人感覺似曾相識,用蠱惑人心的話語挑撥「烏合之眾」心底的怒火;用流氓隊伍來充實自己的武裝力量;用挾裹全民利益和生命的手段來製造自己的安全防線;用階級矛盾的血與淚來澆灌惡之花。從全城爆破一段,本片就進入了史詩般的高潮,橄欖球場那段爆破特效實在精彩刺激,另一個線索的韋恩奮力逃出牢籠的場景在眾人「崛起」的高呼和強烈悲愴的背景樂下也是激盪人心。但是,在整體劇情推進上,諾蘭在本部最終呈現的剪輯效果上,給我一種迫不及待往前趕的感覺,不斷從一個橋段,幾乎無過度的跳到下一個橋段,而中間卻又給一些感覺很口水的對話留下了大量時間,讓本片節奏上感覺不太穩重。緊湊和快的節奏實際上是諾蘭電影的特點的,但是到了銜接出現些問題的「趕」的情況,就有些失控的感覺了。《黑暗騎士的崛起》場面很宏大,爆炸很刺激,但是總感覺正反大戰缺少了《黑暗騎士》中真正的人與人的交鋒,實際上,《黑暗騎士》中特別大的場面不多,但是就是兩位對手心靈和個性的刻畫,那種面對面針鋒相對的「以人為本」的對絕倒是更讓人感覺緊張刺激,這種刺激顯然不是麥可•貝那樣的爆破王不停搞爆炸能相比的。不過,作為諾蘭版蝙蝠俠系列的終章,《黑暗騎士的崛起》與第一部關聯起來,形成了一個前後照應的系統性劇情,加之諾蘭的冷峻風格,以及角色戲份更加平衡,倒是把蝙蝠俠本人的心靈磨練和自我犧牲變現的更加立體。《黑暗騎士》中的小丑太耀眼了,以致於現在都忘記了蝙蝠俠在其中有啥精彩橋段,而在本部中,從他開場的頹廢,與管家分離的絕決,在監牢磨練自己努力掙扎的磨難,面對意中人突然反目的驚詫,亦然赴死的自我犧牲,諸多橋段都讓這部電影更像一部「蝙蝠俠」的電影,貝爾塑造的蝙蝠俠也在最後一部給人留下了更加深刻和商標式的印象。

        哪怕是諾蘭之前水準起伏的蝙蝠俠系列,也保持著明星扎堆,個性表演的特點,在這部中,也是群星璀璨。貝爾這部有了更多發揮空間,將諾蘭設定的有不幸過去和糾結心理的暗黑感的蝙蝠俠有了更好的呈現。加里•奧德曼更不用說了,三部曲中,將老警察的個性都延續的很一致。囧瑟夫在本片得到了很大細分,感覺其實已經是男二號,塑造了一個有衝勁,有擔當的警界新人形象,發揮上應該說是正常水平,也不是太出彩。要說表演上,安妮•海瑟薇應該是本片最大「贏家」,自從《公主日記》後,她的表演就給人一種「就那麼回事兒」的感覺,在《蕾切爾的婚禮》中讓人感覺爆發的驚艷一把後,馬上又恢復平常狀態,在《愛情與靈藥》中脫個精光都沒用。這次不同,這個貓女美麗風趣,還有些心理變化的小掙扎,緊身衣上身,性感無比,從角色表現力到個人魅力上,都有了一次出色的發揮。表演上最有特點,也有些尷尬的還是兩位反派,他們表演的一個「束縛」在於,他們角色的走向是被諾蘭更嚴格的設計好的,個人需要在這條設計好的軌跡中去發揮。比如歌迪亞,一個大部份時間都「花瓶」感十足的角色,壓抑著演技和在片中的風頭,拼命忍啊忍,最後終於反轉爆發下,但是總感覺演的不夠盡興。扮演貝恩的湯姆•哈迪在表演上則更為尷尬,不但全片帶著個面罩,臉看不到了,連聲音也被電子化的不是他本人聲音,身材上感覺也和《勇士》的健美身材不同,似乎做了增肥的措施,甚至看到小腹隆起。於是,表情、聲音這樣的演員重要表現手段被剪除,湯姆•哈迪也只能跟著諾蘭設計的劇情走了。但是,實際上,貝恩這個角色卻塑造的很成功,在《完全電影》等歐美電影雜誌的話題榜上,貝恩都是熱門話題,而這個帶著一些有情有義,卻因愛受傷,進而心靈扭曲的悲劇角色,豐滿的性格更多由故事塑造,給我的感覺就是這個角色的實際扮演者是諾蘭,而湯姆•哈迪在本片的發揮空間與在《全面啟動》裡面那位幽默風趣的夢境演員角色相比,狹窄了許多。不過湯姆•哈迪確實這幾年上升勢頭甚猛,而且我感覺諾蘭對他應該頗為欣賞,兩人今後的合作可能不少。

        我在之前寫過的一篇《個性成就電影》中曾經提過,諾蘭接手《蝙蝠俠》後,最明智的決定就是,大膽摒棄了蒂姆•伯頓奠定,而後面兩部導演試圖拙劣模仿的風格,巧妙融入了個人風格,成就了更有暗黑和恢弘氣勢的蝙蝠俠,主人公也更豐滿,更有悲劇般的宿命色彩。諾蘭也是近年來將個人風格發揮與商業性融合極為成功的典範,而且他不像卡梅隆這樣的導演痴迷於如技術等一個維度,對電影的把握更為全面。《黑暗騎士的崛起》或許難稱神作,但是作為好萊塢大片,在娛樂性和代入感上仍然站在前列,諾蘭的《蝙蝠俠》已經告一段落。接下來,諾蘭定當延續他的個性,獻上諾蘭品牌的電影,而當下一個系列的《蝙蝠俠》繼續啟航時,我想最需要做的或許就如諾蘭接手《蝙蝠俠》後做的一樣,不要試圖延續諾蘭的風格(其實也很難模仿),樹立新的風格,繼續蝙蝠俠的傳奇。

http://hi.baidu.com/doglovecat/item/abf453c81d5a69340831c620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