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白鹿原--White Deer Plain

白鹿原/WhiteDeerPlain/BailuPlace

6.4 / 431人    189分鐘 (Berlin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 | Taiwan:172分鐘 (Taipei Golden Horse Film Festival) | Chin

導演: 王全安
編劇: 蘆葦
演員: 張豐毅 段奕宏 張雨綺 吳剛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水腫少女江央央

2012-09-16 21:11:29

前戲很長,高潮很短+請別再說220分版本如何如何了

************這篇影評可能有雷************

《白鹿原》是我非常非常喜歡的小說,初二讀,高二讀,前幾天還為看電影做足前戲,又翻出來細讀了一遍,依然內心崎嶇盪氣迴腸。
大概一個月前開始,就不停對藍盆友念叨,這部片子誰說好,故事怎麼跌宕,你一定不會再在電影院睡著了。
太多人關注這部電影,片方也擺出一副自信滿滿值得關注的樣子,我被這前戲忽悠住了。
結果……
趕著首映第一天早早去買了票,忍受著左邊三個上海阿姨從開始到結束的聊天,忍受著右邊姑娘和她爸大聲念每個字幕,以及影院裡那個哭泣尖叫的小孩,我忍著驚訝和倦意看完電影。散場回去路上,半個多小時裡,心情極差,吐槽詛咒無數次。
事實上,在看了三十分鐘之後,我心裡就開始默念:「臥槽,莫非這又是爛片」了。

當年陳忠實先生小說創作完畢後,就備受爭議,讀了好多遍,我自然知道其題材和人物確實存在敏感,加上昨晚我專門認真讀了豆瓣時光網上的影評,自以為心理預期已經在一個很正常的點上了。同時作為無腦九零後,無數次拷問內心,自認為對國產電影要求,真的不高啊……劇情音樂畫面演員台詞思想,只要有一半以上打動我,我就挺喜歡這電影。像是新少林寺觀音山全城熱戀都把我感動的稀里嘩啦的啊曾經。

可是白鹿原,刨去對它設定的期待,依然不能稱為一部好電影。

劇情:
對如此龐大的小說而言,從未有人奢求劇本能把所有人物、內容和線索都包含進去。
電影開始,三個小孩兒看白興兒給牲口交配,在書里都翻了好多頁了,後面的歷史事件翻篇兒翻的真是比翻書還快,到最後抗日戰爭的部份,就一個轟炸了解,而共產黨拿下天下的部份,完全就沒了。(陰謀!)
姑且認為片子是想把白鹿原複雜線索中的黑娃和田小蛾作為主線,可是就連這條主線也沒交代好。田小蛾給予黑娃性啟蒙,倆人生愛,私定終身,面對重重阻力,窮困潦倒卻甜蜜相愛,是非常美的故事。黑娃由田小蛾開始的反抗,也越來越精彩。然而片中,黑娃風攪雪後逃離,猛然就做了土匪,猛然回來欲復仇,猛然就啥都沒了——事實上,影院里許多人在看到黑娃再出現時,完全不知道他是土匪,連呼什麼情況。
這點也是電影中出現最多的問題,似乎導演認為所有觀眾都對故事有一定了解,或者太自信,以為對人物的刻畫足夠,觀眾完全能夠明白劇情的走向。其實不然,太多一筆帶過,太多突然出現或者,讓人稀里糊塗。

人物:
實在沒有什麼好說,因為……人物形象集體扁平+失真。
白嘉軒、鹿三、鹿子霖、白孝文、黑娃……電影對這些男性的複雜形象粗暴的進行解讀、簡化,角色分配(如果有的話)又很奇譎,致使看完電影之後,心中人物形象的認知與原著差別太大。
永遠不能要求電影復原原著,至少應該忠於原著對人物的設定。可惜,電影白鹿原在人物形象塑造上,由於劇本時間巴拉巴拉等等原因,非常失敗。我們是善解人意的影迷,允許對人物的再造。但是,在砍掉白靈朱先生冷先生這樣的重要人物之後,在砍掉差不多三分之二的人物之後,還沒把劇中人物塑造起來,這就太說不過去了點兒。再加上奇特的劇本和剪輯,導致沒有讀過原著的人,恐怕會深深疑惑於人物的動機和腦子到底都出了什麼問題。比如鹿三,印象最深的就是畫面外傳來的哇哇大叫,讓我戳死那個敗家子……在一片祥和的演員里,十足是個瘋子。

但是我們知道這是為啥——導演把人物塑造的心血全尼瑪給田小蛾了,人物主次嚴重顛倒,整一個就是《白鹿原之田小蛾女神傳》。從田小蛾出現到死去,她和她的窯洞,就是鐵骨錚錚的主角。說實話,田小蛾是唯一一個(試圖)完整交代了來歷成長內心命運和結局的人。誰叫導演把田小蛾當老婆拍呢……


慾望&情色:
初中時讀白鹿原,是老爸給我買的,剛讀的時候,咳咳……總之,這本書和賈平凹先生的廢都一樣,恐怕被很多人當黃色小說來讀。大場面,大氣質,像黃土地一樣真實淳樸的慾望。很多人對電影的期待,正源於此。片子裡的台詞,生殖器亂飛,簡單粗暴過癮,談性並不色變,原汁原味,是片子很有特色的地方。
圍繞著田小蛾和她的男人們的情色鏡頭,從留下的殘片可以想像的出,原本拍的應該不錯。不用看到露點鏡頭,依然能感受到,田小蛾勾搭黑娃那段,確實很贊,麥秸堆上的那一幕,野性十足。而鹿子霖和白孝文就有點兒悽慘,無畫面就算了,關鍵是沒有情慾感,可能是為了凸顯他們的苟且…
從一開始就知道,重點當然是被剪掉,完全接受+理解。但是真的要這樣生硬的剪掉以表達對審核的抗議嘛?畫面還猛烈錯個位在剪輯界是什麼水平…我發誓,若不是知道田小蛾在鹿子霖頭上撒尿,我真是不明白鹿子霖那晚是什麼狀況,他們怎麼了,為何斷了。
但是一部片子,如果不定位為情色片色情片,請再也別用限制鏡頭做噱頭了。

畫面&銜接:
電影票友不知如何給出專業劃分,只能這樣籠統的說。
畫面質感很不錯,大片麥田,土濛濛的壓抑的人們,都是這樣題材的電影應有的樣子。
但是,電影畫面鏡頭的切換實在是太突兀,上下劇情往往又毫無銜接,讓觀眾的思維一直處於跳躍狀態。
影片反覆使用的麥田+村頭牌坊的鏡頭,可能是想謀「不變見證巨變」之意,可是,鏡頭從劇情切到牌坊,再切到下一個毫無關聯的劇情,一次尚且藝術,二次三次之後就是疲憊。用夠牌坊和麥田的切換,乾脆就直接黑屏切換鏡頭,實在刻板的讓人捉急。

表演:
片子大部份專業演員的演技完全被束縛在角色里,或者說,被束縛在劇本里了,演的並不出挑,正常的好或不太好。
張豐毅挺符合我對白嘉軒的想像,不喜歡演員對鹿三和鹿子霖的展現,鹿三表演過了點兒,而鹿子霖又顯得太奸猾。
段奕宏演的很好,眼神和吃麵(涼皮?)都性感極了,萌傻狠色都有。田小蛾的戲份又多又豐富又出位,不錯的女星都不會演不好,張雨綺演的還不錯。
個人比較失望的一點是,張雨綺沒能很好的處理田小蛾內心慾望、內疚、愛和依賴在不同男人身上的比重。當然,可能只有小說黨比較喜歡琢磨田小蛾的內心戲……
此外,自從瞟到某個走神的群眾演員後,我就不停關注群眾演員,並後悔不已。這部戲裡的背景村民大多木訥,但並不是木頭吧,或許電影裡群眾演員不能搶戲,但臉上聲音裡全是快收工我要吃盒飯的感覺,著實影響效果啊。

秦腔&皮影:
舉人家裡那段秦腔的電影裡不小的亮點,其他有點兒累贅,有種刻意展示民族特色的感覺。尤其是白孝文和田小蛾在城裡玩鬧,皮影太多餘和生硬。那會兒我心裡就念叨,省一點兒時間講講故事好嗎親…
一直很好奇,導演們一定要把中國元素這樣拼命的展示嗎?

電影到抗日戰爭那部份戛然而止,留下整個影院裡發出啊的一聲,莫非是要拍續集……?
據說220分鐘長度里有白孝文跟共產黨隊伍殺回來槍斃了黑娃。只想說,剪掉的半個多小時裡,又有大段激情戲,又有白孝文先國民黨後共產黨再殺回來,如何做到這麼緊湊的= =

從未想到,期待了這麼久的電影竟然如此乏味。
電影白鹿原刷新了我對國產電影期待值和實際觀影感受差值的新下限。
都說是,看原版就不是這樣,我不太信,我不信那被剪掉的時間能彌補大家的情色觀賞,又能交代故事豐滿人物。
這次爛編劇爛剪輯爛節奏真的真的真的依然跟電影審查無關。
不管作為書迷和影迷都深深被傷害了…
————————
【PS】就自己寫著玩兒的影評,沒想到這麼多人看,想了想,PS一下:
1、對小說黨而言,這部劇的劇情是個災難,但能看懂一筆帶過的情節;電影離還原小說氣質很遠;
2、對沒讀過小說的觀眾而言,劇情剪輯太混亂,不少地方看不懂,看之前看到一句話說,電影白鹿原是給那些聽過小說白鹿原但是沒看過的人看的,現在可以認定這句話是錯的了;
3、對對該片抱有期待的觀眾而言,不管是期待情色還是所謂「活著之後又一部農民史詩電影」,可能都要落空了
4、有的朋友說未刪減版怎樣怎樣,我們不該對這樣一部片子橫加指責。我想和我一樣覺得片子不好的觀眾,並未不尊重導演編劇演員,而是事實上我們看到的就是一部……爛片。我們真的非常羨慕看過原版的人,但是要求在影院看院線版本的觀眾腦補鏡頭腦補劇情腦補人物形像嗎?或者是要求觀眾觀賞電影之前,要弄清楚這電影刪掉了什麼鏡頭? 中國電影是有審核,無奈,都無奈,相信電影人比我們更無奈。 但是審核和刪減難道是廣電總局動手剪片嗎? 去掉敏感部份連故事都說不清楚嗎?
5、因為相信大陸觀眾能看到的這個版本應當是片方依然在意、重視的成品版本之一,所以個人並不相信不被刪減,這個片子能特別好
6、給大部份觀眾最直接感受的編劇剪輯節奏,真的真的真的和電影審核無關。


————短小精悍的分界線————————
心中中文小說Top5+性啟蒙教材被夫妻檔拍成如此糟粕德行還吹牛說是劃時代農民史詩電影還怪審核刪減,我定是要用生命去黑它的。

部落格上看到挺多關於220min版本的討論,還看到一些劇照:http://photo.weibo.com/1228453727/wbphotos/large/photo_id/3491702159372174?refer=weibofeed
無非是看過該版本的極少數名流們的稱讚以及看不到的觀眾們的羨慕再以及對審查的咒罵。
220版是內部和「在王全安工作室」里看到的,柏林電影節上都沒上映,真別拿這個說事兒了。最初的五小時,這個四小時,都不能算是電影成品,給觀眾看到的才算是真的。
成品粗糙濫制,要拿「你看我本來是拍了很多的」說事兒,讓觀眾意淫或理解,有意思嗎?
這感覺就好像,對一個飢腸轆轆的人說,你別喊餓啊,我剛吃過飯,很好吃哦。

補充一個採訪《以電影人的現狀,還是不要碰《白鹿原》吧》
http://www.dfdaily.com/html/150/2012/9/19/864599.shtml
來自著名編劇蘆葦(活著和霸王別姬的編劇),他恰恰也是電影白鹿原的第一任編劇。王全安的白鹿原,最初對外編劇也寫著蘆葦的名字。採訪里有一些小細節還挺有趣的。哦,他也看了220版本。
「我覺得《白鹿原》是正劇、悲劇、情節劇的類型,但按王全安的老路子,以紀實片的風格、鏡頭語言來拍,必然超長,剪不進去。因為紀實類電影長鏡頭多、跟拍多,但《白鹿原》是不是這個類型,不能以這個方法來做,所以我感覺這個電影的鏡頭語言游離不清。這倒不是內容容量上的,《霸王別姬》的內容,時間跨度一樣半個世紀,為什麼《霸王別姬》能剪進去,但《白鹿原》兩個半小時肯定剪不夠。但三個半小時的長度肯定不行,影響排片和票房。這是他思想上沒有做好準備。關於影片類型不清是老問題,中國很多電影很多都是這個問題。」   舉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