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拙匠

2012-09-17 00:09:04

設計師的使命就是與週遭的醜陋作鬥爭

************這篇影評可能有雷************

Helvetica,拉丁文的意思是「瑞士的」,代表了二十世紀50年代的瑞士排版風格,被認為是字體領域的現代主義設計典範。

紀錄片開頭呈現了一些鋼板雕刻的字,老人細緻地操作著排版、上墨到印刷一道道工序,最後在卡片上印出『Helvetica』 整潔的字形,也許這種傳統的轉印工藝逐漸被現代數字列印技術所取代,但它所透露的工藝氣息仍深深吸引了我。

我們無時無刻在接觸著各種文字,字體是文字的直接表現方式,它的魅力在於通過細節呈現某種視覺基因,形成特定的識彆氣質,並且以一系列的規範形成穩定的模式。

老一代設計師崇尚簡潔、實用、中立,他們經常使用的字體穩定不超過幾種,喜歡用網格來框定,他們認為偉大的字體本身只是一個透明的容器,它的整體觀感只為傳遞文字本身的資訊,而不會讓讀者去關注字體本身,所以他們極力推崇Helvetica,甚至認為它已然是無稱線字體的終極形式了。
追求個性和獨立的設計師則排斥Helvetica,它為政府機構和各大型企業所廣泛使用,他們厭惡這種字體所掩蓋的死板和虛偽。從這個角度講,字體本身就是一種藝術,一種美的表現,不應該千篇一律,甚至我們不應該使用轉印字體,而要在每個具體的設計中自己親力為之。

Helvetica的流行很大程度也因為電腦的普及,先是成為Mac的預設字體,到後來微軟PC上的模仿者Arial(Monotype公司1982年出品),也派生了GNU/Linux系統早期的預裝字體Nimbus Sans。在網路世界是它瀏覽器的預設字體之一,在現實世界中它普遍成為商業廣告和公告標識所選用的字體,深入到每一個角落。在記錄片中你會在各個畫面中應接不暇發現Helvetica的無處不在。

from wikipedia:
「Helvetica被廣泛用於全世界使用拉丁字母和西里爾字母的國家。同樣的風格也被移植到希臘字母、希伯來字母和漢字。加拿大政府的聯邦認證制度(corporate identity program)也使用了這個字體及其各種版本。Helvetica被大量使用在標誌、電視、新聞標題以及無數的商標。 如3M、愛克發、BASF、美國航空、American Apparel、BMW、Crate & Barrel、Epson、德國漢莎航空公司、Fendi、J. C. Penney、Jeep、川崎重工業、Knoll、英特爾、無印良品、雀巢、松下、Microsoft、三菱電機、摩托羅拉、豐田、Parmalat、SAAB(Helvetica 83 粗體)、三星、渣打銀行、Staples、Target、Texaco等數百間主要企業的標誌都是使用Helvetica字體。」
「九廣東鐵(現為港鐵東鐵綫)所有車站(翻新後的大圍站及落馬洲站除外)的站牌和指示牌均使用Helvetica,但於2008年已被港鐵換掉而消失。而港鐵公司於1998年前興建之車站(油麻地站、觀塘站、荔景站和北角站將軍澳綫月台除外)均使用Helvetica。九龍站月台是最後一個使用Helvetica的車站。
香港無綫電視明珠台新聞報導字幕系統於1986年12月至1994年5月期間使用Helvetica字體。
方正黑體、方正超粗黑、方正中等線的字體英文部份使用的是Helvetica。」


我十分喜歡Helvetica的簡潔氣質,但不至偏執地否定其他字體。起初開始迷戀字體是因為它讓我通過件寫出風格迥異的字,字體的發展其實也是普通大眾個性化需求的體現,時代在變,我們的審美觀也在變,當然會有更多優秀的字體會被創造出來。各種平面設計件已先進到讓人驚嘆,但它們仍然不能替代藝術家、設計師的眼光和直覺,工具沒有創意的調遣,它終究是沒有生命的。

流行未必經典,經典必定流行。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