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真愛一世情--Legends of the Fall

燃情岁月/秋日传奇/真爱一世情(台)

7.5 / 184,284人    133分鐘

導演: 愛德華史威克
編劇: Jim Harrison (Ⅰ) Susan Shilliday
演員: 布萊德彼特 安東尼霍普金斯 艾登昆恩 茱莉亞歐蒙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千山五道

2012-09-18 05:41:39

行走在邊緣之地



他們從來行走在邊緣之地,危機四伏,卻步履從容,或走向死亡,或走向解脫。他們的本性潛藏在內心,無法躲避,無法改變,也註定了他們的命運。

1.Tristan
Tristan身上的兩種屬性一直在互相對抗,成為社會的人或成為自然的人。他的一生幾乎都在這樣無休止的掙扎中度過,雖然有時會復歸平靜,卻在平靜之下潛藏著更深沉的暗湧。One Stab在影片開始的旁白已經很好地詮釋了Tristan自身存在的這種矛盾的根源。「有的人能夠清楚聽見自己內心深處的聲音,他們依照這樣的聲音作息,這樣的人最後不是瘋了,就是成為一段傳奇。」
Tristan的社會屬性與普通人無異,兒子,兄弟,丈夫,父親,但這樣的社會屬性卻是與他內心的本質如此格格不入。所以他會經常離家,時間或長或短,投身於蠻荒之地,空曠的海洋。他所選擇的地點都可以說是人性世界的邊緣,其中的主題永遠是野蠻的殺戮和放縱的慾望。One Stab說Tristan的心裡有一隻熊,「當人類與動物之間互敬鮮血,他們便合二為一了。」熊的實在形像在也影片中反覆出現,表明了Tristan的真實本性,甚至在影片最後一幕,熊的出現使得Tristan的死亡更像徵為一種靈魂的回歸。這樣的與自然,蠻荒相溶的本性註定了Tristan的悲劇命運。Tristan心中的熊不只決定了Tristan一生都要走在孤獨寂寞的邊緣之地,他只有從邊緣之地的孤寂中獲取力量,獲取精神的解脫,也決定了Tristan無可避免地要對深愛他的人造成深重的傷害(「疼愛他的人都英年早逝」):他愛Susannah,卻無法不去聽從內心聲音的驅使,同時他也無法擺脫Samuel戰死的陰影。最終Susannah被他無情且無奈地拋棄。他與Alfred曾經親密無間(大家可以注意Susannah來到之後,Ludlow上校家的第一次晚餐,Tristan與Alfred在禱告時幼稚的打鬧),之後因為Samuel之死,更是因為與Susannah的情感糾葛最終反目。在這些錯綜的事件中,Tristan的不羈和強勢深深刺痛了Alfred的自尊。Tristan常年離家,Ludlow上校因此也經受了孤老的痛苦(Tristan又是三個兒子中Ludlow上校最為喜愛的)。也是由於Tristan不拘規則,默視強權,間接造成了Isabel Two的死亡。
同時,Tristan在經受著自身兩種屬性的或沉靜或激烈的對抗的過程中所表現出的另一些性格特點卻又吸引著他人的關愛。Tristan的勇敢無畏獲得了One Stab的尊重和喜愛,他對於親情的重視曾使兄弟三人親密無間,他的狂放不羈的性格與Ludlow上校的性格最為接近,自然也最受上校的寵愛,而他身上無時不在散發的原始的野性和力量也得到了Susannah與Isabel Two的愛慕。如同之前的評述,這樣的吸引力往往卻也是致命的。Tristan性格特點更重要的一點表現在於,Tristan對於關愛他的人也會給予他全部的關愛,且這種關愛是沒有保留,不顧及一切的關愛(在戰場上對Samuel的照顧,出於對One Stab的尊敬在酒館中痛毆酒保,Isabel被警察誤殺後的狂怒和復仇,以及影片末尾處挺身擋在Ludlow上校和警長的子彈之間)。還有,Tristan在影片中少有的幾次表現出的無助無依,亟需撫慰的脆弱(Samuel死後他回到農場,在Samuel的墓前痛哭,與Susannah分別時在馬棚。),也都可以使觀眾對他充滿同情愛憐。從側面分析,他內心深處的這種脆弱,應該是受到母親Isabel性格的影響,雖然自Isabel離家後,他一直拒絕提起她。
Tristan行走在邊緣之地,最終也是死在邊緣之地。影片臨近結束的一幕情節淒涼悲壯,日本洞簫的悽美配樂極好地配合模糊處理的畫面和最後的定格,One Stab的旁白簡短且意蘊悠長(「It was a good death.」),完美地詮釋了Tristan的悲壯的一生。

2. Susannah
影片開始不久,在Isabel寫給Ludlow上校的信中她這樣描述Susannah,「她很可愛,但她自幼父母雙亡,我恐怕這會使她的情感十分脆弱,我認為她覺得自己在世上頗為孤單。」這一段描述也為Susannah的悲劇命運做了鋪墊。
Susannah與Isabel信中對她的描述十分相符。她的外表美麗,個性有著開朗的一面,時常會愉悅地歡笑。但在表面之下,卻是她極為脆弱的內心。Susannah同樣行走在邊緣之地,只是對於她,邊緣之地更多地表現為必須時刻尋求依靠,尋求保護的艱難境地。
Samuel雖然同樣繼承了Ludlow一家的強悍與勇敢的性格(公然對抗父親,執意三軍。),但由於他自幼便受到兩個哥哥的無微不至的愛護,所以相對來說,Samuel是兄弟三人中最為文弱的,這也決定他無法獨自給予Susannah賴以生存的保護。但與Samuel回到農場時Susannah面對的是一個強而有力的男性家族,這樣的家族更可以作為她此後的依靠,所以其時,Susannah對於Samuel的感情沒有發生變化。轉折出現在Samuel決意三軍之後,Susannah面臨很有可能會失去Samuel的處境,且Samuel是她那時最直接的依靠。Susannah與Tristan在書房中的一段情節很好地展現了Susannah內心脆弱的一面,同時也表現了Susannah此種脆弱性格的特點,即前面評述過的必須時刻尋求依靠,尋求保護。一方面她害怕失去Samuel,另一方面她需要從Tristan的身上得到寬慰,得到保護(既是保護Samuel,同時也保護了她自己。)。這樣的性格特點也說明了她此後會與Tristan相愛(Susannah對於Tristan的情感是潛移默化的,Samuel三軍的決定只是催化了這種情感。在她去監獄探望Tristan的時候她甚至承認自己曾經希望Samuel死掉。),最終卻嫁給Alfred的原因。觀眾或許會給予Susannah對於愛情不夠忠貞的評價,但卻無法否認Susannah的選擇是完全受到她脆弱性格的決定。
Susannah與Tristan的母親Isabel兩個人的命運有相似之處。Isabel由於無法與Ludlow上校相處而選擇離開,Susannah由於無法進入Tristan的內心世界而選擇嫁給Alfred。但Isabel的離開雖不徹底(她也曾數次回到農場),但她的心境卻是平和的,這一點從她的書信中平和的語氣可以看出。但Susannah的悲哀在於她一直都無法迴避對於Tristan的情感,又因為內心深處對於Samuel和Isabel Two慘死的感情上的愧疚而最終選擇自殺。埋葬Susannah的是一處充滿愧疚和遺憾的邊緣之地,更是一處無依無靠的邊緣之地。
3.Ludlow上校
上校由於厭倦戰爭,且因為美國政府對於印第安人的歧視政策而選擇遠離城市,生活在社會的邊緣。他極力避免自己的三個兒子接近他所摒棄的世界,但無奈的是他的兒子們都繼承了他的反叛偏執的個性,這種個性將他的三個兒子推向了農場之外(Alfred可能是三個人中受上校影響最小的,他的身上更多地反應出了他的母親的影子。但他還是成為了國會議員,與家族對立。)。
4.Alfred
Alfred與Tristan的性格的對立在影片中表現得十分明顯,如同前面評述過的,Alfred更多地繼承了母親Isabel的性格,Tristan受到Ludlow上校的影響更深。Alfred命運中的悲劇性在於自Susannah出現之後,他一直處於Tristan的陰影之下,從而使他決意離開農場,此後游離在家族邊緣。但影片末尾的一槍使Alfred完成了自己的救贖,重新得到了父親的認可和Tristan的信任(與父親的擁抱,Tristan將孩子託付給他)。影片在此處情節的設置上巧妙且自然,既化解了看似無可挽回的危局,又完美了影片的結局。
5.One Stab
這位被時代拋棄的印第安族長與Ludlow上校一樣生活在社會的邊緣。只不過Ludlow上校是主動的選擇,而One Stab則是被迫接受。作為Ludlow家族數年間命運的旁觀者,One Stab這個人物的設置可以說是影片的一處妙筆。One Stab所表現的是現代印第安人的正面形象,忠誠(一直守護在Ludlow家族),有教養(聽得懂英語,會開汽車),冷靜(與生俱來的獵人氣質),客觀(影片中大量的旁白),更有冷酷的一面(Tristan在影片中的許多野蠻兇殘的行徑都源於One Stab教給他的印第安人的傳統)。所以One Stab不只是作為一個旁觀者來發展影片的情節,也表明了影片關於美國曆史上對於印第安人的歧視政策的一種反思。同時,影片通過One Stab的旁白來向觀眾展現Tristan的內心世界,無疑One Stab才是影片中最能夠理解Tristan的人物。而One Stab,這位印第安族長卻從不會屈尊用英語說話,這也從側面表現了Tristan的孤立。

所有的亡者都長眠在山上的墓地,長眠在各自的邊緣之地。一段傳奇寫在純真的墮落的過程之中,從容,悽美,又不失風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