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花樣年華--In the Mood for Love

花样年华/

8.1 / 170,498人    98分鐘 | Poland:94分鐘

導演: 王家衛
編劇: 王家衛
演員: 梁朝偉 張曼玉 潘迪華 Lai Chen Ping Lam Siu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Grace

2012-09-19 23:37:02

看《花樣年華》之雜感


第一次看《花樣年華》的時候,我正迷香港上世紀末大牌影星的作品,比如張國榮梁朝偉他們,搜搜他們的電影很容易就發現這麼一個導演——王家衛。他的電影子乎部部被奉為經典,從他獲得的獎項就能看出。
作為新世紀的第一部電影,《花樣年華》對王家衛來說是一個很好的開頭,自打電影上映,便好評不斷。那個時候才上小學的我對電影一竅不通卻時不時地聽到人們的街談巷議,知道這部電影好看。
然而這部好作品拍得卻不簡單,圈裡人都知道,當然現在圈外的影迷們也知道:王家衛拍戲要求高,可能開機前還見不到劇本,不知道明天拍什麼,不斷地NG,不斷被折磨,可能最後一個鏡頭也沒用上。張曼玉曾抱怨過,「他習慣於一直拍下去,找那個角色的感覺,在他沒有找到感覺之前,大家也都不知道是在演什麼,角色怎麼樣,每天都有考試的感覺」。
於是,「感覺」成了王家衛電影的代名詞。《花樣年華》里講感覺的地方很多,比如昏黃的燈光,狹長的巷道,綿綿的雨簾,梁朝偉的西裝,張曼玉的旗袍,非常卡通的計程車等等都在那首小提琴曲的映襯下,喚起了觀眾們的關於那個特定年代的香港的感覺。雖然影片大多是些家長里短,說話又溫溫吞吞,看著很容易厭煩,但也許這就是導演的花招或者說是亮點——賣關子賣的差不多了,故事的轉折也來了。
有很多人抱怨看不懂王家衛的電影,典型的就數《東邪西毒》。這大概就是演員們怎麼拍也不懂角色的必然後果吧?最近,林青霞在新書里寫道的關於王家衛的一段話倒是很貼切,她說她演《東邪西毒》的時候也不知道自己在演什麼,首映式時看片子都犯困,不明白為什麼電影裡好像人人都死去活來,但又只都對著空氣撒氣。然而多年後她重看這部劇才知道影片的含義,其實導演是想通過劇中形形色色的人物表達自己對「愛」的理解,而愛到深時,也只有對著空氣傾訴。
《花樣年華》也講愛,但是看不懂的情況就好多了。電影的情節挺簡單的,就是兩對年輕夫妻, 成了鄰居,每對中各有一個在另外兩個的眼皮子底下出了軌,另外兩個知情後也不知該怎麼辦,於是糾糾結結,輾轉反側,最後不了了之。影片有對白,不空講話,每次周慕雲和蘇麗珍交談的時候都給人一種「他們這一次會如何決定?能不能談得攏」的感覺。為了突出這一感覺,電影始終沒有拍他們的背叛者,周太太只有背影,陳先生連個影子都沒有,就聽見一個傲慢的嗓音。這一手法明白無誤地告訴觀眾,我講的就是周、蘇兩人的事,努力看他們倆,堅持看著就明白了,別嫌煩。
如今,王家衛功成名就,他對於電影,演員,拍片的特有的看法也常常被人們拿來研究。就拿演員來說吧,張曼玉演了他的很多電影,而且常常是優雅又憂鬱的形象,就連在《2046》里客串也是如此。但王家衛以演員來定角色的風格是出了名的,而張曼玉的演技又是出了名的,她的角色風格跨度大,清純,放蕩,神經質都演過,如果說有哪部電影揭開了張曼玉憂鬱少婦的一面,那就是《阮玲玉》了,而誰又把她的這一面發揮到了極致,那就是王家衛。都說好身材才能穿旗袍,要我說好身材再加上好一股憂鬱才能穿,而那個人就是張曼玉。李安曾經這樣評價過張曼玉,他說任何人站在林青霞身邊,都很容易光彩全無,看看《東方不敗》中的李嘉欣,《天山童姥》中的鞏俐,她們身上都缺乏青霞那種無人能擋的巨星光彩和王者風範,但惟獨張曼玉是個例外。我想幸好林青霞沒有和張曼玉在一部張穿旗袍的電影裡相遇,不然那樣會敗得更慘。當然,如果沒有像王家衛的《花樣年華》這樣為張曼玉量身訂做的影片,也就不會有王家衛電影熱潮、旗袍風以及李安這句得罪人的評價。
王家衛是幸運的,他的作品從來沒有放棄過說「愛」,也從來沒有放棄過憂鬱的感覺,而這種憂鬱又猶豫的愛,恰好有個張曼玉來為他演繹。
《花樣年華》的影評很多,這也正是王家衛「感覺」路線的必然反響——觀眾們都看出了感覺,能忍著不說兩句嗎?而王家衛對這部踏著往年情懷的舊夢,緬懷浮世繽紛的溫馨的電影又是如何感覺的呢?也許他在樹幹上挖了個洞,悄悄說了。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