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已註銷]

2012-09-21 05:47:33

真的超脫了嗎?


《超脫》,一部具有紀錄片色彩的劇情片,整個基調灰色陰鬱,主人公也是游離於社會的邊緣人:孤獨的頻繁更換工作的代課老師和尚未成年的妓女,此片極具導演個人風格和藝術魅力。
片名叫超脫,那麼究竟要超脫什麼呢?又如何超脫呢?
導演塑造了一群被困住的人:被過去回憶困住的主人公,被生活瑣碎困住,被一群無心學業的孩子困住的老師,被忽視被放縱無法感知存在的孩子。深陷苦海之中,似乎是這所學校里每個人的共同感受,然而他們解救自己的方法也是不同的。
主人公在不斷地記敘書寫;老師們或者通過怪異的舉止,或者通過藥品來緩解,而孩子們以無所事事或者更加殘忍地虐待生靈來宣洩,然而又如何呢?
失敗,不斷地以失敗告終。
主人公書寫,把眼淚又還給了自己;老師們損害健康甚至選擇自殺,而孩子們荒廢學業,甚至虛無感強烈到了自殺的地步。
奧威爾的double think其實正暗示著主人公複雜矛盾的內心,渴望超脫卻偏偏陷入更深的痛苦,因此從表面上看,他是整個學校中最平靜淡然的人,似乎是超脫於大眾的,然而實際上,他是把痛苦壓抑得最深的人,是最痛苦最無法超脫的人。他書寫,卻再次加強了記憶,他企圖拯救女孩,卻要親眼看女學生在自己面前自殺,他不斷地寬容外公/爸爸,其實卻在意外公/爸爸的日記,在意女同事對他的評價,因此在外公/爸爸去世後,他不僅沒有解脫,而是更為痛苦,最後在女同事面前失去了控制,心裡的傷口被撕開,暴露了他痛恨外公這一事實。
當主人公面對池塘沉思良久之後,他決定與那個被他救下的未成年妓女建立永久的聯繫,在柔光下他們幸福相擁,然而導演僅僅用凝視的目光和特寫詮釋了主人公的心理過程,卻沒有告訴觀眾更多的資訊,以致於這種改變顯得突然生硬,似乎陷入了被拯救者反而救贖了施救者的老套情節。在全片唯一美好溫暖的色調出現的時候,也許我們可以相信是的,這個孤獨憂鬱的男人得到了救贖,實現了超脫,可是既然如此,他為什麼是面對廢棄的教室朗讀愛倫坡的小說,而那甚至是一篇恐怖小說。他是否真的超脫了,在我看來,也許這還是個問題。
艾德里安再一次用他憂鬱的眼神和瘦削的面孔詮釋了這個矛盾痛苦的人物,堪稱完美。(好像在這裡發一下花痴啊!)不過克里斯蒂娜表現平平,並沒有令人印象特別深刻之處,倒是薩米.蓋爾一陣撕心裂肺的哭喊更為動人地詮釋了這個可憐女孩子的無助。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