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口白人生--Stranger than Fiction

奇幻人生/口白人生(台)/离奇过小说(港)

7.5 / 236,390人    113分鐘

導演: 馬克佛斯特
演員: 威爾法洛 瑪姬葛倫霍 艾瑪湯普遜 昆琳拉提法 達斯汀霍夫曼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李參

2012-09-22 00:37:53

理性與感性之間——《奇幻人生 》Stranger than Fiction觀感


《奇幻人生 》Stranger than Fiction,一部開頭很有創意的影片。
主人公 Harold Crick,一個審計員,每天過著簡單單調的生活,一個與數字打交道的人,生活里也充滿著數字,刷牙的次數,走路的步伐,每天準時到達公交車站,有一天,表不准了,故事就從這裡開始。
這是一個講述一個循規蹈矩、超級理性的人,卻在生活中發現了一個旁白,以一個旁觀者的角度,在敘述著自己的生活,異常的精準,直到有一天,這個聲音告訴他,他即將死去。而這個聲音居然真實存在著,是一個作家,她的性格悲觀,她筆下的每一個主人公都是以死亡結局,沒有一個逃脫。而恰巧,主人公Harold Crick就是他筆下真實的男主角,而她的這部作品,就是那個旁白的聲音,她作品裡的主人公,居然就這麼真實的存在著,這個主人公在他筆下也會死去,只是作家在苦惱,如何讓他死去。
當男主人公發現自己即將死去的時候,他的生活發生了變化,簡單理性的生活變得鮮活生動起來,他開始和朋友一起吃飯,開始想要做卻一直沒做的事情——學習吉他,開始追求愛情。當他後來找到了作家,看到了作家筆下他的結局,他沒有驚慌,而是選擇坦然的去面對,這個選擇,卻讓作家頓悟。
最後,故事以另外一種結局結束。

什麼是最重要的事
看完這部片子,又讓我對「最重要的事」有了新的想法。在《時間管理》課程中,「重要的事」總是會被提到,但是,這個概念卻很難說清楚。我們每天會面對很多我應該做的事情,心中還有那些個我想做的事情。但是,當我們意識到死亡即將來臨的時候,因為沒有無限期的明天,這個世界上就不存在我需要做的事兒,而重要的事情就變成了我想做的事情。就像電影裡的男主人公,理性的工作,查帳,計算,精準無比。但是,當他意識到死亡即將到來的時候,他想做的事情卻變成了學吉他和追求心愛的女人,而其他的那些事情變得不太重要。他的生命也從此發生了轉變,不再數數字,不再過那樣循規蹈矩的生活,活出了和以前完全不一樣的人生。
難道,只有當死亡即將降臨的時候,我們才知道自己想要做什麼嗎?
活在當下的勇氣
剛開始的時候,覺得結尾有點俗套。因為,能被我想到的結局,一定不是精彩的結局。我在看的時候就在想,這主人公到最後是死了呢還是活著呢?當主人公和作家見面後,他們發現真實的Harold Crick存在在這個世界上,那作家到底是讓他死還是活呢?看完,發現是個歡喜結局,對我的衝擊不是特別的大。就像劇中的評價,是okay,而不是great。
有時候就是這樣,皆大歡喜了,衝擊力就弱了。就好像《步步驚心》,最後的結局虐的要死,看了以後久久不能平靜,有些人就說,為什麼不能讓若曦活著,為什麼不能讓她嫁給十四爺種種的話,我當時也很困惑,但是在貼吧里看到了一個網友改版的版本:「若曦沒有拒絕皇帝的賜婚,嫁給了十四爺」,結局是好了,但是,這部小說立刻變得索然無味,不禁感嘆。
什麼是好的文學作品,自有評價。
這部影片,結尾雖然是ok,而不是great,但是最後作家的觀點,卻值得思索。
「如果一個人不知道自己即將死去,你可以讓他去死。但是這個人,明知道自己即將死去,也知道未來發生的事情,但是他還坦然的面對生活,坦然的面對死亡,這樣的人,難道不應該讓他活下來麼(在他的作品裡,也是現實)「
結果,Harold Crick活了下來,作家的文稿最後一個字」die「,在打最後一個字母的時候聽了下來,主人公的小命保住了,雖然命懸一線,但是最終,還是幸運的存活,而救了他一命的,還是他的手錶,他過去循規蹈矩日子的象徵。
看到這裡,我不禁在想,這個理由,真的可以讓作家做這樣重大的決定,改變她作品的結局?
想想,確實值得。不是因為他面對死亡時生活態度的轉變,而是那種活在當下的勇氣。
知道自己的日子不多了,所以認真過好每一天,然後坦然的去面對即將到來的命運。
其實,我們每個人都會死的,只不過,沒有那麼強烈的感知而已,這種感知,只有在即將面對死亡時候,才會越發強烈。
人生匆匆數十載,說快也快,說慢也慢。對於大多數人來說,我們感覺死亡還遠,所以對當下的每一天,就沒有那麼珍惜。而我們這樣正常人的生活,在有些人眼裡,確是那樣的求之不得,彌足珍貴。復旦大學女教師於娟在她的《此生未完成》里寫到,」活著就是王道:「,多簡單的願望,只是活著。
如果沒有活在當下的狀態,哪有坦然面對死亡的勇氣?
就沖這一點,作家讓Harold Crick活下來,就是值得的。是,這樣的人,確實值得活下來。
有時候,當我們坦然面對某些事情的時候,往往就峰迴路轉了。
理性與感性之間
當一個聲音以旁白的角度在敘述你的生活的時候,會不會有一種異樣?」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當我們跳出自己的生活,以一個旁觀者的角度去審視自己生活的時候,會不會有不一樣的感覺?我真的是這個樣子嗎?我的生活是我想要的嗎?是真實的自己嗎?會不會想衝著那個旁白的敘述大喊甚至大罵:」說誰呢你「
這個影片的獨特之處也就在於此,這種表現手法,也讓我陷入一種思考。
有時候,是不是可以從另外一個角度看待自己?看待自己的生活呢?
主人公是個特別理性的人,他的生活里充滿了機械、精準、數字。雖然看上去循規蹈矩,但是精確,精準,高效。 我是一個GTD踐行者,我的生活中其實就充滿了各種理性,我的信條之一就是」做事靠系統,不是憑感覺「,典型的藍色性格,金牛座。但這種靠系統的理性,其實也缺乏浪漫色彩和想像力,有時候,系統的存在會讓我對外界事物缺乏敏感,甚至有些遲鈍和麻木。這世界上絕對沒有一種觀點是對或者錯,理性點還是感性點,還是隨性點,其實都沒有明確的界限。但是,如果理性的人多一些感性,也許就多了一份對外界的感知。
沒錯,我就是一普通青年,但是,如果生活中多一些文藝,多一些213,也是不錯的。那樣的人才顯得豐滿,既不死板,也不那麼矯情。
今天早晨在街旁上發了這麼一條消息:」玩了街旁後,認識了幾位感官很敏銳的朋友,他們擁有獨特的視角和嗅覺,連帶著自己也變得敏銳起來。」這些朋友和我不一樣,有點小文藝,有點小個性。每天除了好吃好玩外,還有小個性,大吐槽。一張普通的用手機拍的圖片,視角也很獨特,看上去很帶感。一杯普通的起士綠茶,卻有著自己獨到的喝法。剛開始沒覺得什麼,但是有一天,和朋友在圖書館安靜的環境下,喝著起士綠茶的時候,才有切身體會,忽然發現以前很遲鈍,很麻木。
當人對外界的感知麻木的時候,思維往往會陷入僵化,即使再怎麼刺激,也一如既往。想像力和創造力,就不要提了。其實作為培訓師,需要更多的靈感和創造力,如果自己是麻木的,也是危險的。
當然,我永遠信奉中庸之道,凡事過猶不及,感性和理性之間,總是要有個平衡。
別忘了,在這個故事的結尾,救了主人公一命的,是那塊象徵著理性的手錶的碎片。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