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我很喜歡

2012-09-30 07:25:51

那位船 那艘船長

************這篇影評可能有雷************

  那次我上了一艘船。這艘船漫無目的地遊行在廣闊的T海之中。沒有人知道要怎麼開,但好在這片海域還算平靜,無論開往哪個方向都不會觸礁或霎時沉沒,所以也就隨意了。船上偶爾會放放電影豐富文化生活,但因為是在午夜,觀者寥寥無幾。這次放映的是一部名為《Dead Poets Society》的電影,死亡詩社。你也可以叫它春風化雨,即使它配不上一個這麼美好的名字。
  如果要寫觀後感的話,我應該說,看完之後我心潮澎湃,久久不能平靜。並不自覺地陷入了沉思之中。
  我沉思於這所「全美最好的大學預備學校」。按照邏輯,「最好」雖然並不都意味著「最大」,但年產51個畢業生的數量著實讓人不可思議。雖然我們國情不同,大學不可隨便比較,但在這個3億多國民的國家中,51這個數字未免不好意思拿出手。光是做宣傳也顯得力度不夠而他們仍然振振有詞臉不紅心不亂跳,還能吸引一大幫家長,真是怪事。
  然後是主人公出場。他有一個意味深長的名字——KIDDING?(我看的那片只有中文字幕,基丁老師。後來查了查,原來是John Keating)也許他的出現正是為了把這所學校變成一出鬧劇的舞台,給學校開個玩笑,「欺騙」一不清楚的孩子;當發現大家都矇混其中的時候,他再高調而黯然的離開。你先是看到他微笑的臉,然後是他前面一副正統的教室面龐,帶著蔑視的眼神。然後全劇的基調由此定下。
  學校畢竟是以學生為主的(如果真是的話),於是學生接連現身。在那一群所謂的死亡詩人裡,我們可以看到許多熟悉的身影:Neil富有激情,有追求且敢於追求,卻往往被父母壓得抬不起頭來;Todd含蓄內斂,對新思想看似不為所動,其實只是掩蓋了內心的熾烈;Charlie,也就是後來的Nuwanda,叛逆而勇敢,深愛著這個團體但有時又會好心幫倒忙;還有反派角Cameron,帶有嘗試之心卻終究無法掙脫書本和傳統的束縛,對他們而言,走一條平安的路就好,驚喜不及穩妥,至少前人都是這樣過來的。死亡詩社裡,Carpe diem是他們的信念。而KIDDING竟然是他們的船長。
  故事情節十分清晰。從KIDDING的檔案里引出了「死亡詩社」,於是Neil復立死亡詩社,並吸引了一幫「詩人」。從詩的朗誦之中學生們漸漸有了書本以外的追求,或者說是重新正視了自己的追求,無論是演戲劇、表達、科學實驗,甚至是追女孩。大家開始在學習之路分散,走自己的路了。Neil作為領袖人物,表現最為強烈。背著父親報名試演,東窗事發後只得偷偷繼續,直到他的表演完滿之日,也是這顆流星隕落之時。KIDDING因此被辭職,學生們不得不預設這一行動。
  這是一個悲劇。哀傷的基調也一早被定下了。「死亡詩社」本就是個黑暗的名詞,他們只能在黑暗裡行動,在黑暗的山洞裡聚會。所有的歡樂不過是曇花一現。「詩」可以引導人去探索,而探索只會把學生引向「滅亡」。順從的危險在於平靜地消磨人的意志追求,反抗的危險則是劇烈的,學業家庭情感等方面將你各個擊敗。挑戰者不會成功,成功者不會在這所全美最好的預備學校出現。
  在舞台劇的最後一幕,Neil把一段莎士比亞《仲夏夜之夢》裡的台詞送給了他父親。
  要是我們這輩子
  有拂了諸位的尊意,
  就請你們這樣思量,
  一切便可得到補償。
  這種種幻景的顯現,
  不過是夢中的妄念;
  這一段無聊的情節,
  真同誕夢一樣無力。
  先生們,請不要見笑!
  倘蒙原宥,定當補報。
  萬一我們幸而免脫,
  這一遭噓噓的指斥,
  我們決不忘記大恩。
  迫克生平不會騙人,
  否則儘管罵我混蛋。
  當然,他沒有得到原諒。也許父親在那一刻也曾有過觸動,但冒險的機率誰有樂意去嘗試呢?於是夢想在現實面前掙紮了兩三秒鐘就陣亡了。Neil選擇了用父親的手槍自殺,說是自殺,其實與他殺無異。現實總是讓人痛苦不已,要嘛是現在父親喪兒痛哭,要嘛是一年後Neil自己為自己痛哭。你不能怪一個17歲的男孩用如此極端的方式表達自己的抗議,說到底,那不過是一種無奈的方式。為了滿足一下自己額外的追求,他已經努力學習了讓每門功課都成A了,這是他與父親商量的唯一資本。直到他發現這些資本在人家眼裡不過是一堆冥鈔,他還能怎麼辦呢?如果說KIDDING有任何過失的話,那就是他只看到了年輕人應該有衝動去追尋自己的夢想,卻忘了他們常常會太過衝動,韁繩一放便失了分寸。船長沒能指揮好方向,船的沉沒在所難免。
  最令人痛心的一幕是學生被簽名的場景。Knox、Pitts、Todd。這些可愛的學生,當面對那張白紙時才發現自己的多麼的無能為力。校長就在面前和藹可親地勸你「簽吧」,父母也在一旁催促你「快點簽吧,簽了就跟你沒關係了」,你還能怎麼辦?身為學生,他們確實是一個最無力的群體,一旦失去了父母這靠山就比農民工還弱勢了。他們有文化,但這文化來源於傳統教育無益於自省;他們有夢想,但這夢想的命根子往往捏在長輩的手裡,稍一用力就無法傳宗接代了。他們必須依附了長輩生存,而這種依附關係往往演變成主僕關係,主任的意志將在僕人身上無條件體現。他們有巨大的創造力,但這創造力在被點燃之前僅僅是一堆乾柴,受潮還點不著了;傳統教育者更不會去點火自焚。按照校長Mr. Nolan的說法,只要幫他們進大學其他方面讓他們順其自然發展。學生哪還有什麼可持續發展,倒是學校在可持續發展著。學生只是一塊雞肋,觀眾不得不對它們扼腕嘆息,而他們也只能扼腕嘆息了。頂多只是猛然起身站到桌子上,喊一身,「Oh Captain,myCaptain」。給人一點欣慰。然後影片就結束了。畢竟沒辦法有下文了,還能有什麼下文呢?
  我們很容易想到,從這所學校出去並回歸這所學校教書的KIDDING,本身就是這種教育的受害者。在他的年代,「死亡詩社」還收到過推崇,明目張胆地活在校園裡,否則學校檔案里也不會記錄這一段往事了。但後來教育模式一步步變成了現在這樣子了。KIDDING這位不自量力的船長,竟想憑一己之力扛著這艘船前進。在當下,確實是顛倒了位置。於是他也邁向了死亡。真理往往掌握在多數人手中,其他人要嘛被多數人同化了,要嘛就被多數人異化了。如果少數人能夠成功的話,那就該叫做革命了。現在看來,不過是另外一個KIDDING。
  你說它講的是50年前的國外的故事,我卻把它當成現在的國產看了。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