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瑪麗雪萊之科學怪人--Mary Shelley'S Frankenstein

科学怪人/玛丽·雪莱的弗兰肯斯坦/玛丽·雪莱之科学怪人

6.3 / 59,398人    123分鐘

導演: 肯尼斯布萊納
演員: 勞勃狄尼洛 肯尼斯布萊納 湯姆哈斯 海倫娜波漢卡特 艾登昆恩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海邊的芒果花花

2012-10-07 08:23:30

從Creation Myth開始

************這篇影評可能有雷************

感謝我的公選課老師給我的思路。



平靜的女聲牽扯出一段獨白,拉開這部科幻片的帷幕:「I busied myself to think of a story, which would speak to the mysterious fears about nature, and awaken thrilling horror. One to make the reader dread to look around to curdle the blood and quicken the beatings of the heart.」
是什麼足以讓這位妙筆生花的女作家將這個故事歸為無盡恐怖的一類?是怪人令人寒顫的外形?還是其他一些無形中可以致命的情感?
影片的設置的背景是科技革命的前沿時代。但縱使是在那樣一個時間,主人公Victor•Frankenstein的種種科學思想也是大大超出一般人。不能不說,Victor的母親由於難產逝世這一事件對他的奇思異想起到了衝擊、催化作用——這也是為什麼他執著於探索如何令人類突破生死。當他站在母親的墓前,自言自語地說出「No one should die」之時,他便已經下定決心突破生死的法則。但在當時,他的認知被定義為「偽科學,與科學相反,妄想,幻想,投機主義,」只因他勇敢地質疑了常識。
出生於醫生家庭的Victor,無疑繼承了他父親的天賦。作為片中男性角色的代表,他表現出的特性是充滿力量而堅定執著的,狂熱而認真專一的。不論是對於自己的研究,還是對於自己愛人Elizabeth,他都充分展示了這些特點——也許這正是那個時代對男性的定義,男性的縮影。與此相反,如Victor的母親、Elizabeth這些女性顯得快樂而無知,她們是情感豐富而愛好玩樂的生物,但同時也心地善良。也許是時代的侷限,也可能是時代的變化,那個年代的女性像藤蔓一樣,並沒有真正意義上的自己的生活,而是將生命寄託於家庭,把時間交給無盡的玩樂。可以說,現代女性回到那個時代可能會被懷疑是換了一個男性的靈魂。高中時無意中看過叔本華的《論女人》,大師如是說:「女人在其一生中始終保留著孩子般的稚氣……津津樂道於微小事情,而重大事情卻不管不問……而且只要眼前生活還可以的話,她們就會盡情地享樂……」當時非常不屑一顧嗤之以鼻冷眼相待,但從這片科幻片折射出的那個時代對女性的定義與評價來看,只能搖搖頭說大師也逃不脫時代的束縛。
在兵荒馬亂、霍亂肆虐的城市裡,Victor堅持留下來完成復活實驗。隨著實驗的完成,怪人誕生了。唯一讓人苦笑的是,創造它的人——Victor——驚慌失措以致於無法直面這個難以定義的生物。的確,科學實驗的走向不是科學家可以控制的;但坦然面對結果理應是一個科學工作者的素養,從這點看來,Victor實在不是個合格的科學家。
怪人把Victor成功地嚇暈以後,無意間奪走了裝有實驗日記的衣服。它遊蕩在城市裡。當人們把它的兜帽扯開後,一張佈滿傷痕的臉展現在大家面前。出於莫名的恐慌,有人開始用掃帚驅趕它。恐慌是一種傳染最快的病毒,越來越多的人開始加入毆打、驅趕怪人的行列,甚至有人無厘頭地高喊「he is the one who spread cholera!」。我真是頭一次聽說醜人就可以憑空傳染霍亂。
驚慌的怪人奔逃到了郊外。它偷偷在一家農戶的豬圈裡住下了,每天以豬食為生勉強過活,所幸的是,強於常人的體質讓它很快適應了這種生活。有時候,它會從木屋的縫隙處偷偷觀看這一家人的生活。它是好奇的,對於那些它從未有機會體驗過的溫情。它也是善良的,當聽見農夫與農婦因為凍土而無法挖出足夠糧食過冬的焦急對話後,它花了整整一個晚上為他們挖出了地裡的蘿蔔與馬鈴薯,然後蜷縮在角落裡滿足地看著這一家人發現後欣喜若狂地手舞足蹈。
它慢慢地學會說話,閱讀和思考。從日記中知道了自己的來歷。這個在人間游離的生物悲哀地明白了自己的不合群。
但它終於還是在農戶一家的老爺爺遭到收租者毆打時挺身而出。這個雙目失明、感官卻異常敏銳的老人早已察覺到了它的存在,因此並沒有驚慌失措,反而慈祥友好地將它邀入屋內。它們有這樣一段令人印象深刻的對話:
Grandpa: Why don't you go to them (friends)?
Creation: Because I am so very ugly and they are so very beautiful.
        這簡直是個赤裸裸的諷刺。只有瞎眼的老人才能發現它的內心善良。前一陣子對於風靡的《畫皮2》,部落格上有如是評價:「我總算明白了,要讓男人不被色相迷惑……除非它瞎了眼!」雖然《畫皮2》並非故意作如此安排,卻奇妙地和這部老片產生了一點重合。
        濃濃的自卑感挾帶著傷感,怪人的眼裡卻滿是害羞與期待。它自己說過:「I speak, read and think, and know the ways of man.」它也希望融入這個世界,成為世界的一份子,而不是始終因為長相醜陋而被排斥在外。可天不遂人意,因為誤會怪人是打傷老爺爺的人,農夫接到消息趕回來後不分青紅皂白便將它打了出門。
        傷心地逃到森林裡,怪人嚎啕大哭,卻無意間在袖子上的口袋裡找出來一朵鮮艷如初的紅花——這是農戶家的孩子們在聖誕節時放在門外給幫助它們的「森林精靈」的禮物。它覺得不能就這樣輕易放棄。可當它滿懷希望與信心地跑回去後,卻只發現人去屋空。憤怒的它被這一個事實熄滅了最後一點理智,它一把火燒了農戶的家,仰天怒吼「I will revenge! Frankenstein!」 它把這所有的不幸統統歸結到了它的創造者身上。
接下來的悲劇彷彿水到渠成。Victor的弟弟慘死、管家夫人的女兒枉死、愛人Elizabeth在新婚夜被奪去心臟……怪人毫不留情地用血腥渲染著Victor的家族。是人性本惡的爆發嗎?還是可以說明相由心生的正確性?怪人在片中,甚至在在各類書本、音像製品中都被劃分為「怪物」。可是,長相醜陋的人就可以定義為「怪物」嗎?就連殺人犯都只是被定義為「瘋子」,為什麼怪人卻要被定義為「怪物」?
到底在這部片子裡,什麼是真正的怪物?
我覺得,是惡念。
是的,不可否認,人心有美好的一面。但同時,人心也有惡的一面。佛家有雲,善惡俱在一念之差。這樣反覆無常而極端的人心,並不難衍生出惡念:貪婪、恐慌、仇恨、偏見……怪人變得心理扭曲,並不是光靠它自己。恰恰相反,大部份扭曲它的心靈的力量,來自於片中的社會。市民的恐慌、創造者的排斥與仇視、農戶的偏見與誤解……這是惡念,是名副其實的怪物。它們力量強大,變化多端,而又無處不在。它們擁有改變人心的力量,心靈在它們的爪牙下只是一個柔軟易塑的麵團。這才是真正的怪物。人類無數次地抵禦著它們的襲擊,時而失敗,時而成功。
「名字」在片中亦是少不了的一個重要元素。怪人反覆追問Victor「who am I」,可後者作為創造者卻只是苦惱地回答「I don't know」;甚至面對衝入船艙、驚恐萬分的船長「who are you」的高聲詢問,怪人只是無奈地哭訴「He(Victor) never gives me a name.」
「名字」的重要性還出現在影片中的其它人物身上。Victor將死去的Elizabeth復活後,第一件事便是焦急地追問重生的情人:「Say my name! Elizabeth, say my name!」
我覺得,「名字」在片中是「身份」的象徵。也許像陰陽師安倍晴明所說,名字是世間最短、最簡單的咒。雖然對於生活在人口大國、重姓重名稀鬆平常的我來說無法完全理解,但還是感覺到名字的個體性。由特定的人說出特定的名字,的確會讓人產生強烈的感覺。
也正因為「名字」,或者說「身份」的殘缺,怪人才會如此質問「Victor」:「Do I have a soul, or you forgot to give me one?」「身份」真有這麼重要嗎,以致於影響所謂靈魂的存在?在我看來,對於「身份」的過份強調是一種隱喻的諷刺。不光是當時的人們,即便在今天,「身份」也是我們認識一個人的重要組成部份。但物極必反,過份著重「身份」卻會讓一個人忘記自己存在的最本質是自己這個人,是自己獨一無二的思想,而不是「身份」。
在影片的結尾,Victor失去了所有的親人與朋友。自責的它向北極日夜不息地行進,最終累死在路途中。電影甫開始並不是Victor的經歷,而是一群船員在一個執著於到達北極點的船長帶領下向北前行,船卻被凍在了水中。破冰之時,它遇見了Victor,怪人的故事方才以Victor自述的形式娓娓道來。船長是個狂熱的年輕人,它擁有Victor創造出怪人前那種對於成功的渴望,也有對於目標的極度執著。它期望它能憑藉到達北極名留青史,永垂不朽——即使付出生命的代價。
但當這名船長目睹怪人與Victor的屍體雙雙沉下海底後,面對船員的提問「where to go now, captain?」它堅定地說:「Home.」也許是它被怪人週身籠罩的冰涼與絕望感染了吧——當它大聲對怪人說「come with us」的時候,怪人憤怒而悲哀地大吼「I』m done with man」換成任何一個人,都會聽到怪人的悽慘經歷後,醒悟到自己擁有的友情、親情、愛情以及身邊的善是多麼的幸運與奢侈。
片中有三個關鍵的單詞(來源於怪人首先學會的三個詞):friend, family, father.前兩個很好理解它們的地位(人生活的重要組成),但為什麼要將father獨立於family之外呢?這就要把這個單詞放回英語語境下解釋了:「Father」 is also another name for God. 當用「Father」稱呼西方人篤信的God時,神祇更是增添了一分創造者(creator)的意味。如果說「father」給了人類血肉,那麼「family」和「friend」便給了人類靈魂。這也就不難解釋,當船長詢問Victor屍體邊的怪人為何而哭時,它回答「he was my father」。這讓我回想起一個諷刺性的細節:Victor向Elizabeth哭訴心中痛苦時,身後始終以一座銅製十字架為背景。真正意義上的father表情痛苦地被釘在十字架上,側著頭,一動不動;而在十字架前,怪人心中的father亦是表情痛苦,滿臉是淚。這是不是另一個諷喻呢?
這片影評的從頭到尾指代怪人用的是「它」而不是「它」,這與影片中始終用「it」稱呼這個後現代生命是一致的。它是「強壯有力的超等人」,更加智慧,更加文明,它如同神話一樣被創造,它的週身洋溢著後現代主義的氣息。也許正是因為它對於現代主義的批評,使得它無法獲得一個「它」或「她」的代稱,畢竟——它超出了時代。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