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已婚婦女張大姐

2012-10-07 19:32:05

真誠卻力不從心的文藝版日影《白夜行》

************這篇影評可能有雷************

看《白夜行》原著的感覺,好似剝一個洋蔥。層層真相如洋蔥皮般被一塊塊剝離,拼圖逐漸還原,而那直達核心的最後一塊,帶給人的與其說是震驚,毋寧說是恍然大悟。這大悟之後的意猶未盡極度需要一個出口,洋蔥卻已剝到盡頭。冰冷絕望的背影,是這核心里僅剩的虛無的所在。於是,我們只能將已剝落的洋蔥皮繼續分解,碾碎,在過程中貪婪的尋找那曾經被忽略的蛛絲馬跡,並一次又一次的,為那真相空隙間絕大多數的留白給出自己的填充和解讀。

一流的小說是絕難改編成影視作品的,尤其是《白夜行》這樣時間跨度極長,人物關係極複雜,線索極多,融合了偵探、懸疑、現實、情感的極大成之作,不論怎麼影像化,總會顧此失彼,捉襟見肘,更別提「一千個人心中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拋開原著,日劇《白夜行》和韓影《白夜行》都是很優秀的作品。前者是絕望的純愛,感情的表達細膩豐富,主人公的掙扎糾結讓人動容,再加工下的那些內心獨白也可以堪稱另一種經典了;後者將原著大刀闊斧的刪改,割愛掉豐富的「豬肚」,只保留龍頭鳳尾,最大限度渲染了懸疑氣氛——不過我總感覺這一版太行為藝術了,孫藝珍的扮相也沒有前幾年好看了。

但無論如何,以上所提只是兩部優秀的作品。作為《白夜行》,實在是太不夠了。

日影《白夜行》放出堀北真希定妝照的時候,我實在是嗤之以鼻。已經嫌綾瀨遙和孫藝珍無力詮釋YUKIHO的美艷動人光芒四射了,上哪裡找來的這麼寒磣的女主啊。後來的電影預告片卻給了我很大一個驚喜——真實還原了書中的年代跨度,重要情節都有涉及,警察和亮司的扮演者很靠譜,預告片前半段懸疑感很強,後半段配合主題曲有一個爆發感,最後戛然而止於堀北美麗冰冷氣若遊絲的一句「私は知らない」。在老舊昏黃的畫面背景下堀北的扮相也還算端莊大氣。基於以上理由我對此版抱有很大的期待,不僅常上豆瓣看看在日華人的影評快報,也潛水於堀北MM的貼吧以儘快截獲第一手片源。

現在,終於看完這部期待已久的片子,心裡不禁有淡淡的失落。理智上看,場景考究,製作精良,絕大程度上忠於了原著,然而感情上仍覺低於預期。預告片是那麼的引人入勝,然而正片並沒有給出比預告片更多的資訊。縱觀全片,我看到了創作人員對原著的尊重,對待經典的真誠用心的態度,卻也看到了他們在這宏大敘事下的力不從心。

總的來說,我對片中把幾個配角整合為一體的做法並無異議,畢竟小說紛繁複雜,而2個半小時的電影只需考慮主線劇情。這樣做也許會導致配角的性格不夠統一,人物不夠豐滿,但於影片本身並無大礙。YUKIHO的三個男人三位一體,繼女變成小姑子,這些改動巧妙而合理,我都可以理解,甚至非常贊同。

只是沒想到過份的簡化和劇情跳躍最終會導致了女主的形象單薄和演員的表演難度降低。怎麼說呢,看書的的時候,在YUKIHO嫁人以前,她呈現出來的都是光鮮、正面、令人著迷的一面;你會隱隱約約感覺到不對勁,但卻無法肯定做出善惡的評價——那感覺就像小說里雪穗的家教中道正晴曾經理性的分析過這個小女孩「邪惡」的可能,但一與她對視就被融化,開始懷疑自己是否想得太多。這種表里不一「疊加態」是文字所能承載的,畫面卻不行。直到YUKIHO嫁給高宮誠以後,對丈夫綿里藏針的精神折磨,處心積慮卻又楚楚可憐的表演……此時我讀著書,腦海里女主的魔女形象才徹底立體起來——而這也就到了「演技」有用武之地的時候了吧。可惜電影在保留了YUKIHO的少年和大學時代後就直接邁向了「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的老闆娘時代,而為了不使這個跳躍太撕裂,便只能對前期的情節進行「催熟」了。

演繹一個偽君子,合情合理的騙過所有人卻騙不過觀眾,這真是一個很悖論的課題。若要徹底的虛偽,堀北大可以毫無負擔的表現為一個正常的中學生或者大學生(這對偶像劇出道的她應該駕輕就熟),但這樣一來文字表面下隱藏的暗流就會毫無徵兆了。 最終堀北也許採取了「人前親切可人,人後心事重重」的分裂表情來詮釋這種兩難,可惜並不是很到位,兩個極端反而被中和成為了「面無表情」;更進一步的,影片前期的YUKIHO似乎成為了一個提線木偶,只為劇情服務而做出相應的動作和姿態,女主人公在書中留下的那些令人印象深刻的特質卻毫無蹤影了。

儘管如此,堀北在最後一幕的表現足以秒殺之前的種種不盡人意了。幽靈一般的背影之後,失去共生夥伴的YUKIHO到底是怎樣的表情?書中的結局如《全面啟動》里那個似倒非倒的陀螺一般讓人憤懣不甘,而這裡至少給出了一個機率極大的可能:空洞的眼神,行屍走肉的踱步,直到在現實的提醒下再次堅定的戴上微笑的假面。對於大部份讀者來說,不願意接受雪穗是完全的絕情利用,也不喜歡電視劇版中的煽情濫情,如此的詮釋實在是契合了我們一直以來的念想。

相較之下高良健吾飾演的桐原亮司雖然出場不多,但每一個情景都飽滿充實,張弛有度。帥,頹廢,陰冷,卻又不是如石頭般一冷到底,而是畫龍點睛的穿插著些許溫情。遺憾的是囿於電影篇幅我們沒能看到亮司各種高科技犯罪的情節,人物刻畫顯然是情勝於智了。連帶著劇情的壓縮本該是互利共生的關係也變成了男主單方面的贖罪和守護,我們只看到了雪穗「有代替太陽的東西存在」,而忽略了亮司「想在白天走路」的訴求。儘管如此,這一版的亮司仍然是最符合我心目中形象的了。順便大讚一句,小亮司的扮演者也相當給力,就是小雪穗是個木頭人啊有木有!雖然我一直覺得電視劇版的麻麻由不夠PP,但是小姑娘演技實在無可挑剔啊。

其實本片中我所認為的「敗筆」絕大部份都是出在笹垣這個追蹤真相的警察身上。平心而論,這一版的笹垣是形象最親切最溫文爾雅的了,我只是很不滿意畫蛇添足的硬要強加給他一個因為中年喪子所以對亮司感興趣的動機——這明明是《流星之絆》裡的橋段啊。片子已經塞不下原著中的情節而分秒必爭了,如此浪費的疊床架屋真讓人看了著急。原著中的笹垣是一個完全置身世外的旁觀者,清醒冷靜中雖也夾雜著對兩個孩子的憐愛,但那是出於相通的人之常情而非尋找補償的私慾。笹垣向三位一體男揭露雪穗真面目時的說辭也比較彆扭——邏輯上講,十九年前的案情,雖然他已猜出了八九不離十,但決不至於連兩個孩子如何相識,如何犯案和逃脫的細節都說得那麼清清楚楚;至於最後在天台上對亮司的「激情告白」以及亮司那莫名其妙的微笑與赴死,我實在是沒有力氣評價了。

最後不得不提一下片中讓我印象深刻的配角,亮司的同居女友,奈美江和栗原典子的合體女人。不知是誰說的,日劇《白夜行》中,典子總是一抹給亮司帶去溫暖的存在,編劇甚至好心好意的給亮司安排了一個生命的延續。原著中,典子是亮司控制和利用的對象,但我總覺得亮司對於她,應該是有一絲情意在,否則也不會帶她遊覽大阪這個一切故事開始的原點,否則這個男人的生命也太過淒涼。片中給典子安排了一個殘酷的結局——看到亮司在人群中低著頭,用力的眨了一下眼,我明白,這終究是一個絕望到底的故事。只是很欣慰,亮司的臨終記憶里還有典子溫暖的微笑。

總體評價本片,有《白夜行》之形而少其神。這種缺憾主要來自於影像文字間的無法調和,以及電影的篇幅限制。線索過早暴露,謎底過早揭曉,劇情簡化過度,懸疑氣氛大打折扣。好在導演聰明的採用了日本特有的文藝片手法進行補充,使得本片沒有完全淪為無法超越的原著的影子而具備了一些讓人難忘的「個性」。剪紙串起的線索鏈和玩偶脖子上的摩斯碼讓人叫絕,婚紗店的設定更是神來之筆——男女主人公成年後唯一的一次交會,難得的發自內心的笑容,他們之間卻仍隔著一塊看不見的玻璃。相比原著中以「揭謎」作為高潮,影片還是採用了以「情」動人——而我們也確實的真切的被感動了。讀完原著後會有的欲說還休的驚訝、悲傷、壓抑,在電影裡找到了一個爆發的引子得以宣洩——洋蔥剝盡後的空虛終於釋懷。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