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熱天午後--Dog Day Afternoon

热天午后/黄金万两/炎热的下午

8 / 273,242人    125分鐘 | Finland:131分鐘 (1975)

導演: 薛尼‧盧梅
編劇: P.F. Kluge Thomas Moore
演員: 艾爾帕西諾 Sully Boyar 約翰卡佐爾 Beulah Garrick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歐灝麟

2012-10-08 21:40:28

吶喊, ——【熱天午後】影片主題淺析

************這篇影評可能有雷************

吶喊,
——【熱天午後】影片主題淺析


【熱天午後】恐怕是阿爾帕西諾40歲前除了教父系列之外最出色的作品了,——出演一個剎似瘋癲的退伍軍人,無意插柳釀成了美國曆史上最苦逼的銀行搶劫奇案。

著眼於那場技術含量並不高明的搶劫案,桑尼與警方拉鋸戰開始便儼然演變成一場非典型思潮運動:患上斯德哥爾摩症候群的人質們與桑尼站在同一陣線,甚至共同協商出逃的路線;圍觀群眾在桑尼的煽動幾近癲狂、暴走,那種擁護桑尼的熱情毫不遜色於接見偶像;黑人外賣員高呼:我成為明星啦!……幾乎每個人,都在這場瘋狂的行動中不同程度地參與其中,並被其影響至深。

桑尼的「老婆」是一名男性。巧妙運用鏡頭暗示,編劇的功底一石二鳥地戳中了電影的劇情轉折點與觀眾的社會敏感點,這是影片的第一層主要昇華。「為了男同性戀伴侶實行變性手術」而進行的搶劫,如此荒唐不堪的理由竟然在劇情後半段成為催淚彈,看見他們的深情告白,人們無不為了那個願意坦露自己在社會之下的桑尼而感動,對於那種裸露得極端的愛情觀豎起大拇指。原本被認為畸形、扭曲的同性戀現象,在這裡順利成為佳話,——真愛的吶喊。

「阿提卡!阿提卡!……」那個滿身濕漉漉的男子在銀行門口高呼。對於這只有三個發音的語言煽動,圍觀的人們像被打了雞血一樣興奮不已。「阿提卡」三個字對於當時的人們,就像一個暴亂的信號,預告著失控的警方、暴亂的犯人、亂響的槍聲、血腥的屠殺……一遍遍地,在腦內的想像狂歡劇烈震晃著群眾的荷爾蒙,他們無不希望馬上能看見此等混亂場面,親眼成為見證人。社會瘋狂病態與司法機構缺陷的強烈矛盾在這三個字中爆發,爆發在每一次桑尼的咆哮;黑人送餐員的癲狂,把小市民的成名癖、明星癮琢磨得精準。引用一句話:這個社會上的,不是暴露狂就有偷窺癖;而銀行中的職員,在這場突如其來的意外中,竟對桑尼產生同情、產生依賴,那種依賴於雄剛男性主義的情節表露無疑。算上那一通變態來電所表達的仇恨心理,這是影片的第二層昇華,——社會的吶喊。

桑尼的母親表示,桑尼在家是頂樑柱,是好男人。相信這是真實情況,因為時至搶劫失敗,他依然是整個計劃的頂樑柱,扛下了太多的社會壓力、輿論壓力甚至警方施予的心理壓力。對家庭的交待、那幾封肺腑之言匯成的信件以及對同性伴侶的告白,均是說明他是好男人的鐵證。作為一個退伍軍人,他與社會格格不入。適應不了高強度的勞作制度、家庭瑣碎、還有那個永遠不會停下嘴巴的老婆。他把社會壓力、輿論壓力甚至心理壓力都扛住了,唯一擊倒他的,就是生活。在影片中,我們看到的不再是一個喪心病狂的搶劫犯,不再是那些殺人不眨眼的暴力狂。桑尼已經成為幾近所有人的同情對象,他的為勢所逼、言出必行甚至反襯出警察的鐵血無情、狡猾詭異。而導致這個天秤失衡甚至顛倒的幕後黑手,便第三層昇華,——生活的吶喊。

拜倒於阿爾帕西諾的精湛演技之外,我們看到的熱天午後,活脫脫是一面巨大的鏡子,它折射出每一個現實中醜惡的面容,對每一個病態、扭曲的現象豎起有力的中指;卻也對另一些被誤解的東西,寄予真摯卻又無用的同情。影片中每一個角色都在吶喊,甚至話不多演技卻依然獨到的凱澤爾,也在心理戲份搶走阿爾帕西諾不少的光芒,那一槍無情的巨響,是對那種社會底層無知識分子的最高輓歌。光天化日之下的社會,通過這一場荒誕無比的搶劫案抖出他的種種醜態。

可悲的是,我們卻沒有人甘願擔當桑尼,向無情的生活發出巨大的吶喊,默默地承受著,度過一個又一個相同卻又不那麼一樣的熱天午後。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