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巧克力情緣--Mary and Max

玛丽和马克思/巧克力情缘/玛丽和麦克斯

8.1 / 189,036人    92分鐘

導演: 亞當艾利特
編劇: 亞當艾利特
演員: 東妮克莉蒂 菲力普西蒙霍夫曼 艾瑞克巴納 Barry Humphries Bethany Whitmore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lmtassel

2012-10-09 03:06:06

瑪麗和馬克思


說實話,看到名字時,好奇大過於觀影,腦袋裡瞬間聯想到的是全世界無產階級的導師——馬克思同志。於是我更浮想聯翩的把這部影片想成了他的愛情秘史。等到了解才知道,原來是粘土動畫片。還好我對動畫並不排斥。於是決定看下去。
        開篇的節奏很慢,像兒時大人們在你床前講故事般娓娓道來。唯一的區別是,兒時的故事主人公都是美好的人物。而這個long long ago 的後面,卻是兩個缺陷滿滿,丑不拉嘰的粘土人物。
        馬克思,44歲,一個有自己住所的神經質」自閉者「。
        瑪麗,十幾歲,擁有完整的家庭,只是這完整的背後充滿著太多太多不能外道的不完滿的坑坑窪窪:母親嗜酒成性,每次都在無數的藉口之後,喝得shelly酒,酩酊大醉。也總會在每一次出外購物時丟臉的順回一些名為」裝在衣兜「裡的物件。父親呢,躲在小房間裡,寧願每天弄著從高速公路上撿回的死鳥標本,也不對女兒多說一句話。
       一封信,兩個本該永恆陌生的人,彼此互道衷腸。
       瑪麗用她不太成熟的視角,一封封敘述著對這個世界幾近激亢的好奇。每次收到信,馬克思平靜的心總會被繞得抓狂。他已經像鴕鳥一樣把頭埋在自己的時間很久很久,久到當瑪麗的信里某個字一勾連起他曾經的往事,本能的腦海就一陣疼痛。於是狠命的吃起沒完沒了的巧克力熱狗香腸,直到心潮平靜。
       馬克思的回信於是總是慢那麼很久,瑪麗也總是在翹首期盼中想狠狠丟掉這個讓她等待的朋友。
       故事在這一來一去的心理糾結中往前發展。
       我想到了《查理的巧克力工廠》里神經兮兮的查理,只是查理最終也沒獲得任何友情,只在自己反覆痛苦的回想中理解了父親,寬恕了自己。
       瑪麗也沒想到自己對馬克思最終的定義,其實遠遠超過忘年交的朋友。瑪麗的微笑、耐心、積極,讓他得以以自己還能接受的狀態開始逐步打開心窗,探出頭來看看外面的世界。
       有時候我也思考,影片的馬克思真的是自閉的神經質嗎?看過一本有趣的書《 天才在左,瘋子在右 》,作者高銘,採訪精神病、心理障礙等邊緣人群所著。卻是一本充滿哲理意味與想像力的著作。那些在我們看來或是定義為有那麼一些奇怪異樣的人群,也許換一個角度,也只不過是「莊生曉夢迷蝴蝶」中蝴蝶是你還是你是蝴蝶的謎題吧?那些的奇怪異樣,可能只是我們這些烏合之眾規定下的原則所引發的與眾不同。當你用心去靠近他們,看見的世界也許比我們所擁有的更加充沛、寬廣,也更加的迷離多彩、天馬行空。
       影片裡也有有關孤獨的思考。當瑪麗滿懷欣喜把馬克思,她最好的朋友寫進她引以為傲的著作中一起發表。她失去了他。
      人與生俱來的孤獨,花盡一生去尋找與悲喜陪伴的夥伴,最終會發現孤獨感從來不因人群的多少而增減。我們尋找的哪是孤獨的夥伴,而是在你愛自己以後同樣也懂得如何愛他人的「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是你終於不再覺得孤寂,而獨自擁有自己內心世界的充滿而給予對方的付出。
       馬克思是幸運的,他在怒火中差點掐死了那個丟棄菸頭的老乞丐,可是就在最後一秒,他頓悟了寬恕。領悟了完美與不完美之間,還有另一個彼此理解的世界。"一念一天堂「。
       瑪麗慢慢成長,她的成長滿懷經歷與失去,她想愛別人,卻總以不對的方式。暗戀某個男生,而改變自己的外貌;想給馬克思驚喜,發表自己的著作;失去了朋友,無視身旁老公的守候。她沒有發現以自己的悲喜給予愛的人悲喜,終有一天會一無所有。愛的人一一離去。
       影片裡還破天荒,插入了一段"同志"的愛情,給這部影片加入了新鮮元素。那一段出自瑪麗老公的話語也同樣引人深思。」你必須認識到你不是什麼神奇的美容霜, 只要你給世界抹上一層就能抹平所有的皺紋。「
       絕望後的瑪麗選擇了上吊死亡,活著更需要勇氣,可是她的勇氣在一無所有之後也蕩然無存。影片至始至終都以灰舊的基調來描繪,卻在瑪麗選擇死亡的這刻,配上了《Whatever will be 》這首充滿希望與幻想的歌:
      when I was just a little girl 當我還是個小女孩
  I asked my mother, what will I be 我問媽媽,我以後會是怎樣的呢?
  Will I be pretty, will I be rich 我會漂亮嗎,我會富有嗎?
  Here's what she said to me 媽媽這樣對我說
  Que Sera, Sera, 凡事不可強求
  Whatever will be, will be 順其自然吧
  The future's not ours to see 未來不是我們能預見的
  Que Sera, Sera 順其自然吧
  When I was just a child in school 當我在學校讀書
  I asked my teacher,what should I try 我問老師,我應該做些什麼呢?
  should I paint pictures 繪畫嗎?
  should I sing songs 唱歌嗎?
  this is what I get 這是我所理解的
  Que Sera, Sera 凡事不可強求
  Whatever will be, will be 順其自然吧
  The future's not ours to see 未來不是我們能預見的
  Que Sera, Sera 順其自然吧
  When I grew up and fell in love 當我長大,戀愛了
  I asked my sweetheart what lies ahead 我問我的心上人,我們將來會如何
  Will we have rainbows, day after day 生活每天都能美好嗎?
  Here's what my sweetheart said 我的心上人對我說
  Que Sera, Sera 凡事不可強求
  Whatever will be, will be 順其自然吧
  The future's not ours to see 未來不是我們能預見的
     Que Sera, Sera 順其自然吧
       
       順其自然,凡事不可強求。上帝關上了門後,也給瑪麗的生命開了一扇窗。她收到了馬克思原諒的來信。
     原來我們都不太完美,都存在著或大或小的缺陷。別苛刻的責備自己,生活中我們也需要自恕。
     多年後瑪麗帶著自己的小孩穿越時光空間,來兌現自己的承諾,見馬克思。
     多年後,還是那扇門那扇窗,那個曾經擺滿整套玩具娃娃的櫥櫃,我們看到那個熟悉的身影——馬克思,他告別了塵世。劇本內容的處理很巧妙,總給想死的人以生的轉角,給偉大的人以死的圓滿。那一刻,我沒有想馬克思到底是何時去世的,他的死跟張愛玲悽慘的無人發現是否一樣。我只覺得他死的安詳,他從來不曾孤寂,只是一個人擁有無法分享的天頂充滿歡笑的世界而已。
     世界,我來過,並且精彩。足夠。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