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Lillian

2012-10-09 07:40:12

詩,一種生命哲學指南 ——《死亡詩社》影片分析


塔爾科夫斯基認為,電影在敘事上分為兩種,一種是影像按照劇情的僵固邏輯做直線的串聯,無端的將時間按照一種抽象的秩序排列,或者為了突出故事的關鍵點而將人物簡單化;另外一種則是開放人的思考邏輯,讓思考和情感主宰劇情發展的、接近生命本身的、詩意的藝術形式。顯而易見,《死亡詩社》屬於後者。

 

從生命真實的層面上看,電影是最適宜於表現這種真實的藝術,用這種感性的、具象的藝術手法表現人的情緒、直覺、想像、夢幻、回憶等富含有詩性的人類情感則是再合適不過的了。而這種源於人的生命本源的創造力則成為了這部電影試圖要去表達的主旨。

 

影片無論是從剪輯手法、場面調度或是鏡頭語言的任何一個角度來看,實屬上乘之作。但就筆者個人認為,影片最為成功之處卻是透過詩歌這一載體對人類本性的一種探索,對原始人類創造力的表現,對自由、夢想、美和愛的孜孜不倦的追求。

 

義大利哲學家維柯指出,人類在早期發展過程中經歷了神的時代、英雄的時代、人的時代三個時代。在神的時代,及人類還沒有創造出語言的時候人類所運用的不是現在所謂的理性的抽象的方式,而是一種感覺到的想像的方式。這些原始人沒有推動能力,他們生來就對各種原因一無所知,卻渾身充盈著強旺的感覺力和生動的想像力。這就是他們的詩,詩就是他們生來就有的一種功能。因此,人類的本性,就是通過各種感官來認識世界的事物,他將這稱之為「詩的智慧」可見實施創造,而且是一種基於本源的創造。因此,影片用這種存在於人的生命之中,聯繫著人和世界萬物最原始的感知力作為影片最深處的激勵時間來推動故事不斷的向前發展。

 

影片中,詩歌帶著它自身特有的對於浪漫、自由和愛的最原始的定義深深的戳到了少年們內心的那片最為柔軟的地方。沸騰了的血液、燃燒掉的靈魂,溫熱了一顆顆麻木了的心。帶著翅膀的夢想衝破了冰冷現實的禁錮,直衝雲霄,想要去發現一個不一樣的世界!這並不是對於現實的一種批判,而是對於那些困乳腺是枷鎖中的少年的內在精神呈現。這種詩意的表達式影片最大的特點,也是影片能引起人們情感認同的重要因素。整體來講,作品用樂觀、健康、積極的態度去幹預現實,剖析生活。儘管它未能改變什麼,但卻能給人傳達一種信念——我們該用怎樣的態度去面對現實的困境。

 

一部影片主題呈現的角度和方式是多元化的,這導致了本部影片的主題不僅僅只是體現在敘事結構的整合上,而且還體現在對背景環境、人物關係和人物性格的多方面塑造。

 

從開始到9分30秒為影片的開局,在這九分多鐘的表達中,影片很好的交代了構建劇情所必要的背景和關係。開局從總體上來看可以分為兩個節拍——禮堂和宿舍。在這兩個節拍中被巧妙地揉合了人與環境、人與人之間的兩種關係。在禮堂新生大會這一節拍中導演運用了十三個較為快速的分切特寫和近景鏡頭全面的對影片背景做了極為細緻的交代,這也使得在構建影片背景的同時,充分的展示了人物和環境之間關係。相對於禮堂而言,宿舍這一節拍的表達則顯得略微有些單薄,人物之間的對話成為了展示人物之間相互關係的主要表現手法。並且在這一幕當中,以尼爾與其父親的爭執作為情節點,不僅為高潮的迭起埋下了伏筆,更是對第一幕所交代的背景環境和人物關係的一種整合。在這一幕中,尼爾、父親和院長之間形成了一種關於自我、家庭和社會這一明顯帶有階級壓迫性的金字塔關係。在強烈推崇父權主義的西方傳統思想的影響下,處於關係底層的尼爾最終選擇了以順從的方式來緩和這種壓迫。

 

伴隨著基廷的出現,影片進入了第二幕。他帶著他獨特的詩體化的語言體系,藉助詩人惠特曼的詩作為孩子們打開了一扇通往自由、平等的大門。影片人物眾多且各具特色,人物性格也不盡相同,作為次要情節的展開,也各自有著各自的高潮。例如,諾克斯幾經周折追求到了心愛的女孩;安德森課堂吟詩最終戰勝了自己;以及查理在與教育體制對抗過程中尋找到自我等等。這些小的高潮和主情節交織融合在一起推動故事走向高潮——尼爾為了爭取自由和理想最終選擇自殺!這一場景可以分為兩個序列,尼爾和他父母爭吵為一個序列,尼爾選擇死亡是另外一個序列。在尼爾和父母爭吵的這一序列中,近景多出現在衝突的兩端——尼爾和他的父親,在全景中,尼爾的父母和尼爾沿用了《公民凱恩》中經典的三角構圖,不僅突出了尼爾母親不高的家庭地位,這也正是體現了一個古板萬股的家庭所也有的生活狀態,爭吵最終以尼爾的妥協作為這一序列的結束。這一點,很像開頭尼爾與其父親的爭執,不僅很好的照應了開頭,更是對人物性格變化的一次昇華。 在此,編劇匠心獨用的用了一句台詞——「我演的真好」 使劇情從一個序列自然而平穩的過渡到另一個序列,即自殺序列。草帽代表著理想,門把手和腳代表著抗爭,鑰匙和槍代表著最終的毀滅。這一序列沒見一滴血,一個表面化的鏡頭,就將人的毀滅呈現了出來,尼爾的生命之輕,耐人尋味。影片採用的這種詩意化的表達方式將思想和情感融入到劇情的發展當中,更接近生命的本質。

 

     以基廷的命運做為整部影片的結尾,當一部份站起來的人和另一部份沒站起來的人形成對比時,人性也就凸顯出了出來。在中西方文化差異的影響下,這種情緒渲染的方式是不被國內影片所認可的。但也正是源於這樣的表達方式,在影片的最後我們才能看到人性中所隱藏的那一抹的自我、怯懦和愚昧。這不僅僅只是在情感上做了昇華,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從側面烘託了基廷這個人物形象,使之變得更加豐富飽滿。影片在結尾所表達的那種為自由、夢想而戰的情懷,才是死亡詩社俱樂部的真諦,也是詩的真諦!

 PS.2012.10.09小記:


天都不知道我為了寫上面那一坨字折磨死了我多少個腦細胞!

影片留給我印象最深的還要數尼爾在窗前赤裸著身體擁抱理想的那個剎那!

呆子說,人只會喜歡上兩種人,一種是像自己的人,另一種是自己想要成為的人。我喜歡尼爾,大概是因為後者吧。

別人總會問我對於未來的一些規劃,而我關於未來所有的規劃都和我現在的理想有關,所以我常常的會把理想這個詞兒掛在嘴邊,並一遍遍的講給我周圍的人。前陣子網上有則部落格很流行:理想就像是內褲,知道有就可以,沒必要總拿出來炫耀。知道這句話以後,我就總想把我的大嘴巴關起來,把我的理想放到肚子裡發霉、爛掉、然後再隨著各種未知成份一起流失掉!然後在池沼中發酵直到它消失殆盡。可我管不住自己的嘴巴,在吃飯的時候,一不留神它就蹦了出來;再到後來,只要我張嘴呼吸,它就隨我一同呼吸。漸漸的,我能感覺到它汲取了我生命的精髓,代替我,存在。

不理解的人常常不懂得這種於生命同行的感覺。邦尼說,」我熱愛電影,電影是我的宗教,電影是唯一能給予我興奮的東西,能使我跳起來喊:『看完這部電影,我可以去死!』別的不行!「每次看一部電影,都像是一次祭祀,靈魂抽絲剝繭般的從身體裡分離出去,那種孤單、寂寞、流離漂泊的感覺也只有在電影裡才能得到滿足。邦尼交換了曾經的那個年少輕狂的她,換回了現在的她。我交換了我的過去,來換回一個未來!我常常會做同一個夢,夢裡的我光著腳丫子,在攝影機前,披頭散髮的甩著腳丫子,咆哮的,猖狂的指手畫腳。我是一個瘋子,但還好不是一個牙齒流汗的瘋子!我只是一個光著腳的瘋子!偶爾我還會在夢裡看到我光著腳跳爵士的樣子,不過近來常夢見的卻是在一間空曠的陰暗的屋子裡,光著腳站在地板上,冰涼的地板偶爾會像電擊一般流過一陣刺骨的寒冷,對面坐著七個老師,清一色的鐵著臉看著我,讓我不知所措。我知道,這是一場決定著命運的面試。可我總看不到結局是怎樣的,這讓我在夢裡都覺得很慌張。我開始害怕睡覺,害怕做夢,害怕去面對我看不到結局的未來。

啊啊啊!我今天不想寫了,不過我答應哥哥的,寫一篇不一樣的影評,用平淡的,娓娓道來的方式來寫一篇影評的。過幾天,會發上來的。嗯!相信我~這篇就湊合著看吧!大家晚安~好夢……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