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歸鄉 [俄]--The Return [2003]

回归/爸不得爱你/真相(台)

8 / 36,670人    105分鐘  | Turkey:99分鐘 (TV version)

導演: 安德烈薩金塞夫
演員: 弗拉迪米爾加林 伊凡 杜布朗拉沃夫 康斯坦汀 拉朗尼柯 娜塔莉亞 維杜維娜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lodestar

2012-10-12 03:31:37

父愛與人性的回歸


       近幾年表現父愛題材的影片好像比較多,最近的有張藝謀的《千里走單騎》,稍遠的有在今年5月法國坎城國際電影節上,摘得「金棕櫚」獎的比利時導演讓-皮埃爾·達爾代納和呂克·達爾代納兄弟執導的影片《孩子》。俄羅斯電影《小偷》、日本電影《鄉村寫真館》和義大利電影《現在和永遠》,也是同類題材的影片。這些影片都獲得了較大的成功,觀眾也常常跟著影片中的父親或者孩子一同流下感動或者感悟的淚水。但是有一部也是表現父親與兒子題材的影片,直到影片結束,觀眾可能並不會跟著流淚,但是心靈卻遭到撞擊。

    這就是攝製於2003年的一部俄羅斯「老」電影《回歸》,本片獲2003年第60屆威尼斯電影節金獅大獎,系俄羅斯導演安德烈·日瓦金采夫的處女作。整部影片好像就是在灰暗色彩中完成的,個人猜想不知導演是否有著這樣灰暗而無奈的童年經歷。

   兄弟倆一直與母親、外婆相依為命,有一天,他們發現失蹤十二年的爸爸--一個只在一張褪色照片中出現過的男人突然回到家中。故事就從這裡開始,但影片開始埋下一個伏筆,弟弟伊萬比較膽小或者是有恐高症。哥哥安德烈對突然來到的爸爸充滿期待甚至有著討好父親的意圖,這讓弟弟非常看不慣。也許哥哥作為12年來家中唯一的長男,非常渴求一雙更為強大的肩膀來支撐一個虛幻卻必須存在的角色,而14、5歲的他還不能勝任這樣的角色。

    這個時候,我們似乎已經看到導演的一點意圖,是說父愛但也有關於男孩到男人心智成長的敘述。果然在隨後一週的旅行中,父親充當了引導者的角色。但是由於12年父子關係的缺失,但父親好像非常渴望孩子能夠一日成人,而且以這麼多年來自己的神秘經歷(片中沒有清晰介紹,父親這麼多年幹什麼去了)告訴孩子:這個世界是需要學會自己保護自己的——任何時候。而弟弟一直在抵制父親,幾乎所有的事情跟父親對著幹,甚至產生父親會殺了他們的莫名想法,而哥哥雖然沒有這樣的想法,也與父親的關係惡化,因為心急的父親對言聽計從的哥哥採取了毆打的方式,當流著鼻血的哥哥在雨中發動那唯一紅色調的汽車,沖剛打了他的父親天真地笑了的模樣,觀眾不會流淚但會心碎。

    從接受服務時張馳有度的人生態度到錢包被搶、汽車陷坑、雨中划船,最後到引起悲劇結局的守時之爭,這位父親想把12年的缺失一夜間給他的孩子補回來:就是男人走進社會就必須能夠獨當一面,要想成長為真正的男人是需要心靈與身體同步甚至早熟的。

    而喜歡用肢體語言甚至暴力的父親沒有想到他們的孩子是怎麼想的。他的小兒子即弟弟伊萬在他毆打哥哥安德烈時已經有想殺了爸爸的想法,弟弟伊萬不僅對父愛產生動搖,而且對人性產生了懷疑:這個人是否會在森林夜地裡悄悄殺了他們,只對已經12、3歲的孩子來講是不太美好的想法。

    影片最後即旅行即將結束的時候,矛盾爆發。有著母親般細膩情感的哥哥架不住弟弟的蠻橫要求,違心忘記對父親的時間承諾,讓弟弟玩得盡興回來遭到父親更為猛烈的毆打,這時兄弟倆的情感都快崩潰了,準備殺父親的弟弟最後放下刀,哭著跑向森林深處,準備從那個高高的瞭望塔上跳下以生命證明白己不是懦弱的,他無法理解這一切,因為久久不回來的父親,怎麼這樣殘酷,就如同他的大喊:如果你像一位父親(其實是他印象中母親)那樣愛我們,我也會很愛你的。

    就在他因為絕望而變得勇敢,準備不顧一切跳下時,父親爬上來了。攀爬中父親失手跌落下去,哥哥平靜而憂傷地告訴不知何時下來並沉默了的弟弟:爸爸死了。

    哥哥堅持要把父親帶回家,兄弟倆冒著大雨用父親當初蠻橫的方式教會的手段,離開了那個無人的島嶼。等到兄弟倆走過艱難路程可以順路回家時,父親沉沒到湖中,永遠離他們而去了,弟弟伊萬第一次動情地喊出了:「爸爸!」

    影片的真正最高點出現在這裡:父親用生命捍衛了對人性中愛的不容置疑,尤其是血緣之情。不管怎樣,人類不失去真愛,就永遠有希望的未來。這是父愛與人性真諦的雙重心靈回歸,用生命以獻給他還沒有完全成長、成熟的孩子面前。

    如果父親真的是弟弟想的那種人,世界就徹底沒有希望了。這正是導演的高明意圖所在,有評論認為這是俄羅斯社會轉型時期的影片,有借喻俄羅斯失去昔日的追憶痕跡。筆者不能苟同這樣的評論,導演安德烈·薩金塞夫也是如此告訴觀眾的:請不要把這部影片當成簡單的父子之情的描敘,更不要當成一部政治性的社會題材影片來觀看。那麼《回歸》是否對人性深處的一次拷問?最後不容置疑真愛回歸?

    本片沒有揭開的神秘處還有父親似乎對這個無人島嶼比較熟悉,他在這個島嶼挖了一包沉重的東西,影片結束也沒有告訴觀眾,那包里藏有什麼。他為什麼這樣熟悉這個無人荒島?父親經常吃魚甚至已經厭煩是否在這個島嶼生活了較長時間?更為神秘的是本片拍完不久,扮演哥哥的演員15歲的英俊童星弗拉迪米爾·加林在影片開始的跳水之湖中溺水而亡,更為本片加深幾分神秘與悲劇色彩。

    讓我們跟隨《回歸》,學會去發現愛的足跡吧。愛永遠與我們相伴。

   「電影中的經典……走進一個更深遠、更激昂的層次,遠遠超乎它表面所預示的。」
  ——《洛杉磯時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