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彩虹下的幸福--La Maison De Himiko

彩虹老人院/彩虹下的幸福(台)/同志养老院

7 / 479人    Japan:130分鐘

導演: 犬童一心
演員: 柴崎幸 小田切讓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栗色雪

2012-10-13 02:41:29

《彩虹老人院》:彩虹下的幸福

************這篇影評可能有雷************

    我對一部「好電影」的定義其中一點可能就是:看過之後,很長一段時間都沉浸在一種情緒裡面,並不急著開始下一部影片。好像心裡惦念著一個人,總會想起他的音容笑貌一般,腦海中回放著某一句台詞,某一個神情,影片拋出的某一個議題,反覆描摹,最終,把它印在心底。
    《彩虹老人院》是最近遇上的這樣一部影片。
 

 
     一部非常日本的文藝片。節奏不疾不徐,態度不溫不火,所有事情點到為止,所有情緒都淡淡地交織在一起。日式文藝給我的感覺大多如此。看過之後,留下的最多是一種非常感性非常細膩非常難以描述的內心感受,而並非太過理性太過鮮明太過邏輯的觀點。這也是我喜歡日本影片的原因。日式文藝大體不會用太濃烈太尖銳的視覺影像逼迫觀者去思考某個命題(當然也會時現諸如《告白》的CULT神作,亦精彩十足),反而用一種非常內斂非常含蓄的筆調,讓觀者沉浸在裡面,細細體會,慢慢品味。看過,不論結局悲喜,好像總能得到一種非常甜蜜的治癒。
    《彩虹老人院》觸及同性戀題材電影不太談到的兩個面向:老年同性戀者的晚年生活以及同性戀對異性的情慾。為小田切讓和柴崎幸量身打造的男女主角最大程度地激發了兩位實力演員的魅力。柴崎幸放下御姐身段,故意扮丑,呆呆訥訥的好可愛。小田切讓挑戰男同性戀者角色,暗自妖媚,演技精湛。

     「彩虹老人院」是昔日變裝皇后媽媽桑Himiko開創的一家收留同性戀老人的養老院。Himiko當年也紅極一時,卻拋妻棄子,遵從內心的選擇。在癌症纏身的最後日子裡,Himiko的同性戀人春彥(小田切讓 飾)找到Himiko已經成年的女兒紗織(柴崎幸 飾),希望她能陪父親走過人生的最後一程。本來就對父親懷著滿腔怨念的紗織走進彩虹老人院之後,對那些奇裝異服的異裝癖、同性戀老人更是充滿了偏見,而面對這個和自己年齡相仿的、父親的同性戀人春彥,紗織更是抱著抵抗和不解的情緒。
     隨著故事情節緩緩展開,展現在觀眾眼前的,是一個個鮮活、立體、帶著小小的夢想卻又充滿無奈的同性戀老人。年輕時的他們,做著各式各樣的不同職業,有的更是曾經的丈夫,父親,祖父,師長。但某一天,他們決心放下偽裝,鼓起勇氣,做回真我。而這個看似不負責任的選擇,在某種程度上,即是和過去的生活一刀兩斷。在晚年的歲月,他們不能擁有尋常的天倫之樂。即使每天躺在搖椅上曬著太陽,和同志們坐在一張桌子旁吃飯,坐在沙發上看連續劇,每天嬉鬧歡笑,那活潑快樂的外表下,還是透露絲絲無法言說的淒涼。
     在日本這樣一個對同性戀婚姻持保守態度的國度,這群在他人眼中怪異之極的老人是一種不被大眾所許可與認同的存在。他們的快樂很短暫,也很表面。他們逃避回答關於「家庭」的問題,即使他們想面對,也充滿了矛盾與悖論,終究無法理出頭緒。不如逃避,過一日算一日。

     紗織走入了這個她以為自己永遠無法理解與接受的世界。她站在那裡,看著那些努力生活的同性戀老人。他們滿足於那些小小的幸福:小孫女寄來的稚氣明信片可以讓做了變性手術的老人Ruby高興半天,曾經是白領的男人幻想著自己死去之後可以穿著一件飄逸的白紗裙下葬......紗織突然發現,原來,他們,並沒有什麼不同,一樣是這個孤獨都市裡努力生活的一份子。她發現自己很享受和他們在一起的快樂時光,也會因為他們受到外界的唾棄和嘲笑而暴跳如雷。
     這一切被春彥看在眼裡。他突然覺得這個醜醜的姑娘為同性戀老人的不公待遇而怒目而視、據理力爭的時候是那麼的可愛。戲院的小角落,他吻了她。是的,這一切太戲劇化,他不明白為什麼會這樣,但他只是很想這麼做。
     紗織也發現自己愛上了這個英俊儒雅的男同性戀者。但是,他們之間,終究什麼都沒發生。心煩意亂的紗織和男上司上了床。事後,紗織大哭。好多事情,想不明白。好多疑問,無處解答。好多情緒,怎麼發洩。喜歡一個人,有錯麼。喜歡一個同性,有錯麼。喜歡一個喜歡同性的男人,有錯麼。愛情從來都是最美好也最不靠譜的東西,發生了就是發生了,無法遏制。開始了就是開始了,不能倒帶。愛情是自私的,但理智不是。愛情是複雜的,人生也是。
     父親因病去世,紗織也不知道自己在最後一刻是否原諒了這個不負責任的男人。離開春彥,紗織也不知道自己何時才能忘掉這個在錯誤時間錯誤地點出現的男人。有的時候,真的不是故意逃避,只是除了逃避,無路可走。

     這個社會,已經說不好到底誰才是活在邊緣的人。每個人都有難言之隱,每個人都背負著很多秘密很多慾念,活著,愛著,選擇著。我想到了一部日劇,《最後的朋友》。最終的結局對我當年啟發很大:對於同性戀者,作為旁觀者,也許不該給予他們過多的關注,哪怕是同情與憐憫,也不必。讓他們按照自己的軌跡走下去,讓他們可以舒服地、自由地行走在天地間。他們不需要聚光燈,一個微笑已然足夠。
     上帝讓所有人都享有同一片艷陽,同一陣清風,同一道彩虹,他,她,與你,與我,一樣,沒有不同。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