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放牛班的春天--The Choir

放牛班的春天/歌声伴我心(港)/唱诗班男孩

7.8 / 67,915人    97分鐘

導演: 克里斯巴哈蒂
編劇: 克里斯巴哈蒂
演員: 法藍柯波蘭德 尚巴堤莫里耶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飄泊天涯總無依

2012-10-19 06:52:31

個人理解


馬修從寬容理解學生的錯誤開始,逐漸博得學生的好感。自始至終站在學生的位置上思考問題,以愛&寬容代替Action&Reaction。在池塘之地這種封閉的特定環境,結合合唱隊的契機,逐漸與孩子們建立互信互助的師生關係。。。。。。如何讓孩子們從傳統的害怕老師到尊重老師的轉變是一個值得思考

看別的朋友提到了片中有關於教育學的一些案列 我也補充一下
本片始於1949年,而人本主義也正好興起於20世界50年代,這個時期是一個教育理念相互碰撞的時期。片中主要的人物--校長,代表了行為主義學派理論,強調刺激與反應,而且一味的使用懲罰,忽略了正強化和負強化在教育中的積極作業。可以說是一個偏激的行為主義教育者。

馬修,一個失意的音樂家,落魄的老師。在片中的開頭,一味的放棄了自己的原則,選擇包庇縱容孩子的錯誤,來拉近與孩子們之間的距離。致使到最後使得他人為投錢的孩子而背黑鍋,個人認為是有問題的。
而本片更多的積極意義在於
    首先教師應該具有寬容的胸懷,正視孩子們所犯的錯誤;
    其次教師應該發現身上的閃光點,不放棄每一個孩子,使他們都在集體之中發揮他們的作用,哪怕只是樂譜架;
    最後教師應該避免「皮格馬利翁效應」,如果一個老師認定自己的學生無藥可救,那麼自然學生的一切行為都是壞事,哪怕他們什麼都還沒有做,也很可能是在進行預謀策劃。可以想見,在老師的偏見與歧視之下,再天性純良的孩子,也極有可能成長為心理扭曲的人。我們的教育工作者當引以為戒。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