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怒海爭鋒:極地征伐--Master and Commander: The Far Side of t

怒海争锋/怒海争锋极地远征/怒海争锋极地征伐

7.5 / 238,134人    138分鐘

導演: 彼得威爾
演員: 羅素克洛 保羅巴特尼 比利包依德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長尾巴兔子

2012-10-19 21:57:00

《怒海爭鋒》:光榮屬於人,勝利屬於神


作者:hitchcock


  如果你是船長,當暴風雨把你的船員打到海里,他卻和船還有幾根繩索相連,你會選擇不顧一切地去救他,還是砍斷他最後的希望,為了全船的安全,看著他在你的視線里隨你砍斷的繩索淹沒在大海里?如果你選擇前者,你是人,是「奇蹟」號的醫生史蒂芬,如果你選擇後者,那你是神,是驍勇善戰的船長傑克。如果你因為猶豫而痛苦,那你就是船上的少年布萊肯尼,醫生和船長爭取的對象。

  根據暢銷小說改編的電影《怒海爭鋒》講述了一個拿破崙時代的海軍故事,本來要探索世界另一端秘密的「奇蹟」號遭到了法國「地獄」號的奇襲,傷亡慘重,此時船長傑克決定暫時不回英國,以攻為守,冒著全艦船員的死亡,也要為英國挽回顏面。他們在廣闊的巴西海上轉移,從一個小島到另一個,遇到風暴,傑克親自砍斷了隨桅杆遠去的彼得最後的希望。這一切,正是醫生史蒂芬不能忍受的,在他看來,人的生命遠比用船員的安危去賭英國的海上勝利更重要,他漸漸和傑克疏遠,花主要的時間研究動物,把他的人文主義思想傳達給船上最小的船員,十三歲的貴族布萊肯尼,他在「地獄」號的奇襲中失去了一條手臂。傑克的確是個以「勇氣,尊嚴和紀律」為治艦規則的軍人,在奇襲中立下戰功的二副郝蘭姆因為不尊重客人而遭到當眾鞭笞,深夜,不堪羞辱的郝蘭姆在布萊肯尼面前投海自盡。郝蘭姆死後,已經接近陸地時,出於安全考慮,傑克依然不讓船員上岸。百無聊賴的船員開槍打路過的飛鳥,卻不慎擊中史蒂芬。作為唯一的醫生,史蒂芬用極大的勇氣為自己開刀,取出了腹部的子彈。那以後,受到強烈震撼的傑克開始審視自己的所為,先是允許史蒂芬上島,繼續他的自然學研究,再是讓船員到島上休養生息。他們都沒想到,這卻是血戰法國「地獄」號的開始。史蒂芬去了島的另一端,發現「地獄」號的接近,於是傑克決定就在此地和法國人決一死戰。「這艘船就是英國」,史蒂芬用一隻偽裝成樹枝的尺蠖啟發傑克,讓他把自己的船偽裝成遭難的商船,打法國人一個措手不及。一場血戰之後,傑克勝利了,俘虜了「地獄」號,在海葬眾多犧牲的船員後,經歷了這一切的史蒂芬和傑克再次合奏一曲。布萊肯尼也成熟了,他攤開手,那是一隻生命力旺盛的黑甲蟲。

  羅素•克洛重新揀起角鬥士式的勝利英雄形象,對於他這樣肌肉發達,神態堅決的人也不是什麼難事,所以說傑克一角是為他度身定做也會有人相信,這個角色本身並沒有太多的心理衝突,傑克和史蒂芬的和解也不是出於他對史蒂芬人文主義的認同,主要還是出於一種道義的支持和對他給自己動手術的佩服。史蒂芬的扮演者是《美麗心靈》里和羅素合作過,扮演他想像中的黑衣人的保羅•拜特尼,他在《怒海爭鋒》裡外表衰弱,內心卻極其堅強,對於自己堅持的立場不會放棄。他是個達爾文式的人物,相信科學能拯救世界,而不是武力。出於醫生的一貫立場,他珍視生命,連在島上看見法國船靠岸要逃跑時也不忘記讓布萊肯尼打開他採集動物樣本的籠子,讓這些動物回歸自然。他把希望寄託在布萊肯尼身上,教他如何觀察動物,如何記錄,如何成為一個自然學家,因為他相信未來不在拿破崙式的好戰分子手中。布萊肯尼正處在世界觀的形成過程中,一邊是傑克把航海的夢想和殲敵的激情教給他,給他看航海神人的書,另一邊卻是史蒂芬的人文主義。他在戰爭中失去了一條手臂,感受到了戰爭的慘酷,決戰中卻照舊揮刀成為全艦的指揮者,傑克的教育為他成就了現在的勝利,史蒂芬的感染給了他一個希臘式的光榮未來。布萊肯尼的扮演者是個自幼學音樂的孩子,他天真無邪的臉孔上表現的是果斷和堅強,也是關心和傷逝,毋庸置疑地說,這部電影將他塑造成一顆新童星。他的表演並不誇張,卻在細微的表情變化中體現著人物內心的變化,他對世界好奇的目光里,閃爍著對英法戰爭的懷疑。

  其他的演員受到的關注就遠遠沒這三個人多了,尤其是在《魔戒》中扮演小矮人的比利•伯伊德,在片中基本只是個露臉比較多的戰士,沒幾句台詞,很讓熟悉他的影迷失望。另外的一些船員,似乎都是一些盲目的跟從者,結果做人還是做神的衝突就完全落到史蒂芬和傑克身上,如果沒有拜特尼的精湛表演,史蒂芬就完全成了個破壞英國民族主義的散漫科學家。這些船員,有的是白髮長者,為航海事業貢獻了一生,最後死在戰爭中;有的英勇戰鬥,終成大器,如接管「地獄」號的大副;還有的固守自己的崗位,在血與火的洗禮中成熟起來。

  《怒海爭鋒》是彼得•威爾首次執導海戰片,這位《綠卡》、《真人活秀》和《死亡詩社》的導演,這次用這部和尚片再次顯示了他對人性的挖掘和幽默的適當利用。史蒂芬給自己開刀取子彈的一場,從一開始就是一種揪心的刮骨療傷的氣氛,等他把子彈取出,讓助手把子彈上粘著的布片拿到血衣上核對時,一句「完美的吻合」,一下子把觀眾緊張的神經鬆弛開來,放映廳裡一片笑聲。

  當然,威爾在本片最出色的還是他對英法戰爭的思考。這場本來就屬於瓜分世界的戰爭,從一開始就沒有任何正義可言,所以才會有史蒂芬和傑克的爭執,包括他們對新生代布萊肯尼的爭奪。兩個人都想把這個孩子變成自己一樣的人,最後卻都沒能完全達到目的,這個孩子最後兩種態度都學到,卻沒有能力思考背後的含義,照樣為民族主義賣命,閒下來的時間才是給科學的,也許他正代表了英法戰爭後,不用為戰爭煩惱的的新生代。

  要指望威爾在這部以民族主義為先的片子中講述黑澤民《七武士》末尾堪兵衛對武士價值的懷疑是不可能的,但這種情緒或多或少地貫穿著全片。《七武士》中,武士以為自己幫助農民是出於俠義和施捨,但當武士紛紛戰死,在這片土地上延續生命的依然是農民。同樣的,在《怒海爭鋒》中,多次出現的黑甲蟲就是這樣一個生命的延續者。史蒂芬第一次接過布萊肯尼的甲蟲時正是他和傑克鬧翻的時候,第二次是他們和好,他在島上研究動物。第三次是片尾,當史蒂芬認識到英法戰爭即使不義,卻唯有勝利才能保全自身的時候,不得不選擇戰鬥。戰鬥勝利,戰死的船員披著國旗投入大海,他應該是痛苦的,因為他的對人的關懷最終輸給了驕傲的傑克和英格蘭的榮耀。這時布萊肯尼手中的那隻甲蟲,才是真正讓他欣慰的東西,兩國為土地交戰,戰士戰死,最後永遠活下去的還是那隻不起眼的甲蟲。

  美國媒體給它打出了8分以上的高分,《芝加哥民報》給它的評價是「或許是同類電影的最佳」,《洛杉磯時報》說它是「智慧的史詩,但其特質已經超過了能團結我們的智慧」,《紐約時報》的說法是「幽默,熱情和人生的大結合」。看來,媒體們已經把《怒海爭鋒》當做了今年奧斯卡的奪標熱門,已經三次被提名的威爾,以前總是趕著奧斯卡大年和別人天地大衝撞,今年眼看又是個競爭激烈之年,明年他能捧得小金人嗎?我們還是為他祈禱吧。

  兩百年前,英國種植了一大批橡樹,等待兩百年後成材繼續和法國戰鬥。現在兩個世紀過去,當年的橡樹已經不再需要用於航海,我居住的城市裡,這些上好的木料成了公園裡孤獨的雕塑,繼續訴說著兩百年前的那場傳奇,它們才是這場戰爭最後的勝利者。
 
評論